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银行会计电算化改革的构想

来源: 许莉 编辑: 2002/08/08 11:37:08  字体:
    一、电算化对传统银行会计理论的冲击

  众所周知,会计的存在具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其中至为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理论基础是指会计系统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技术基础是指会计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或技术手段,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虽然我们目前的银行会计计算机软件大多采用的是“仿真式”,即仿手工式,但在以算盘、笔墨、帐簿为主的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理论必须与计算机信息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条件相匹配,因此,电算化对传统银行会计理论的冲击是必然的。

  1、“双线核算”已失去原有的核对作用。
  
  在手工操作条件下,银行会计核算划分为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大系统,其帐务处理的程序是:凭证——分户帐(登记簿)——余额表,以及凭证——科目日结单——总帐——日计表。可见,明细、综合核算两者虽然是自成体系,但都是根据同一凭证进行的。但一笔业务需分别由二人处理。
  
  在计算机操作下,科目日结单无需另外再由他人输入原始凭证信息产生,而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初始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在此情况下,初始数据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初始数据的录入和共用,明细核算与综合核算的数字总是相等的,分户帐合计恒等于其总帐。至此,计算机内部已无法通过平行记帐双线核算来检验其帐务的正确性,现在很多银行是名为总分核对,实为“人机核对”,用手工方式再做一次综合核算。因此,双线核算已失去了手工条件下的本来意义和效用。

  2、单式凭证原有便于传递的作用不复存在。
  
  在传统核算业务中,由于一笔银行业务的实现可能涉及几个柜台,甚至几个行处。长期以来,为了便于凭证传递和分工记帐,银行一直广泛采用单式凭证。随着计算机记帐及电子联行“天地对接”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会计信息的输出输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已不存在复式凭证影响传递速度等问题,复式凭证不仅对应关系明晰,便于事后查考,节省银行工本费,而且,在计算机操作下,只需调整软件设置,就可实现根据同一凭证同时记录借贷双方帐务的功能。而且,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业务名义上使用单式凭证,实际上已运用了复式凭证的原理。如联行业务,原来需要发送给收报行的有关凭证现已改由发报行保管,收报行只是依据电子信息直接登记有关联行帐务,在此情况下,发报行只要有发报依据即可,报单的作用已逐渐减弱,尤其是原来流传递给收报行的来帐卡片和来帐报告卡,更显多余。再如同城票据交换业务中,现有不少城市已使用了电子清算系统,不需将票据送达付款行便可完成支票和本票等结算业务。收付款单位在同一银行的有关业务,则更无必要根据套写的凭证分次输入同一业务信息系统。

  3、帐簿种类过于繁多。
  
  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及银行业各种类的多样性,长期以来,帐簿设置是根据不同业务特点而有所不同。明细核算中的分户帐就有形式各异的甲、乙、丙、丁四种;登记簿也有普通三栏式及根据不同业务需要设宜的多栏式;余额表也有一般余额表和计息余额表之分,再加上活页式总帐等,可谓“品种”繁多。在手工操作下,这些帐簿有其共存的必要性并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需在帐页上计息的科目可使用乙种帐,不需计息或使用计息余额表计息的则使用甲种帐,以有利于迅速结息等。但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的优势,它可以随时对贮存的信息进行自由重组汇总,且具有无限的自由空间,按使用者的要求,在原始数据基础上,直接生成手工状态下的各类会计报表。因此,在电算化实现后依然设置众多形式的帐簿已无必要。

  4、会计凭证基本要素的内容值得再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有关会计制度对会计凭证的基本要素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签名或盖章”被作为判断凭证真实性的重要依据,是会计凭证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但这一规定没有顾及到电算化条件下的新情况。在电算化条件下,有时可审查到凭证的印鉴,而有时只能审查到其密押或支付密码。如同城支票结算中,为了做到及时进帐,许多票据交换系统都引入了电子支付密码技术,它具有准确性与安全性,且便于银行校验,发挥着与印鉴相同甚至更强的防伪效用。再如电子联行、电子汇兑中,判别对方凭证信息的真实性也只能依靠密押。由此可见,在有关制度中并不能将“签名与盖章”作为鉴别凭证真实性的唯一条件,至少应将支付密码和密押等包括进去,否则,银行目前按“支付密码”所做的凭证传递及帐务处理是否具有法律效应,将会引起争议。

  二、改革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新的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考虑在电算化条件下现代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的要求,淡化传统的以帐簿为中心的帐务组织概念,以记帐凭证及各种分类、分期的发生额和余额为基本数据,直接处理、合成输出各种帐簿、报表及与管理和决策有关的信息。

  1、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潜能,改变电算化软件开发的“仿真性”。
  
  “仿真性”程序在软件开发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电算化软件开发推广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适应环境的主要途径。但如果银行会计电算化一味地强调遵循手工会计理论与方法,这无疑会在难以完全仿真、与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不协调的同时,无法真正发挥电算化的优势.造成资源的浪费。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如下技术特性:(1)集中性。同一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共享,而且信息存贮有着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2)自动性。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从输入信息到输出财务报告的全过程,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3)多元性。具体表现为收集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信息时间、空间上的多元化及处理信息方法的多元化等。
  
  会计理论基础应与技术基础相匹配,任何超越技术基础的理论、规则是不切实际的;反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依旧墨守陈规,也难以使技术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应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的新视点出发,研究和发展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充分发挥电算化优势,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2、依据会计业务重组原则,增设会计科目级数。
  
  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是统一核算口径、正确组织银行会计核算的前提。科目设置是否恰当,关系到银行业务与财务信息是否系统、明确,直接影响核算质量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随着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汇总及再处理的优势,改变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设置会计科目的现状,使之丰富完善成为不仅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而且按业务管理、会计、统计和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来设置科目。因此,有必要根据核算、分析、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增加科目级数。即:设置会计科目的最明细级(如帐号),然后依次设置各项明细级(科目代号)、次高级(报表会计数或业务类型码)、最高级(行号等);并且,可对各区间代号位数进行统一协定,以防各行标准不一;造成混乱。这样有利于银行会计快速统一规范的核算,有利于信息资料按不同需求随时汇总,有利于信息分析和决策。

  3、改革银行会计单式凭证为复式凭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单式凭证,如上所述已失去了原本意义,至此仍一味“仿真”,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防范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不方便等弊端。如联行汇划补充报单格式已率先印好,待使用时再由计算机会栏打印,这样增加了凭证管理环节,也带来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改革会计凭证的设置与管理方法。而且,在有形凭证能通过计算机转化为会计信息的今天,改单式凭证为复式凭证也有其可行性。

  4、完善银行帐务组织及处理程序,建立现代化会计核算体系。
  
  帐务组织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帐簿的设置、结构、核算程序和帐务核对方法等相互配合的帐务体系。我国银行帐务组织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改革,绝大部分业务在手工条件下,已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帐务组织系统,但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体系还需不断发展、创新与完善。
  
  就帐簿设置而言,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极强,登帐、计息、合帐等机械处理极为迅速,因此,在计算机条件下,分户帐没有必要仍保留甲、乙、丙、丁四种,最多保留甲、丁二种帐簿即可,其他如余额表、登记簿等也可精简并规范其格式。
  
  就帐务处理而言,科目级别的细化和会计凭证、帐簿的改革也必将使银行帐务处理程序随之发生变化。电算化条件下,不必设置类似于手工帐簿的帐簿数据库,可建立记帐凭证数据库和分类汇总数据库,以适应计算机集中性、多元性的特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此外,在帐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上,还应兼顾预防串户的要求。可行的方法是在程序中增设帐号和户名的自动核对功能。在录入凭证时,应同时录入帐号和户名,供计算机核对,核对相符,方可调出分户帐。这既可有效地杜绝串户,保证会计核算资料正确性,又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就会计信息报告而言,计算机辅助会计报表处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已成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可以满足其他财会信息电子文档处理、管理的要求。过去日计表主要是轧平当日帐务的主要工具,在电算化条件下,其功能可扩展为满足管理者了解掌握基层行日常业务状况的需要。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根据需要采取联机实时报告的形式每日逐级汇总上报日计表,弥补业务状况报告表定期上报的不足。

  5、建立健全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强化会计信息安全管理。
  
  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制定的银行业会计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对现行会计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不适宜的条款重新修订与补充,对计算机条件下重要风险部位会计制度的完善与深化已显得十分迫切。我们应按“内控先行”的原则,建立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理论上讲,越开放的系统,其安全性就越差。而银行的计算机系统既要求开放,又要求绝对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中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首先,制度上应进一步完善,应在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基础上,结合银行会计特点,制定《银行业电算化管理规定》或《实施细则》,并尽快修订规行会计制度。其次,在电算化系统建设中,应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的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