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来源: 周新玲 编辑: 2006/11/06 09:43:25  字体:

  摘 要:会计准则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的不同,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和内容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既要考虑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又要兼顾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需要,在国家化的实践中必须强化执行机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关键词:会计准则 比较 国家化 国际化

  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会计工作的指导和规范。纵观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美、英等西方国家会计准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际会计准则也有近30年的历史。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起步较晚,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7年颁布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到目前为止,共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建立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借鉴有代表性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建设经验,做到博采众长,事关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和效率。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美、英等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指出它们的相同、相似和相异之处,说明其原因,提出对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可资借鉴的一般性结论。

  一、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1.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同,导致会计准则的性质出现差异。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独立的民间组织制定,如美国、英国;一种是在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下或由其附属机构制定,如中国、法国。美国是会计准则的发祥地,也是会计准则最成熟的国家,现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它是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民间组织,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制定会计准则方面的授权与支持。英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为隶属于财务报告委员会(FRC)的会计准则理事会(ASB);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政部会计司;法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为经济事务部下设的全国会计委员会。由于制定机构不同,会计准则的性质上出现差异。由官方制定的会计准则属于政府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强制各企业执行;而由民间组织制定的会计准则本身不具有法律地位,主要依靠制定成员的广泛性、会计职业界的认同和业务上的高度权威性等非政府力量来保障其实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性质不同,主要源于各国不同的会计环境,不存在优劣之分。

  目前,我国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会计准则并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实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佳选择。不过,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方面应向西方学习的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成员应吸收企业界、法律界、证券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及会计理论界的代表参加,增强其代表性,使会计准则真正具备全社会公认基础上的高度权威性和科学性。

  2.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相近,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计划阶段,由会计司根据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的现实要求拟定各年度的会计准则项目,报部领导批准后具体分工落实到起草小组和起草人。二是研究阶段,由起草人广泛搜集并研究国内外的资料,提出初步结论。其中,德勤专家咨询组则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比较研究报告,供起草人参考。三是起草阶段,由起草人根据研究阶段的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对起草准则需要涉及的问题进行全面论证,在此基础上起草初稿,并经起草小组讨论后形成讨论稿。四是征求意见和定稿阶段,讨论稿完成后,在会计准则委员会内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由起草人拟定征求意见稿报部领导审阅。经部领导批准后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起草人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总结并报会计准则委员审阅讨论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经部领导审阅后形成定稿。

  以上制定程序是借鉴国外经验并从中国国情出发而确定的,与国际上惯行的做法基本上保持了一致,但在各阶段仍存在一定差异。在计划阶段,立项程序有所不同,比如FASB在立项时,既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考虑准则出台后的普遍适应性并分析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我国在立项程序上对普遍适用性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研究不够,应予以借鉴。在研究阶段,研究的内容各有侧重,比如FASB将拟定的项目分为已有准则公报、已有概念公告的修正和一般的补充规定及实务运行问题两种,并成立专家工作组重点研究前一类问题;而我国在立项后则侧重于与他国的比较研究,倾向于直接借用他国已有成果,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我国国情研究不够,应予以加强。在起草阶段,起草依据略有不同,比如FASB起草会计准则以财务呈报概念框架为依据,以公众意见作为评价备选方案的基础,而我国则更多地依赖比较研究报告,虽然有类似于财务呈报概念框架的企业会计准则,但内容较陈旧,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应抓紧对基本会计准则的研究和修改。在征求意见和定稿阶段,征求意见的范围和形式各不相同,比如FASB征求公众意见的形式有讨论备忘录方式的书面意见和公众听证会方式的口头意见两种,征求意见的范围是全体社会公众。而在我国,征求意见的形式主要是书面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则主要是社会上层,应予以改进。

  3.各国社会经济环境和法律体系不同,导致会计准则内容不同,会计准则体系各具特色。美国会计准则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法制化、企业资本社会化、证券市场规范化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会计准则的内容十分庞杂,数量之多,世界罕见。从准则制定的立足点看,旨在保护企业股东的经济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有序。英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策法制化,英国的会计准则虽然本身不具有法律地位,但它是在公司法这一法律框架内制定的,客观上对公司法中的有关会计规定起了补充作用。相对于美国而言,英国会计准则的内容比较简明,目标与公司法一致,旨在保护资本的安全和完整,特别强调“真实与公允”原则。在法国的经济结构中,大型企业不多。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并存,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机制受到一定限制,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且法国政府非常重视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控制。由于其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构成了其会计准则的特有体系。法国会计准则不同于英美,有关会计准则的内容都被写入法律条文作为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作为独立的法律,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具有法律效力,影响最大的就是“会计总计划”。法国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界内部管理和国民经济服务,会计准则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等各方面,并呈现出统一性、合法性和极度稳健性等特点。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各项法规还有待健全,因而在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较多地借鉴了国际惯例。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编制要求等内容;具体会计准则分为各行业共同业务准则、特殊经济业务准则和会计报表准则三类。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表面上看,我国会计准则有西方几十年的准则建设经验和资料可资借鉴,体系和内容比较完善,但仍存在不足:虽然在体系上包括了类似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会计准则,但同英美等国相比,还显得过于简单,缺乏应有的深度,如基本概念过于抽象、概念之间层次性、逻辑性不明确,因而应加大研究和修改的力度;在各具体准则的行文方式和内容上已接近国际惯例,但对我国会计环境的研究不够,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析不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则的效果。

  4.国际会计准则由于其面临的特殊会计环境和制定机构的超然独立性,在很多方面与各国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原先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它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组织,自197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制定和推广国际会计准则。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完成重大重组,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内容上,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力求规范的是世界各国的面临的会计问题并期望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遵守,这就决定了国际会计准则所能涉及的仅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用以处理会计和交易事项最本质和最一般的问题,因而在会计准则的内容上表现为面广但不详细,主要涉及的是符合普遍要求且又广为关注的项目;又由于世界各国经济、技术、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而会计准则也包含了适合不同国家需要的准则内容。二是在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上,为了寻求不同利益相关集团的支持与承认,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在会计处理方法上规定了较多的可选择性。三是在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定程序上较多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这是由美国在会计准则发展和制定上的领先地位决定的。但自2000年底以安然公司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案发生后,美国对现有以规则为基础的繁杂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反思,《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同感增强和参与程度的提高。四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超然独立性,与各国相比,国际会计准则较少受到法律因素的影响。五是在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上,重组后的IASC确立了三大目标:制定一套高质量、可理解和可监督实施的、符合公众利益的全球性会计准则;促进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运用;实现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准则的趋同化,寻求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无权要求世界各国强制执行其准则,其权威性主要来自于准则本身的质量及各国会计职业界的支持和认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可以预见,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权威性作用将逐渐增强。

  二、会计准则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国际化,但在现阶段仍主要表现为国家化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力求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从而为全球贸易往来和国际资本流动消除语言障碍,降低融资成本。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一份材料,由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一家德国公司的利润,按美国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两倍,按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22倍,按英国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24倍,这说明了加强会计准则的协调统一,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多么重要。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日渐成效的工作则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保障。毫无疑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应适应这一变化趋势,顺势而为,加快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积极的姿态促进会计的国际化,从“三资”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颁布、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修改、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这一系列会计规范的变迁,无不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建设中的国际化精神,更反映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过程中应有的与时俱进的态度,并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世界银行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和组织也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从而更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欧盟财长理事会提出2005年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澳大利亚已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韩等国也重建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定其本国的会计准则。美国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处于“对立”状态,对待国际会计准则态度消极,但自1996年以后,受利益的驱动态度突变,转而支持国际会准则委员会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且在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占据了近1/5的席位。

  虽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国际化的进程将是漫长的,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国家化。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是定位于全球资本市场跨国上市和筹资的财务决策导向,以发达的经济为背景条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并不完全适用。以我国会计环境为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发育不完善,参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较低;法制化程度不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性较差。所有这些,决定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化特征明显,重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实务规范体系。其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其背后的实质是各国利益之争,会计准则制定权的获得就是利益的博弈过程。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谁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权中居于主导地位,将会负担较少的改革成本而充分享受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收益。根据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借助资金雄厚的实力和会计准则建设时间长等优势,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如果国际会计准则更多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则意味着其他各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承担过多的改革成本,并有可能导致其为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花费的编制成本和学习成本大于因国际融资成本和国际贸易交易成本节约而产生的收益,这种博弈的非均衡状态必将延缓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三、为了确保会计准则的效率,在国家化的实践中必须强化执行机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我国1988年在财政部会计司内设立会计准则课题组,根据《会计改革纲要(草案)》所提出的研究和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设想,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计准则体系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并没有随着会计规范的完善而减少,且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一个制定得再好、再完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标准,如果难以执行或者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不是一个最好的会计标准或者难以达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初衷。”诚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都与没有有效地执行会计标准有关。因而,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加强会计监管,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环节。

  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减少各国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其优点不言而喻,可以提高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降低那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和融资、参与国际贸易企业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会计准则不能仅仅考虑在境外上市的少数公司的需要,还应考虑服务于大多数国内企业;不能仅仅看到会计准则国际化可能带来的收益,还要权衡其蕴含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向国际会计准则和某个国家的会计标准靠拢,必然花费大量的改革成本和学习成本,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决不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照抄照搬,更不是英国化和美国化,而必须是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下的国际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公平和效率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国际化,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会计准则的发展程度不同,在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程序、内容和结构体系等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国际化的进程也不一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非常必要。同时,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必不可少。此外,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把握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则是提高会计准则效率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

  2.[英]C.W.诺比斯等。比较国际会计[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3.王德升等。国际会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4.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2001(9)

  5.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111)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