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作一展望,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会计电算化;世界贸易组织;网络;内部控制;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会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应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和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我国是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所有的这些主要体现在外国市场进一步的汇入和中国市场进一步的走出,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国民族经济受到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其间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民族会计市场也是如此,
互联网的出现,是全球IT领域继PC机后的第二次产业浪潮,它带来了IT产业以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它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深远的。首先,电子商务成为网络时代的商业方式和企业生存形式;其次,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实现数字化管理;第三,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系统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如直接经济、网络经济等逐步形成。财务会计系统是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互联网使得财务会计系统的环境和 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念
1.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准确把握这个过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1.1渐进性: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
1.1.1.1 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
1.1.1.2 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
1.1.1.3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与此同时,对会计数据的管理应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
1.1.2动态性: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1.2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要建立一个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目前急需澄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误解,纠正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出现的偏差。
1.2.1在认识上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但是,到目前为止从理论界到企业都把“会计电算化”看成是目标。因此,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全是模仿手工处理过程,对传统会计不敢改革。所以,开发出来的系统完全是一个模拟手工处理的电算化仿真系统。这样的系统对会计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的实现与手工处理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对核算职能的实现有明显的改善。显然这不是会计电算化的初衷。
1.2.2要纠正把计算机看成纯工具的片面认识。大家知道,纸张、文字及书写的发明创造了会计的复式簿记,推动了原始会计向传统会计的发展①。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计算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已经为传统会计的革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因为传统会计的程序和规则是以手工信息处理为技术基础而诞生的产物,没有考虑也不可能考虑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不适应性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改造传统会计本身,而不是简单的替换处理工具。要改造传统会计本身就要有革命的胸怀和气魄来正视我们正面临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简称电算化会计)。
1.2.3这里所说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认为新的电算化会计应具备如下特征:
1.2.3.1信息系统的特征。所谓信息系统就是指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电算化会计系统是指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结构,分别为不同管理层服务。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结构(ADPS)为操作层服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AMIS)为中层管理服务: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结构(ADSS)为高层服务。同时,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1.2.3.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而带来的弊端,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可从此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实现数据共享。
1.2.3.3人机交互作用的特征。“电算化会计”可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及程序组成的系统。因为它不仅具有核算的功能还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所以,它离不开人的交互作用,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完成。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不应该是一个“儍瓜型”的仿真系统,而应该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发展,它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电算化会计”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用现代科技与方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和整合后产生的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应用型学科。
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1在明确了“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造以后建立的一个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后,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应该特别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2.1.1正确处理财务会计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关系。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或者说,现在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还不普及或者有困难而停止不前。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困难的原因尽管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如财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的分离。因此,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里应特别强调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加管理会计电算化,而应该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的电算化,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2.1.2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人、机系统。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已知的数据和模型对未来作出预测;从企业全局出发,对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职能一般划分为会计管理、人事管理、市场营销、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技术管理等子系统。各子系统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会计管理子系统(即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会计管理子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2.1.3电算化会计子系统是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因为会计信息全面反映了企业销、 供、产日常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没有哪个子系统的管理信息像会计信息那样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几乎与其他所有子系统都有数据联系。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一般都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1.3.1促使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是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引导,促进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引导会计电算化由单机向网络化和客户/服务器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才具备开发的良好基础。
2.1.3.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客观生存环境。脱离企业管理这个系统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应站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立场上,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发挥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努力实现“管理一体化”。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只有充分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因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会计电算化提供研究课题,并不断丰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从而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实现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共同目标,要求我们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MIS的一个子系统来开发,开发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它是企业MIS的一个独立的起核心作用的子系统。
2.2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手工会计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后产生的,它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诞生不仅给传统会计带来革新而且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
2.2.1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 因为电算化会计的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财务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过去对证账、账账核对的办法现在不方便了,这无疑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难。
2.2.2会计电算化后,过去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适用了。 靠人为的分工来监督很困难。因为电算化系统除凭证输入目前需要由人工完成外,其余处理全由计算机完成,人工干预越来越少,而且数据的输入、存储和修改都不留痕迹。所以,手工会计使用的内部控制方法失去了作用。这一点是对审计人员提出的严重挑战。
2.2.3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例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硬件设备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因此,会计电算化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尤其是打击计算机舞弊,我们再不能重犯发达国家过去先研究电算化会计再研究电算化审计而造成巨大损失的错误。我们应该在研究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同时重视研究电算化审计的工作,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此,当前在研究电算化会计系统时,要注意研究现代审计的要求,使会计软件尽可能满足审计的要求,以减少系统的风险。
2.3现代审计活动一般分为查询审核、证实存在和系统分析三个阶段⑤。在查询审核阶段,电算化会计应能为审计提供新的查询线索。因此,电算化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在证实存在阶段,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并编写一套审计测试预留通道。系统分析阶段是现代审计重要的过程。系统分析过程的重点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第3号《审计准则公告》 中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一般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过程的组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研制开发及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而应用控制是为适应各种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能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处理舞弊行为的控制措施。因此,应用控制与会计软件开发密切相关,应特别引起重视。应用控制一般分为初始化与维护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2.3.1初始化与维护控制。初始化工作主要指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设置系统初始时间、明细科目、口令、余额初始化及各种参数和文件的设置等。 初始化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 因此会计软件必须重视初始化工作的控制。维护工作主要指对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它是保证系统安全正确运行的重要措施。
2.3.2输入控制。输入控制是应用控制的重点。输入控制就是在保证原始数据真实、准确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在编码、填制记账凭证及输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并纠正。输入控制的措施除了要不断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外,还要采取如下控制方法:(1) 建立科目对照检查; (2) 借、贷平衡检查;(3) 逻辑性检查;(4) 人工检查。
2.3.3处理控制。处理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处理步骤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因此, 电算化会计系统应具备处理过程的时序控制。例如,成本核算的时序控制及打印报表前的过账和结账时序控制等。由于审计人员不能观察到有关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以,对处理控制应特别关注。
2.3.4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 可靠。输出控制必须做到的措施有打印日志控制、 打印预览控制、打印时间及序号控制等。
3、加入WT0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
3.1主要表现。
3.1.1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将形成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会计信息产业这些年的高速增长,除了厂商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部门。财政部规定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必须使用合法的财务管理软件。这就对国外的财务软件厂商形成了较难突破的市场壁垒。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无形中削弱了国产软件遵循现有会计制度、符合财务会计人员操作习惯的优势。从今年开始财政部着手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并逐步取消原有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制度,这意味着国内的财务制度及相关政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这次大的会计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外的会计软件将面临着同样的会计制度环境,真正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另外,财政部已大幅精简了机构,撤消了原有的电算化处,对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职能已经削弱了。今后软件的发展方向应该由市场和需求来决定,政府不会进行过多的干预。
3.1.2加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风险。加入WTO以后,国外软件企业会抢占中国市场,包括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在内的外资也会在中国软件行业中大量投资,国外软件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和重组也是在所难免。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下,大量资金少、规模小的软件企业缺乏市场生存空间、势必要转向维护服务,或者走与大企业联合的路子。 1999年,前五大财务管理软件企业(用友、金蝶、安易、国强、新中大)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为88%,随着企业兼并和重组的进展,今后几年财务及管理软件市场的集中程度仍将不断发展,在前几位中有可能会出现国外品牌。而我国的产品在短期内还很难打入国际市场。
3.1.3国际先进的系统设计理念会对国内市场形成新的冲击。国外软件比较注重会计信息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强调对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而且一向注重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符合国际会计惯例,一般具有多语种和多币种处理能力。同国产软件相比,在电子商务支持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能适应多种操作平台,支持国际上流行的多种大型数据库,具有灵活的数据接口,更加符合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潮流。在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中,国外财会软件无疑对希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3.1.4国外IT企业向下游拓展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目前,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大型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均掌握在国外大公司的手中,这些巨无霸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旦这些企业认为某一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依托其技术和市场优势会很快成为强大的对手。Word 对WPS,IE浏览器对Navigator浏览器的竞争都是很好的例子。在会计信息产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威胁。
3.1.5会计业务的发展将对会计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在会计实践中产生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从而形成对编制合并会计报告和分部报告的需求。跨国经营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加需要有关外币业务会计和外币报表折算的功能。另外在成本核算体系、税务会计处理、基金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方面,我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存的会计体系,修订和补充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3.1.6国内软件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压力。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国外软件企业的高薪制、定期出国培训机会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有很大吸引力:他们要想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选择本土化的发展方向,大量招聘国内人才。可以预见,国外企业纷纷在国内设置分支机构之时,就是国内企业人才大量外流的时候。
3.2对策措施
3.2.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现有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我国会计软件领域品牌杂乱,已经通过部级评审的有17种软件,通过厅级评审的有几百家企业,但其中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不多。加入WTO后,为了全方位的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尽快建立起几个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为此要加大企业兼并与重组的力度,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相结合,倡导强强联合.以培育出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在加强国内联合的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建立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关系。
3.2.2发挥现有的市场优势,继续保持市场垄断地位 。用熟悉的软件,现在每增加一个用户,都相当于增加了将来的市场份额。在适当的范围内甚至可以采取降价等倾销措施,来抢占市场。国外软件价格比较高,在中小企业推广困难,谈判费用高,因此国外软件将以大型企业和行业应用为突破口,而且大业务利润比较丰厚。国内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实力不足,应抓紧时间拿出自己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国内技术应用于大型企业系统的成功案例,在大客户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3.2.3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科技进步是产业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在商业上大规模应用的计算机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仍停留在应用软件开发的层次上,由于受到技术层次上的限制,难以提出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解决方案。作为国内软件企业一方面应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形成一部分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针对世界先进技术进行跟踪研究,积极引进已经定型的技术成果。现成技术的引进,其成本远低于自己进行研究开发,资本的回报率较高,这也是在短时间内尽快提高技术实力的有效途径。
3.2.4在WTO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健全非关税贸易保护制度。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开放市场,推进贸易自由化,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允许在市场开放的问题上采取逐步自由化的灵活政策。我国一直强调应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其原因就在于此。去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投融资、税收等10大领域颁布了39条与软件产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条例,为软件产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根据GATS和相关的具体文件,各缔约方在国内规章和相互承认的问题上,特别是技术标准、资格认证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控制市场开放的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提出了适用于产品标准的国际规则。该协议用“技术规定”这一术语指强制适用的标准,用“标准”这一术语指自愿标准。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就屑于强制适用的技术规定,原会计核算软件的部、厅两级评审工作属于软件的资格认证。为了与WTO的有关规定相适应,现有的强制性技术规定应修订为技术标准,原有的资格认证制度也要向非政府性的资质评价过渡。
3.2.5会计制度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但 同时也要保持中国特色。对于我国以行业为主的会计制度,国外财务软件一直很难适应,这是国外软件在我国无法打开市场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的会计制度不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同。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惯例相协调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为了配合这次较大的会计制度改革,国内的财务管理软件需要紧跟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对原有的软件予以修改和完善,继续保持国内软件与我国会计制度紧密结合。
3.2.6拓宽企业触资渠道,支持会计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小企业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几乎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具有市场潜力新产品出现。国内的用友、金蝶等就是这种情况。过去我国的信息产业之所以没有出现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入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在国外风险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催化剂“,是中小企业研发投资和扩大企业规模最有效的融资渠道。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此外应尽早设立创业板证券市场,放宽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的条件。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加大对国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从资金投入上保证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3.2.7采取“同质优先”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民族产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一直落后于企业,但是今后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软件市场历来是国内企业的天下,大多数市场份额都可以纳人政府采购的范围之内: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同时,要保住国内企业的这部分市场份额,为此政府可以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以及政府采购政策来保护民族工业,支持本国企业发展。
4、财务会计必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
4.1理论冲击: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传统财务会计的四个假设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合理性、但是,在互联网走进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充斥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时,以前会计假设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四个会计假设都面临挑战。
4.1.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个体。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这个个体是有形的实体。而网络公司存在于网络计算机之中,它是一种临时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将其中密切联系的业务划分出来,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调整结盟体的成员公司,甚至经常解散或重新构建。因此,企业在网络空间中非常灵活,会计主体变化频繁,传统会计主体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去意义。如何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对会计主体作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主体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网络会计无法回避的问题。
4.1.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上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被清算或破产。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其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十分灵活,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小确定性。“虚拟公司”可以随业务活动的需要随时成立,当该项业务活动结束,或者需要调整该项业务时,“虚拟公司”可以随时终止。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在传统财务会计中.非持续经营条件下应适用清算会计;在网络会计中,是适用清算会计还是创建新的会计体系或方法,是必须予以明确的问题。
4.1.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假设,指为了在会计主体终止之前,能够向夸奖信息的需求者即使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的会计期间。计算机网络的采用,可以使一笔交易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换言之,网络公司因某种业务或交易而成立,因某种业务或交易完成而终止,其存续的时间长度伸缩性很强,在存在时间长短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要人为地进行分割,不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其实际意义也不大。与此相应,在会计分期假设下的成本、费用的分配和摊销,在网络会计中必要性有多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4.1.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最小单位。尽管会计数据不只限于货币单位,但传统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有两层含义:第一,货币是众多计量单位中最好的计量单位;第二,货币价值稳定不变。网络会计不会对货币计量假设造成大的冲击,互联网对这一假设的用项主要表现为: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金融工具交易时.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外币会计,在网络会计中是否有可能寻找到更好的计量单位?
4.2实务变革。
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网络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十分广泛,例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财务报告、会计职能、会计模式、会计核算手段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网络会计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财务报告的影响作一些分析。
4.2.1网络会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指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并不考虑资产的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而是根据它的原始购置成本计价。因此,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由于客观、可靠、可核而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信息对信息需求者缺乏相关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它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一原则将受到更多的冲击。首先,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大多是存在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拨动频繁,历史成本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性弱;第二,网络公司的解散可能经常发生,并且从成立到解散可能只有较短甚至很短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历史成本计价的时点与清算时的时点相距不远。但此时已属非持续经营阶段,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信息;第三,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经营业绩的反映是滞后的,公司管理当局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财务会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职能无法发挥出来。
4.2.2网络会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附表、附注组成,包括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财务报表提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营信息。在传统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附表、附注提供报表以外货币性信息和非货币性信息,它们是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并将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以知识尤其是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财务报告中包含的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等信息重要性迅速提高,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知识会计报表的补充,以前并不重要的信息或受成本效益原则约束无法披露的信息,都必须进行充分、及时的披露。由此,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革。
4.3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控的新问题。
4.3.1、很难避免非法侵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4.3.2、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可以想象在不久后企业的全部原始凭证都将成为数字格式,这加强了企业对网上公证机构的依赖。但直到目前相应的技术和法规还远没有达到完善,这也给系统的内部控制造成困难。
4.3.3、内部稽核难度加大。若要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则必须克服下列几项问题:企业可能会担心相关内部资料暴露于外,影响其竞争能力; 稽核必须运用更复杂的查核技术,会计师必须培训具备复杂电脑资料处理能力,定能胜任此项工作;稽核将大幅增加查核所需的时间与成本。
4.3.4、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综上,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只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立完备的、崭新的会计体系。近年来,企业利用互联网推广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性商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专业人员(例如:会计师、会计人员、稽核人员等)如何体察此种趋势,培养相关的能力,以掌握机会,发挥专业服务功能,应是值得重视的课题,从内部稽核及外部审计的角度,探讨网络技术对于企业交易处理流程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冲击与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4.4、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
4.4.1、网上公证曲三方牵制的形成。由于网络环境下原始凭证仍然用数字方式进行存储,所以也不能像手工系统那样对每一张凭证作痕迹检验。可是利用网络所特有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项目,我们可以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即网上公证。比如每一家企业都在互联网认证机构领取数字签名认证和私有密钥。当业务发生时,一方将单据传到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确认并将经过数字签名的加密凭证与未加密凭证同时转发给另一方。这样就得到了一笔确实经过双方认可的交易。而单独某一方因无法获得另一方的数字签名和私有密钥,不可能伪造交易凭证。同时,该凭证以加密和末加密两种形式存储于企业的数据库中,会计人员只有可能修改其末加密的那一份。这样一旦审计人员或主管人员对某笔业务产生怀疑,只需将加密凭证提交客户和认证机构其解密并加以对照即可。
4.4.2、监控与操作的分离实现了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从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电算化系统下内部牵制没有手工系统完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手工系统下的多方牵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牵制方法,只是通过多人的重复劳动实现牵制。因此这种传统的牵制手段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必须找到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实时高效的特点的方法。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电算化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帐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这样明确了岗位的划分,实现了有效牵制。
4.4.3、在线测试的实现使软件内部可能存在的漏洞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对于计算机软件来说,其内部错误或不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其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在开发过程中加强交流,充分测试;二是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而在单机系统下,用户与软件供应商之间由于受空间、时间的影响无法进行充分的交流,降低了系统的可信赖性。但是在网络时代,即使万里之隔也可以在几秒钟内建立连接,进行实时高质的通讯或软件传输。这给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方便。比如在开发时期用户可以随时向供应商提出最新的要求或意见,同样,开发商也可以及时把刚修正的软件传送给用户进行测试,大大提高了软件质量和开发速度。同样在使用过程中,开发商可以通过网络对用户的系统进行定期的在线测试,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通知用户并进行在线升级,把BUG的存在时间控制在最短,提高系统健壮性。
5.结束语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迅速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产生新的推动,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员将大大增加。财务、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应用的企业级财务软件将成为财务软件市场的主体。竞争的国际化会促进软件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市场将摆脱原有的行政干预的阴影,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在网络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探讨。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而不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会计。我们应该抓住对会计电算化的讨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
[参 考 文 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载《会计研究》1997年第11期。
[2]李守明:《试析企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载《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3]李守明:《试析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载《会计研究》1996年第12期。
[4]邱 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载《会计研究》1998年第4期。
[5]葛家澍:《迎接21世纪密切关注国内外财务会计的新动向》,载《会计研究》1999年第1期。
[6]王治安 向显湖:《面向21世纪的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载《经济学家》1999年第2期。
[7]李守明 李红兵 马维杰:《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载《武汉大学 学报》1998年第6期。
[8]李国良:《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载《北京财会》1999年第11期
[9]赵 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载《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 第七期。
[10]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四川会计》1997年第12期。
[12]赵德武:《论中国会计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9期。
[13]李心合:《现代会计发展的五大趋势》,《当代财经》1997年第10期。
[14]任多魁:《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载《山西财税》1997年第11期。
[15]李显岭:《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探讨》,载《医药财会》199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