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上市公司四项计提引起的思考

来源: 四川会计/王敏艳 编辑: 2005/03/14 10:16:32  字体:
    1999年底,财政部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紧接着中国证监会又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域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类股份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其它应收款。这一规定的出台,不仅规范了上市公司提取四项准备的行为,而且也暴露了一些上市公司审查不严、对以往业绩浮夸、基础不牢和发展前景不佳的弊端,同时上市公司在计提四项准备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一、计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l.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随意性。从上市公司公布的1999年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应收款项计提了坏账准备,进行了补提及追溯调整工作。但由于补充规定并未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提出硬性规定,允许上市公司自主决定计提或不计提相关的资产损失准备,所以计提比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笔者统计了491家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对干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状况,结果发现,随着账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的上市公司选择按较高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如:对1一2年的应收款项,有72%的上市公司采用了5%的较高比例;

    而对于2一3年的应收款项,则有48%的上市公司采用10%的较高比例;对4一5年的应收款项,只有26%的上市公司采用50%以上的较高比例。这其中,对于账龄超过5年的应收款采取10%乃至2%的低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的,还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仍然有一部分上市公司采用按应收账款余额的0.3%一0.5%的低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如此长账龄的应收账款,其回收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上市公司自身最清楚。大批款项长期不能收回,公司为此负担的不仅是利息费用,而且也降低了现金矛U用率,丧失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2.公司之间存货跌价准备的差异比较大,计提存在人为操纵现象。《补充规定》要求存货跌价准备要按单个存货项目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上市公司的存货范围包括初级原料、初级品、半成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工具等几大类,品种规格繁多,尤其是商业企业更是如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用当期期末存货的成本来对比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然而由于存货品种规格繁多,要对存货逐个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一定难度,进行价值评估也非易事,因此笔者在对257家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后,发现各个公司之间存货跌价准备的差异相当大,存在人为操纵现象。

    3.投资域值准备提取数额明显偏低。截止4月7日,笔者从已公布的1999年报中发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进行了补提调整。

    统计结果显示,只有7%的上市公司提取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的上市公司提取了长期投资域值准备,共计16341万元。少数上市公司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能是因为国家于1997年规定上市公司不得炒作股票,上市公司的短期投资基本上以投资于债券为主,而债券风险较低,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小所致,因此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国家于1999年起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市场的短期投资材后,短期投资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一部分有此项业务的上市公司应提取跌价准备。然而只有23%的上市公司提取长期投资域值准备,是令人不能理解的。因为在统计的491家上市公司申,有411家上市公司拥有长期投资项目,共计3185822万元,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资产变现的可能性较差,有不少公司存在 "石沉大海"的巨额投资,可见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明显偏低。

    二、对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的思考

    1.四项准备的计提,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补充规定》的出台,规定企业要计提四项准备,并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然而新政策本身又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四项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己决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同业特征,没有行业特点,无论从横向纵向看,都没有可比性。不少上市公司为了防止带"ST"帽、或为了摘"ST""PT"帽,或为了争取到配股、发行新股的资格,有利用四项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然而上市公司由于是运用政策所赋予的职业判断权,随意确定四项准备的计提比例,因此其他人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去进行干涉。正因为如此,上市公司确定的计提比例差异很大,少提损失,人为调节利润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可以通过追溯调整来做文章。例如,假设上市公司1998年末应收账斡余额很大,1999年余额显著减少,通过提高坏账的计提比例,就可以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收益,从而达到抬高1999年的净利润的日的。或者通过大量计提1998年存货跌价准备,减少存货的账面成本,在1999年将这些存货销售出去时,就可以确认较低的销售成本,从而增加1999年的账面净利润。

    2.坏账准备的计提还不彻底,计提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必要。《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也要计提坏账准备,这和以前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相比,是一大进步,但还不彻底。因为应收项目不仅包括应收账款和其它应收款,还包括预付账款。从月前公布的年报来看,预付货款和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两个项目相比,比例不是很低,而且还有账龄在1年以上的预付账款。只要是债权,就有发生坏账的可能。如果从稳健原则的角度出发,就应该照样计提坏账准备。如果预付账款不计提准备,上市公司就有可能将一些本来属于应收账款和其它应收款的项目,采用各种方法,在形式上转成预付账款,从而不计提准备,导致利润虚增。

    3.配股资格如何确认。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第5条明确提出:"上市公同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9%."但是四项准备的计提,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以后,往往会减少以前年度的利润。如果按调整后的指标来推算,一些已实施配股计划的公司,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完全满足配股条件,如青百A.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经追溯调整造成了公司以前年度净资产利润率的增减变动,以致出现了如何对公司配股资格重新认定的问题。

    4.ST、PT公司是否重新认定。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出现2年亏损则转为ST,若连续3年亏损则转为ST等等。上市公司由于计提四项准备并进行追溯调整后,公司的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动。对于一部分上市公司而言,这样的结果是使他们有机会加入ST或PT的行列。近60%的预亏公司提到其亏损是受计提四项准备的影响足以说明问题。也因为如此,一些公司为避免带"ST""PT"帽,或摘 "ST""PT"帽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措施,想尽一切办法进行盈余管理,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或提取较大的比例,来年通过某种方式冲回,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达到其目的。

    总之,新问题总是伴随着新情况的产生而存在,应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