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会计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

2005-07-27 10:01 来源:现代财经·黄中生

  在传统的盈利分析中,人们往往利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这些指标是依据企业现有的收益水平,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但是,上述评价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仅仅注意到收益的数量,而没有注意到收益本身的内在质量。另外,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未能从动态上反映企业会计收益的发展变化,因此,传统的盈利评价指标并不能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如果要更客观、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企业的盈利能力,则对企业的会计收益不仅要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进行评价。为此,本文。专就会计收益的质量属性、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及如何评价会计收益质量进行探讨。

  一、会计收益的质量属性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及其他用户提供有助于企业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的信息。SFAC NO.1认为,要关注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必须关注企业的盈利信息。作为盈利信息的会计收益,由于它与现金流动具有相关性,因而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潜在用户预测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的重要依据。如果利用收益信息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越准确,说明收益信息越可靠、越相关,收益的质量就越高;反之,说明收益的质量较低。FASB在1979年的《关于报告盈利的讨论备忘录》中提出一种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两步法”:(1)为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必须先预计未来收益;(2)为预计未来盈利,需要历史盈利信息。因此,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会计收益质量的两个重要属性: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与收益的稳定增长能力。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数额,而收益的稳定增长能力则有助于未来收益的预测,从而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时间和或然性进行预测。由于会计计量方面的缺陷、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备性以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盈利能力不同,收益质量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其实暗含了一个假设,即认为企业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的。但是,事实上,从我国证监会对一些上市公司的查处来看,仍有不少企业违反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捏造经济事项,虚增利润,导致会计收益信息严重失真。由此会计收益的质量特征还应包括收益的真实性。因此,会计收益的质量属性应该包括:收益的真实性;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收益的稳定增长性。

  所谓收益的真实性,指要求在计算会计收益时能够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具体而言,企业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基础,按照会计原则或准则、制度的指导或约束来进行,而不能随意捏造或舍弃经济事项,对盈余进行操纵。但近年暴露出来的一些重大会计丑闻表明,确实存在有些企业任意捏造经济事项虚增收益的事实。在会计收益真实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收益总额与净现金流量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会计收益不真实,由于虚增的收益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收益总额与现金净流量不可能一致。因此,在收益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可能根据收益信息对企业的未来现金净流量做出正确的预测。

  至于会计收益的现金保障,系指会计收益的变现能力,这是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基础。一般认为,会计收益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未来不确定性就越低,会计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我们知道,会计收益的根据是权责发生制,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并不代表一定有现金的净流入;只有会计收益有相应的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企业才能在收益的基础上偿付利息,支付股东股利,以及安排资金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企业的收益没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支持,必然导致资产虚肿,盈利能力指标泡沫严重。可以说,高质量的收益所增加的资产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相反,没有现金保障的收益可能使企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企业账面上有大量的盈余,但是却无钱支付银行利息及其他债务。有账面收益却无相应的现金流入正是收益质量较差的外在表现。也正是基于此,才促使人们对现金流量表的密切关注。

  所谓会计收益的稳定增长性,即企业会计收益的稳定性以及平稳增长的能力。Lev和Thiagajan(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盈利质量与其持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收益的稳定增长性可以从收益的构成及收益变化的历史趋势进行判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高质量的会计收益不仅表现为较高的盈利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如果企业的盈余波动较大,每年的盈利能力时高时低,这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不高。

  二、影响会计收益质量的因素

  1.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优劣是互为影响的。一方面,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质量的优劣,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收益也会降低因净收益而增加的资产的质量。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具备这项特征,那么它便是一项劣质资产,最终会转作费用或损失,导致企业收益减少,从而降低收益的质量。比如,大量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最终会降低企业的未来收益,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产生可能正是以前收入虚增的结果;再比如,资产负债表中大金额的待摊及递延、准备项目,均会降低未来的收益,同时这些项目的产生也可能正是当期收益高估的结果。

  2.收入的质量

  收入是一个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与产生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收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收益质量的好坏。如果当期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步,说明收益质量较高;如果当期的收入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长的基础之上,则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怀疑。在进行收入分析时,可将关联收入及非常收入(如“非典”时期药品企业非正常增加的收入)剔除,防止人为调节与偶然因素的影响。

  3.主营业务的鲜明性

  企业的利润一般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损益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自我“造血”功能的保障。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而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损益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的特点,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贡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营业利润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稳定程度,如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稳定性。而营业利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主营业务越突出,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就越大。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收益质量应较高。

  4.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变动率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营业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活动引起收益的变化也越大;收益波动的幅度大,说明收益的质量低。而且经营风险大的公司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将支出资本化,而非费用化,这也会降低收益的质量;财务杠杆则是由于负债融资引起的。较高的财务杠杆意味着企业利用债务融资的可能性降低,这可能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率,从而损害了收益的稳定性;同时较高的财务杠杆也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收益质量下降。故较高的财务杠杆同样会降低收益质量。

  5.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收益是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而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会产生差异。例如对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不相同,有时甚至可能出现性质上的差别,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收益的质量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

  6.会计准则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会计收益的确定起指导作用,它对收益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例如,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以后,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蓄意操纵盈余,从而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再例如,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制度,挤压了资产的水分,提高了股份公司的收益质量。因此会计准则的完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收益的质量。

  7.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含义是指一整套控制和管理公司的制度安排,它是关于公司内部各种权利的一种约束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使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虚构经营业务或者滥用会计政策,对收益进行操纵;而好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约束经营者,使其与股东的目标一致,从而抑制经营者降低收益质量的行为。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提高。

  三、会计收益质量的评价

  根据上面对收益质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指标对收益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1.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

  (1)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自我创造现金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没有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保证的收益,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该指标值为0或负数,说明其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来自于经营活动以外,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不稳定、不可靠,不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较低劣;如果该指标值大于0但是较小,说明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较差。因此,上述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的质量越好。

  (2)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应计财务费用的付现支)/净利润)]×100%

  本指标将经营现金净流量调整为因净利润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使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保持一致。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全部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越高,收益的质量也越好。

  (3)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100%

  其中:经营所得现金=净利润-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该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经营所得现金表示经营活动应得现金,而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经营实际所得现金。该指标值如果小于1,说明实际获得现金小于经营应得现金,经营性收益质量不够好。这是因为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部分经营性收益并未取得现金,而是投入到应收账款等营运资金上。由于应收账款等债权性资产风险较大,如不能收回,说明已实现的收益将会落空;即使将来收回,由于时间价值及其他因素,其收益质量也低于已实现的收益质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调整后营业利润的比例=经营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100%

  对营业利润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让其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口径一致。增强二者之间的可比性。由于我国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减去了现金流量表中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未反映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在筹资活动中反映),但没有减去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已反映的“所得税”,对其进行调整以后,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口径一致。上述指标反映了营业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越高,收益的质量就越好。

  (5)收入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1.17×100%

  由于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包括增值税,故对销售收入进行了调整,使二者口径一致。该指标反映了销售收入产生现金的能力。如果该指标值大于1,说明不仅当期收入全部收到现金,而且还收回以前的应收账款,收入质量较好;如果该指标值小于1,说明当期有部分收入没有收现,收入质量不容乐观。由于收入质量与收益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收入质量越好,收益质量也越高,故较高的收入质量预示着较高的收益质量。

  2.收益的稳定增长性

  (1)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

  该指标值越高,说明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就越好。在对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连续几年对比,以分析其变化趋势。如果该比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且逐渐增大,说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鲜明,可以预期其现有收益能够持续下去。

  (2)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营业利润的变化趋势,如果连续几年大于0,说明企业的营业利润逐年增长,主营业务发展良好;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发展越快,企业的未来收益就越具有良好的预期。

  (3)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本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额/上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100%

  该比率反映了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盈利企业的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为正数。当每股现金净流量大于0时,上述指标值大于0,说明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持续增长,企业经营产生现金的能力较强。通过对该指标的趋势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未来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

  (4)每股收益增长率=本年每股收益增长率/上年每股收益×100%

  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当每股收益为正数时,上述指标值大于0,说明企业的每股收益持续增长,盈利能力较强。通过对该指标连续多年的比较分析,可以大致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趋势。

  (5)扣除非经常损益的每股收益增长率=本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增长额/上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每股收益×100%

  由于该指标扣除了非经常损益,因此事实上反映了经营活动每股收益的变化情况。它可以与营业利润增长率一起进行趋势分析。该指标可以反映主营业务盈利的稳定增长性及其发展趋势。

  对收益的稳定性除了利用上述指标进行分析以外,还可以利用平均收益、收益的标准差、变动系数及不稳定系数等统计学方法予以评价。

  在利用上述指标进行收益质量分析时,应将收益的现金保障指标与反映收益稳定增长的指标结合起来考虑,而不能将它们孤立起来逐个分析。另外,在进行上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目前的经营环境状况(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斌,段雯。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 张新民,王秀丽。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特征[J].会计研究,2003,(9)。

  [3] 秦志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透视策略[J].会计研究,2003,(7)。

  [4] 汝莹,符蓉。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7)。

  [5] 周浪波。收益质量及其评价探微[J].财会月刊,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