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我国第一位“现代管理会计”博士导师—余绪缨教授

来源: 《财务与会计》·于增彪、毛付根 编辑: 2002/12/03 13:46:04  字体:
  去年冬季,我们就答应为《财务与会计》杂志写篇专访厦门大学金绪缨教授的文章。由于教授太忙,无暇应付专门采访,故迟迟未能实现、最近得知,教授将应邀出国访问多日,我们见实在不能再耽搁了,就匆忙登门打扰。作为写专访,这点时间似乎是很不够的,但多年来我们亲聆教授的教诲,对他的品行与学识的了解,比起一两次专访的感受来,恐怕还要深切一些。就姑且让我们借写这篇专访的机会,写写我们心目中的余教授吧。
  
  会计大家
  
  我国会计界现有八位博士导师;1984年时仅有四位,余绪缨教授即为其中之一。而在现代管理会计这方面.他是目前仅有的一位导师。教授作为会计大家当之无愧,我们要写的第一主题也自然集中在教授的学问上。
  
  余教授自1945年在厦门大学商学院毕业留校至今,一直是边教学,边搞科研。他公开发表著述始于1947年,截至目前,已有90多篇学术论文见诸国内外学术刊物。除编纂辞书、丛书外,已出版著、译作10余部。他的科研兴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40年代为币值变动会计,50年代着力于批判吸收苏联会计,60年代前期着力于总结我国经济核算的经验,"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研究,自70年代末期以来,除参与会计理论上"拨乱反正"之外,主要研究现代管理会计。
  
  教授作学问,讲究严谨、系统、扎实。正因为如此,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我国会计领域发挥着较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前,当他还是助教时,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后,立刻就引起当时在我国素负盛名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视。他们以为此文出自名家之手无疑,便以教授头衔致函邀去讲学,开了一个可资他终生自慰的玩笑。几年前,某财院几位教师专程来厦,就物价变动会计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教授。交谈中,教授提到他在40年代发表的关于币值变动会计的论文。事后客人借来文章阅读时发现,他们的疑难问题,大部分在教授40多年前的论文中已给出了答案,令客人折服。
  
  1952年,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曾独辟蹊径,论证和推导出"投放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数量与可保持的在用固定资产实物量之间比例关系"的计算公式。此公式与当时苏联学者提出的同类公式比较,更为简捷易懂,经企业实际验证,结果也更为准确。1982年,在该论文已发表30余载之后,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仍特致函厦门大学图书馆.请求"尽快复印,航空寄去,以应研究上急需"。1982年,教授一篇关于管理会计学科性质的论文发表后,国内众多刊物相继转载,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管理学院译成英文,作为教研参考文献。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读后也来函称赞:"见解比我国不仅先进,而且有科学性"。
  
  60年代,教授有两篇论文,从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经济核算问题。1980年均被选入《建国以来经济核算文选》。文章主要观点,很多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精神是相符合的。文章提出的若干方法,在目前出版的同类著作和现行实务中,仍被广泛地采用。
  
  教授的著作流行相当广泛。他编著的《管理会计》一书,自1982年出版以来,一直风靡全国。至今已重印9次,印数达几十万册。
  
  拜读教投的力作,我们深深感受到教授那种摒弃功利,追求长放和恪守”文章千古事”的大家风范。在与教授交谈中,我们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教授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作学问,和企业承包一样,应该注重长期行为.”
  
  中国使者
  
  过去几年间,教授曾三次赴美讲学和学术交流,主要内容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发源于美国,本世纪5O年代以后,随着会计学对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最新成果的大量吸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型交叉性学科.它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一直盛行于西方各国工商实业界,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无以取代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授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工作都急需应用管理会计,因而率先在我国引进、创建和传播管理会计。10年艰辛,他已建立起适合我国研究生、本科生和干部培训等不同层次需要的管理会计教材体系,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材。他在管理会计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精辟见解,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构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基本框架。他的突出贡献博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推崇。
  
  1985年,依据"美中高级学者交换计划",教授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邀请首次赴美,他围绕"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管理会计的演变"这个主题,在4所名牌大学和明尼苏达州会计学会举行了多场专题报告会和座谈会,深深打动了美国学者。访问结束后,美方总接待人J·格雷教授致电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肯定教授这次讲学"对中美双方都非常成功和富有成果"。
  
  1986和1988两年,教授又两次反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的邀请,参加该中心举办的国际会计学术讨论会。在第一次会议上,教授提交并宣读了《中美管理会计共性和中国型管理会计特色分析》一文,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会后该论文被收入该中心编辑出版的题为《远东会计与经济的新发展》的专题学术论文集中。第二次会议,教授提交并宣读了《中国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会计的影响--关于建立中国新会计模式的理论思考》一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大会主席一破大会发之限于20分钟之内的惯例。把教授发言时间延长到40多分钟。会后该中心向教授颁发了"高成就证书"。该论文也在该中心编辑出版的题为《变动中的国际金融及其对会计的影响》专题论文集中发表。 
  
  教授三次赴美讲学,不仅进一步沟通了我国会计界与国际会计界的联系.而且在国际会计界为我国会计研究树立起了应有的形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鉴于教授"不平凡的学术生涯和对中国及世界的贡献",聘请他担任由世界各国6位著名会计学家组成的《会计国际学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ccounting)编辑政策委员会委员。这也许是我国会计学者第一次在国外重要会计刊物担任学术职务。
  
  采访中,我们极想知道,教授到堪称管理会计发源地的美国进行管理会计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而能取得很大成功,尤其是受到会计师资实力雄居全美学校第一的伊利诺大学的推崇,有什么“窍门”。教授告诉我们:“唯一的窍门,就是下功夫去吃透和创新”。按他解释,“吃透”就是“原原本本而不是皮:毛般般地学习西方管理会计”,“创新”则是“将西方管理会计的精华与我国国情,我国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搞出自己的特色,对我国真得有用”。
  
  学人典范
  
  目前,国内外已有近1O种名人传记或辞典辟专章介绍教授的不迹和学术贡献。教授确实功成名就,况且他又满头银发,年逾花甲,理当放松下来,颐养天年。可教授不然,他珍惜时间近乎吝啬。现在他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养成的作息习惯,早晨5点起床,晚上1点左右休息,中午稍作午休。他将晚饭时间与电视新闻联播时间重合起来,边吃晚饭边看电视、他身兼数职,会议很多,每次开会回来通常要加点夜战,非把他自己认为耽搁的事情补回来。今年4月教授喜迁新居,搬家持续了几天,搬弄东西的扰嚷,硬不影响他坐在书桌旁专心读书写作。搬家到最后一天,理应将书房清理出来,但他坚持留下正在使用的一大堆书刊文稿,晚上使用,第二天一早,他与家人及学生一同将书刊文稿搬到新居,接着就去做他的学问。
  
  教授读书、著书,也偏爱藏书。他的书房有十几平方米,已相当宽敞,可还装不下他的全那存书,不得不“侵占”居室厅廊的“领地”。教授夫人难免唠叨几句,教授却说:”过去厦大有位教授自己有个小图书馆”,似乎书还不够.自觉惭愧、教授爱书自有道理,按他的说法:“不知道别人说了些什么,怎么能说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呢?”
  
  教授曾主张,我国会计研究应该拓宽与深化并举。为实践自己的主张,他象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继续拼搏进取。在拓宽方面,据教授介绍,去年,他完成了《会计模式构思》一文,以我国新经济体制为依托。论证了社会资金会计、企业主体会计和企业集团会计三部分将构成我国未来会计整体的设想。深化上,教授在完成“中美管理会计比较研究”之后,又主持“广义管理会计研究”,他将管理会计设计为宏观、微观和国际三大领域,并逐一展开,探究。最近,他对其他学科向管理会计广泛渗透造成管理会计学说林立、方法不一的局面表示极大举,正在考虑建立管理会计统一模式,一位记者曾采访过教授,对教授在晚年还如此劳作感到惊讶,他称教授为“科学领域的老顽童”。
  
  教授执教40余载,桃李满天下。但说到教书育人,他总爱提起孔对人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以此鞭策自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专门管理人才。为此,他在教学上,不仅注重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且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对研究生和在职培训学员,鼓励他们发现新材料,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即使与他有悖的观点和论述,也毫不责难。
  
  教授出身书香门第,国学造诣颇深,偏好填词作诗。他在很多场合讲话、作报告,一旦触发诗兴,往往即席吟颂。这里,作为结尾,我们摘引了教授在建党60周年时所作的一首抒怀诗的最后四句:
  
  南针指路功归党,人民十亿竞争先;
  发白未懈青云志,鞠躬尽瘁献余年!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