2008-08-19 16:09 来源:财会论文网
简 介:会计报表是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内容,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本文通过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资产管理能力,同时对报表的不同使用人提供决策有关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不管是企业领导者,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应重视会计报表的分析,通过会计报表的分析,使企业财务工作真正融合到企业管理当中。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能按时编制会计报表,但对于会计报表的分析却重视不够,导致报表的分析质量不高,不仅分析内容不透彻,而且分析方法混乱;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更少,简单套用分析公式的多,有时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一份有价值的会计报表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在错综复杂的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对做出正确的财务政策和经营决策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报表分析,使企业财务工作真正融合进企业管理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记账核算。下面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要会计报表进行简要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分析会计报表之前必须对企业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即使分析得再好,也是无意义的,如果企业对会计报表进行包装,在分析前就应仔细阅读一些特殊项目,例如一些企业内部管理不严,其他应收款不能得到清理,致使该科目金额巨大,有的甚至比存货的金额还大,会计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在未来一年内将变成费用的支出或可以收回的借款,也有的企业为了种种目的,常把其他应收款作为企业调整成本费用和利润的“防空洞”,把一些本应该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放在其他应收款,这是不符合会计制度的;又如递延资产与待摊费用都是以后要摊销的费用,只是摊销的时间不同,递延资产是长期资产,财务制度要求在不短于五年内摊销,待摊费用是流动资产应在今后一年内摊销,但在一些企业把此类虚拟资产作为人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多列入、少转出或不转出则可增加利润,导致企业虚盈实亏,股东投资被当作经营利润堂而皇之地超前分配,资产得不到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反之,少列入或不列、多转出则可减少利润。通过一定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可从资产负债表中得出许多有用的数据。首先可以了解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这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其次可以了解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资金结构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还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是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偿债能力分析也称风险分析,企业的债务是要用资产来偿还的,特别是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而且,企业经常要用流动资产偿还的债务都是流动负债,所以,判断企业偿债能力首先比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确定一个合理界限。
1.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表示每元的流动负债有几元的流动资产来抵偿,它是评价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流动比率越高,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根本就不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这对于短期债权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还将直接影响潜在的短期债权人对企业注入资金的信心,企业的短期融资将陷入困境,即使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条件,可以获得部分新债来偿还旧债,但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应引起经营者的高度警惕。如果流动比率等于1,从物资保证性来说,只要流动资产不发生任何损失,流动负债的偿还都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从偿还性来说,只要流动资产能够及时、足额实现其价值,流动负债就有足额清偿的可能。但是,如果流动资产在其价值实现或变现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或者难以及时实现其价值,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这时,债权人或经营者应对资产构成的各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企业的偿债风险程度。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表示企业的流动资产无论从物资保证性还是价值偿还性方面,都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即使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遇到困难,也有一定的资产周转作为缓冲,来抵减资产变现的损失,以确保流动负债的及时、足额偿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短期债权人对企业持有乐观的信念,而且潜在的债权人也乐于向企业注入资金,经营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债务杠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认为流动比率维持在2是较为合理或令人满意的。而我国却不能简单地以比率高低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还应详细分析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和票据的具体情况,所以,流动比率,虽然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也受到企业的经营政策、流动资产构成的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报表使用者在采用流动比率对企业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必须配合其他分析工具较全面地了解分析企业的有关情况,才可作出最后的判断,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偏差,对决策形成误导。
2.速动比率。指反映企业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的差额。流动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有一个假定的前提,就是全部流动资产都能在一年内转变成现金,如果变现过程出现障碍,这一比率就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是变现最慢的,如果在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那就更能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企业就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与流动比率一样,速动比率不一定越高越好。我国国有企业在应用这一指标时,同样也要注意应收账款的收账期。
3.负债比率。指反映企业负债能力的比率。一般认为负债比率为1∶2为宜,过高说明企业负债过多,或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偿债能力较差;过低则说明企业经营者不善举债经营,经济效益不会处于最佳状态。企业一般期望负债比率高一些,而债权人则希望负债比率低一些,通过负债比率的分析,就可判断企业的负债程度,若负债过高则可陷入财务困难,应特别引起注意。所谓负债能力是指:企业负担长期债务的能力,所体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长期债务人所承担的风险,它与偿债能力是不同的,偿债能力与流动资产相关,而负债能力则与企业的净资产或资产相关。偿债能力强,不一定有负债能力;反过来,负债能力强的,也有一定偿债能力。比如,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5,偿债能力没有问题,但如果净资产只有2000万,要承担1亿的借款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负债比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部分,如果比率为40%,
就说明在全部资产中,有40%是由债权人提供的,60%是由属于所有者的。债权人提供的越多,企业的负债包袱越重,债务人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负债比率的高低应当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过高会使企业包袱太重,债权人也会因为风险太大而拒绝继续贷款,过低会失去财务杠杆的作用,所有者收益不能达到最大化。
(二)资产管理能力指标分析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方面效率高低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和企业存货变现速度的指标。存货的一次周转标志着企业的一次“现金→存货→销售→现金”经营循环,存货周转率低表示企业销售不好,存货积压。存货周转率高预示着企业:(1)有良好的现金流量;(2)经营效率高;(3)存货占用资金少。但是,过高的存货周转率表示企业将可能因存货不足而丧失销售收入。所以,存货周转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也是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少,收款时间短,可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
3.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生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增加。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可以从各单项资产周转率入手,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二、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一张时期报表,时期报表中每一个数字都是历史汇总数,代表过去的业绩;利润表是以配比性原则为基础的多步式结构,通过阅读分析利润计算过程,可以利用表中提供的各项损益指标与相同企业进行比较,也可分析企业经营成果在若干年内的增长比例和增长情况,据以推测未来的赢利能力,还可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做出判断,最后进行决策。
企业的赢利能力是企业效率的终极表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赢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取现金和利润,从而有好的偿债能力,利润是会计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经营理财的核心,因此,按会计基本要素设置销售利润率、资产净利率、资本收益率等各项指标,以评价企业的赢利能力,反映企业赢利能力的指标一般是越高越好。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是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销售净额。
销售净额是指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余额,按照这个指标的含义,利润总额只应包括销售利润,不含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内容。实际上,它是一个毛利率的概念。这个指标反映一定期间单位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比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
(二)资产净利率分析
反映每一元资产所取得的收益,是反映企业资产赢利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指标。资产净利率等于净利润/资产平均占用额。
资产净利率还有一种计算方法,认为利息是为取得资产的成本,也是企业总资产创造的,应当把利息费用加回来,这是一种常见的、更有道理的计算方法。资产净利率是评价企业赢利能力的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通过“资产报酬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这个等式,可以分解出与企业赢利能力相关的各种指标。
(三)资本收益率分析
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是企业净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以实收资本作为计算投资报酬率是基于投资者的立场。就企业债权人来说,他们可定期从企业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因此不像企业投资者那样关心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所以此项指标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
三、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分析
我们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有时不仅仅分析单个报表,财务比率分析是揭示报表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通过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样分析报表的合理性,因为会计报表之间许多项目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将各会计报表项目联系起来看,才会正确地判断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占有资产是为了取得收入,那么要了解企业赢利能力,光看利润表中最后一栏肯定不行,还要把利润同资产联系起来分析,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假设某企业的当年利润表中净利润为1亿元,如果孤立地看,我们只知道企业当年的净利润是1亿元,既不知该企业赢利能力,也不了解企业利润的变化情况,再如,甲乙两家企业利润分别是1000万元与3000万元,显然我们不能据此就说3000万元就一定比1000万元好,如甲企业资产总额是1亿而乙企业资产总额为6亿,结论就正好相反。分析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的主要项目有:
(一)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称为毛利,通常情况下,处于成熟期的产品的毛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如果毛利率发生异常波动,则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是市场价格下降还是产品成本上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市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是固定成本上升还是变动成本上升?
(二)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如果赊销比例在整个销售收入中是一个经验数据,并且,应收账款的回收期相对稳定,那么,销售收入的增加会造成应收账款等比例的增加。如果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或低于应收账款的增长,则是一个异常信号,是现销比例发生了变化,还是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有假?或是应收账款发生意外坏账?
(三)销售成本和存货
销售成本来源于存货,如果没有非销售原因的存货减少,那么,当期减少的存货(产成品或库存商品)就等于当期的销售成本。
(四)利息费用和银行借款
这两者是因果关系,如果银行存款大量增加,而利息费用变化不大,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此外,银行存款的意外增加也应当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按照权责发生制,属于本期的利息费用,不论是否支付,均应列作本期费用。
(五)固定资产和折旧
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也同样是因果关系。如果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且固定资产不增不减,则每年的折旧费用和每年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少额都相同。如果固定资产增加,相应地,折旧费用也应当增加。如果固定资产没有减少,而折旧费用却大
量减少,则有可能是故意少提折旧,当然也有可能是改变折旧年限。有些资本密集型企业,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延长折旧年限后,转眼之间“扭亏为盈”。
除固定资产外,还有一些其他长期资产与摊销的关系,如无形资产及其摊销、递延资产及其摊销。
(六)投资和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一些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投资效益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比较投资和投资收益,根据投资的收益情况,对投资进行评级,是高收益投资、低等收益投资还是无收益投资。
(七)存货和应付账款
当期购货增加,通常会引起应付账款的增加。购货项目很难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一般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分析获得。
四、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企业领导利用这张表,可以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了解企业现金流转效率和效果,了解企业现金的来源和用途是否合理,了解企业现金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支付股利和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了解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了多少现金,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资金。
(一)投资者和债权人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投资者和债权人投资或信贷的目的是增加未来现金资源,他们关心的是企业有无足够的现金支付股利和利息,借以评价投资风险,并作出合理决策。在根据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不能简单地以现金流量的多少来判断好坏,而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1.分析净收益和净现金流量的关系。净收益一直被作为反映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被认为是企业有无能力支付投资利润的指示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净收益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净收益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币值不变和配比原则以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上确认的,包含了大量的估计和判断成分,并且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实际的资产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净收益的多少并不能真正代表企业由于某一会计期间资本性支出、存货周转以及商业信用等情况的存在,净收益和现金流量之间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程度被称为净收益品质。一般而言,若净收益很高,而净现金流量少,企业会因现金不足而面临困境;若净现金流量很高,而净收益很低,说明企业经营保守,没有很好把握投资机会,这两种情况都表明净收益品质差。只有当净收益与净现金流量都较高时,才能说明企业净收益品质好,净收现能力、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强。此外,净收益有助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关于净收益和净现金流量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需视行业、企业而定,可采用比较法,即与企业历史时期相对比,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相对比。
2.对企业产生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量的主要用途及其风险性、偿还债务和支付股利占净现金流量的比重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五个指标来考虑:
(1)计算反映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总额。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越强,财务基础越稳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取得现金,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有赖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3)计算反映企业偿付全部债务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承担全部债务能力越强。
(4)计算反映每股流通在外普通股的现金流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能力越强。但是,每股现金流量绝不能用以代替每股盈余作为显示赢利能力的主要信号。
(5)计算反映支付现金股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能力越强。股利发放与管理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发放股利,而是青睐于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本企业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比率指标的效用就不是很大,因此对财务分析只起参考的作用。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分析,判断其是否需要配股,判断配股募集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避免了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唯一判断标准,而导致上市公司通过利润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弊端。当上市公司在操纵利润虚增的同时,也必然顾忌利润与现金资源差距过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过度的行为。
(三)企业管理当局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与投资者和债权人分析现金流量表一样,企业管理当局需要分析净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关系,分析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分析偿债能力,以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与前者不同的是,作为管理当局,不仅要深入分析形成原因,而且要不断根据企业发展趋势,确定理想的现金流量,进行动态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在理财中,从各个方面管理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分三种类型: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这三种类型的净现金流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其中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是基础。企业必须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以及投资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筹资需要量。一般而言,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越多,所需筹集资金越少;反之,企业必须进行外部筹资或者变现资产,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在投资机会较多时,可以在关注流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使用资金,创造较高的收益水平。
在实际中,进行现金流量管理分析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编制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可以看成是顾客的付款行为、供应商的信用政策以及企业管理政策下的综合结果。现金预算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有关现金流量的时间安排问题:为了维持企业的流动性,企业必须规划现金流入的时间以满足预算期间的现金需求。第二,有关维持适当的现金余额问题。现金预算应该确认何时有现金流入,并允许做短期的投资、借款、资本性支出以及其他派发股利等自愿性支出,以期望能够保持最有利的现金余额。二是要运用现金管理策略。主要有:力求现金流量同步,使企业所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控制现金使用时间,利用好现金浮游量;实施有效的收账策略,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享用供货方提供的信用优惠。
通过对以上三大会计报表的分析,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都有了全面了解,而且也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当然,对于会计报表分析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进行分析时,常要与同行业平均水平和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资料取得较为容易,而平均水平则不易取得。因而,企业往往很难确定其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方针。再比如:从会计报表本身而言,其所提供的数据有局限性,一方面,不同的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可能导致差异;另一方面,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实际上已被严重扭曲。这样,企业不同时期的比率比较及横向间的比较就缺乏可靠性等。另外有些信息只在会计报告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加以补充说明。
总之,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有熟练阅读会计报表,运用报表分析深入发现企业新信息、新问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当机立断,稳操胜券。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