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会计寻租研究

来源: 颜敏、李现宗、张永国 编辑: 2004/09/10 09:00:36  字体:
  「摘要」本文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在总结会计寻租已有研究及实际表现的基础上,对会计寻租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和分析。从会计准则制定者角度,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两种会计寻租行为——国内会计寻租和国际会计寻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剖析。文章最后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将管理会计系统纳入进来一并分析,因而研究结论只适用于财务会计理论。

  「关键词」会计寻租;会计准则;国际化;原因

  一、会计寻租的理论渊源及内涵分析

  会计寻租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寻租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利益集团理论之集体行动理论的创始人、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尔森认为:任何集团和组织在原则上都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为其成员谋取福利,或者是全社会的生产增加,从而使其成员按原有份额取得更多的产品;或者在原有的总产量内为其成员争取更大的份额(Olson,1982)。简单的说,前者是通过把蛋糕做大,在蛋糕的分法(分配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使每个成员获得的份额增加;后者是保持蛋糕的大小不变,单纯地通过改变蛋糕的分法使一部分成员获得的份额增加。这两条途径就是寻利和寻租。一般的经验表明,由于集团利益的公共物品性质及“逃票乘车”问题,集团很少选择前一条途径,更多的是选择后一条途径。因为单个集团要促进由很多集团构成的社会利益的增加,需要负担这种行动的全部代价,然而却只能获得其成果的一小部分,且无法排除那些没有负担成本的利益集团对它进行消费。但如果是通过扩大它所占有的份额来为其成员谋福利,虽然会因重新分配而打击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并导致社会总产出的下降,但除非全社会的生产减少量超过该集团成员因重新分配而获得的利益,否则他们不会关心社会总收益的下降或公共损失,他们仍将可以通过重新分配获得净收益。因此作为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易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且更为普遍。“寻租”(rentseeking)一词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Ann O.Krueger(1974)首先提出的,但有关寻租理论和分析寻租的方法是由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创者G.Tullock教授(1967)提出的。著名国际贸易问题专家Bhagwati(1982)坚持使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活动)来涵盖并取代寻租概念。按照DUP活动的定义,寻租活动不仅包括诸如抢劫、偷窃和战争等非法的或不人道的活动,同时还包括“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寻租理论被用于解释我国会计问题始于2000年,目前已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表现在:(1)“会计寻租”这一术语已被提出并被作出初步解释和运用(雷光勇等,2001;卢迎春,2002);(2)关于国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寻租活动已受到重视(吕博,2000;李征,2000;马永强等,2002);(3)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这一寻租活动已被注意到(张鸣,2001);(4)我国会计寻租产生的原因之一——“双轨制”被作一初步分析(林钟高等,2001);(5)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权变迁中的寻租活动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和借鉴(林钟高等,2001)。

  但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关于会计寻租的定义未被准确界定;(2)国内会计实务界会计寻租活动的原因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未被系统研究:(3)西方发达国家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过程中为争取其集团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曲晓辉,2001;2003)和制定权的博弈(冯巧根,2003)并未被纳入到会计寻租的研究范围之中。

  会计寻租的真实内涵是什么?是会计人员寻租,还是利用会计方法寻租,抑或是利用对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干预进行寻租?综观现有研究,结合会计寻租行为的实际表现,按照寻租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会计寻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通过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施加影响以取得对己有利的会计政策而进行寻租。如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权的争夺以及具体准则项目的寻租。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方尽力积极参与,试图最大程度地控制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决策权。在IASB成员的构成中,除了前述的IASB主席由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David Tweedie担任之外,IASB14名成员中的9名(约65%)、基金管理委员会19名成员中的8名(约42%)均来自英美为首的G4+1集团成员等发达多家的证券管理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冯巧根,2003)。发达国家强势利益集团对具体准则项目的寻租已经成功,如IASB正在进行的项目中,“企业合并(步骤1)”和“企业合并(步骤2)”分别与美国新发布的第141号“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项目及FASB的合作项目相协调、“养老金会计”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06号趋同、“业绩报告”与英国ASB合作研究。(2)通过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改变其真实收益以取得不应得的资源或财富而进行寻租。如蒋义宏(1999)通过对1993年至1997年期间上市公司20个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改变折旧方式是利润包装的首选方式,20个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样本中,有7例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变更,3例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其中5个案例因折旧政策变更而扭亏,5个案例保住了配股资格。(3)利用强制性会计政策的空间进行寻租。如1999年颁布实施的债务重组准则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损益并要求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该准则的执行结果是进行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T”族成员。其中ST中华因执行该准则,其债务重组收益占净利润总额的比重达183.10%;世纪星源的债务重组收益占净利润的98.15%,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1.8%(1),虽然保住了配股资格,但却严重扭曲了企业的真实绩效,造成了资本市场的不公平配置。为此,2001年颁布实施的新债务重组准则改用账面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损益,并要求将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资本公积,由此杜绝了企业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寻租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因为《公司法》第六章第179条规定公司的公积金可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PT渝钛白针对新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提取大量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并将6亿多元资本公积弥补以前年度累计亏损,使其连亏4年后首次出现盈利(程海燕,2001)。(4)通过盈余管理(操纵操控性应计项目或利用非会计手段如改变交易事项的时间)而进行寻租,例如上市公司为使其会计数据符合证券市场管制规定而取得上市、配股和继续留在股市的资格或为避免其他有关监管而进行的寻租。

  上述寻租行为有一个共同特点,其结果都是通过对会计数据或财务报告数据的操纵来进行寻租。因此,结合寻租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表现,本文将会计寻租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根据该定义,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准则制定权的争夺等都可以概括在会计寻租这一范畴之下,会计寻租较之具有更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因此对会计寻租问题进行研究将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

  二、会计寻租存在的原因分析

  按照寻租理论,寻租活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未被界定的公共领域——“租”的存在,像诱饵一样在前,任何理性的经济人都想得到;二是有各种管制在后,像鞭子一样。寻租者因为诱饵在前,乐意寻租,又因为管制在后,必须寻租。例如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的会计寻租活动,就是因为有证券市场中的租金在前,又有各种会计管制及证券市场管制在后,使得上市公司管理者既乐此不疲又必须如此。会计寻租活动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会计本身的问题——即经济后果论的作用。会计核算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在企业经济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财务报告收益。鉴于会计信息对各个利益关系人决策的影响效力和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不同的财务报告收益,可以引起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和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正如威廉姆R.司可脱(2000)所形容的“摇尾巴狗”现象,在真实业绩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会计政策的上市公司可以披露出不同的经营业绩,进而影响证券价格,影响到公司市值。也就是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改变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就可以改变会计信息,进而改变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因此会计的这种非生产性的不甚公平的财富转移功能和间接的资源配置效力与寻租的思想不谋而合(雷光勇,2001)。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从会计准则制定者角度看将面临双重寻租行为:一是国内企业和上市公司管理者因会计政策选择和职业判断而存在的会计寻租行为。二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为寻求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制定权及其他方面的会计寻租活动。两类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因所处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别,以下本文就国内会计寻租和国际会计寻租原因分别分析。

  (一)国内会计寻租原因分析

  1.制度基础:导致租金和管制的双重存在

  贺卫博士(1999)曾总结道:寻租活动是在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两个极端向混合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租金的存在是因为政府介入市场,我国转型经济中租金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开始形成,政府尚未退出。表现在会计寻租活动中,其原因主要有:(1)我国市场机制仍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还未形成,由此公允价值等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会计计量手段在我国的使用仍面临困境,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执行按公允价值规范的会计准则时势必出现估计、判断等行为,客观上为会计寻租活动创造了条件。(2)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而逐步放开的经济中出现的大量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未能完全纳入现有会计规范的范围,这更为会计寻租提供了“边际性”空间(雷光勇,2001)。例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跨国上市公司应遵循的会计规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双轨运行导致了有租可寻(林钟高,2001)。“双轨制”的存在意味着其适用对象上存在差异,这对那些混合性质的企业集团或跨行业的企业利用会计规范的差异所形成的政策空间进行寻租提供了“先天性”的可能(雷光勇,2001)。(4)人为限制的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等证券市场各种不甚完善的监管规定创造了经典的上市公司会计寻租活动,如IPO现象、10%现象等。“如果在一种制度中,人为地限制供给,人为地让价格提高到市场出清价格水平以上,那么,获得这些权利来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就可以获得租金。政府颁发的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其中每一项都有政府创造的人为的稀缺。这种稀缺创造出潜在的租金,由此引起寻租活动。”(方福前,2000)

  2.证券市场差额: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特别根源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市场差额的客观存在。本文所指的证券市场差额由下列公式计算,亦即市盈率指标表示的内涵。

  证券市场差额=股票市值之和-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之和=Σ(每股市价*上市交易量)-Σ(每股收益*流通股份数)

  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上市公司所创造的新增财富应等于股票市值超过上市公司当前期真实业绩所形成的差额,即投资者愿意以超过上市公司真实业绩的市值投资,是看好了上市公司未来所创造的符合其期望报酬率的新增社会财富。或者说,投资者之所以愿意以高于公司真实收益的市价投入资金,是因为上市公司未来的投资回报。但是每个企业创造新增社会财富与其在股市上所得到的市值超过其真实业绩的差额并不一定匹配,也就是说证券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并不一定是公平的。创造出较高社会财富的上市公司并不一定能得到较高的市值超过其真实业绩的差额。

  给定一定时期证券市场总差额不变,每个上市公司所分到的差额是可以变化的,假定每个上市公司都有得到更多差额的动机亦即使其公司价值最大化,并且股票市值决定了可得差额的大小,而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披露的业绩决定了其公司股票市值,则上市公司有尽量往好的方面披露其业绩的动机。根据有效证券市场理论,如果股市有效,市值的高低决定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即财务报告收益。假定上市公司业绩的披露以年报披露来代替,在上市公司真实业绩一定的情况下,年报所披露业绩的好坏完全由管理人员决定,则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值,管理人员披露的业绩有往有利于市值提高方面倾斜的必然趋势,这便是上市公司寻租或管理者寻租。

  3.民主化进程:促进寻租规模扩大

  雷光勇等(2001)认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为会计寻租活动准备了积极的、活的因素。寻租规模受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的影响。我国会计规范制定过程中评论、意见日益增多,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使用效果更加关心。尽管政治活动受“逃票乘车”现象的困扰,但其财富转移的易得性仍将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可以预见,人们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关注其运行制定过程的“充分性”、公平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会计寻租活动也将越来越普遍。

  (二)国际会计寻租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租金的客观存在性及诱惑性

  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各国可以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改善投、融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提高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冯淑萍,2003),然而,各国间的会计差异却创造了潜在的租金。Chen、Gul和Su(1999)以沪市B股公司1995到1997年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实务为对象,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导致的“盈余高估”或“盈余低估”问题,研究表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平均要高出20%-30%,按IAS调整后,15%的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在会计国际协调中,在社会总财富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利益集团将因会计准则而受益,另一部分利益集团必将因承担会计准则不利的经济后果,亦即承担对其不利的非生产性财富转移而使利益受损。以多位学者提到的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例,按照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为盈利的该公司,按照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却得到了亏损的结果。显然以此结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市盈率必受影响,这种损失完全是因为两国会计标准的差异所致,而绝非该公司的盈利能力问题。可以设想,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美国会计准则为准,该公司必将因此而遭受利益的损失;但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向德国会计标准靠拢,则该公司将可以得到理想的筹资结果(2)。这种资源配置的变化将取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走向,这便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可能产生的租金。其次,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美国会计准则为准,则德国公司必将为此花费大量的成本(3),包括学习、培训成本、支付美国会计师服务费用和咨询费用等,并将重编报表,增加筹资成本,这些耗费和支出又可以为美国带来大量的非生产性财富转移;第三,如果该公司所在国为避免其利益受损而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游说或向其提供财务支持,结果将又一次造成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4)。第四,会计国际协调起因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并推进了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曲晓辉,2001)。假定前来上市或发行证券的外国公司必须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依据编制财务报表,那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走向对各国资本市场的跨国融资能力是有影响的。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会计标准趋同,且美国的会计标准技术简单、要求较低,那么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的外国公司将会纷纷转向美国证券市场,由此会大大提高美国资本市场的跨国融资能力,使其获得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带来的利益——租金(5)。

  2.惯性使然: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沿袭

  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习惯于以会计寻租这种游戏规则行事并将其运用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中。美英等国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变迁历史充分体现了会计寻租现象,政府在其间经历了无意创租到被动创租的过程(林钟高,2001)。以美国为例,在其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有许多利益集团乃至参议院、众议院的议员们都参与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论过程;其次是通过院外游说,对准则制定人员施加压力以取得成功或折衷的博弈结果。因此准则的制定过程事实上是一种权力游戏(葛家澍,2001)。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制定(威廉姆R.司可脱,2000)。1977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9号(SFAS 19),要求所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对勘探成本采用成功法进行核算,停止使用完全成本法。但是实行新准则要将不成功的勘探成本费用化,减少了报告净收益,因此新准则遭到了经理们的强烈反对。1978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第253号会计文稿中否决了SFAS19,允许企业同时采用成功法和完全成本法。FASB也于1978年发布了SFAS25以取代SFAS 19,允许企业使用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一种。因此,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必然继续这种权力游戏。

  三、结论和局限性

  本文通过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将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等问题有机地统一在会计寻租这一框架下,拓展了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围,增强了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力。本文的局限性在于,本文“会计寻租”一词所称的“会计”实际上是财务会计,而非管理会计。从管理会计侧重于对内服务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应具有寻利功能,管理会计的各种决策和控制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实实在在的提高经济效益,把企业净利润这块蛋糕做大,因而是一种生产性寻利。也就是说,财务会计具有寻租功能,而管理会计具有寻利功能,我们认为,只有如此理解,才能全面的认识会计。但相关的分析限于文章篇幅,不再详述。

  主要参考文献

  程海燕。2001.《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四川会计。10:9~10

  方福前。2000.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1页

  冯巧根。2003.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的权益失衡及其对策。会计研究。2:8~12

  冯淑萍。2001.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11:3~8

  冯淑萍。2003.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2:2~7

  葛家澍,林志军。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87~88

  贺卫,王浣尘。1999.市场经济与转型期经济中的寻租比较[J].经济科学。6

  蒋义宏。1999.变更会计政策的行为与动机。财务与会计。12:39~43

  雷光勇,刘金文,柳木华。2001.经济后果、会计管制与会计寻租。会计研究。9:50~53

  李征。2000.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山西统计。12:18~19

  林钟高,赵宏。2001.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财经研究。2:28~34

  卢迎春。2002.浅议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寻租行为。四川会计。5:43~44

  吕博。2000.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寻租行为分析。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38~39

  马永强,任晋华。2002.从寻租理论看会计信息人为失真。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l:32~34

  曲晓辉。2001.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会计研究。9:9~15

  曲晓辉,陈瑜。2003.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会计研究。l:45~51

  威廉姆R.司可脱,2000.财务会计理论(中译本)。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鸣。2001.会计政策变更研究。财经问题研究。8:45~50

  AnnO. Krueger,1974,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4

  Chen,C.J.P.,F.A.,and Su,X.(1999),A Comparison of Reported Earnings under Chinese GAAP vs.IAS:Evidence from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Accounting Horizon 13:91-111.

  Gordon Tullock.1967.The Welfare Costs of Tariffs,Monoplies and Theft[J].Western Economic Journal,5.李政军译。2001.关税、垄断和盗窃的福利成本[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l

  Olson,M.Jr.(1982)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Economic Growth,Stagflation and Social Rigidites,New Haven:YaleUniversity.

  G.Tullock,1994,Rent-Seeking [M].Aldershot:Edward Elggr.李政军译。1999.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70372009)、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金项目(DFXJTU2002-7)、2003年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2)假定在他国上市融资的企业必须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3)假定该公司不熟悉美国会计准则,这一假定并不影响本文分析的结论。

  (4)例如,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FRC)就曾决定2002年至2003年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基金会提供财务支持,资金来源于联邦、州及其他地区政府、会计职业团体、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给予FRC用于准则制定的资金(曲晓辉等,2003)。

  (5)相反的情况已经出现,鉴于美国会计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复杂、要求最高的会计标准,按照美国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拟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的外国公司,需做大量的报表调整工作,增加了筹资成本,导致了许多公司畏惧其“门槛”较高而转向欧洲证券市场或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冯淑萍,2001)。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