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是被自己、他人或社会接受的某种规范、行为模式或假设。在
会计职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也逐步建立了各种规则和惯例,并使它们成为财务会计理论及实务工作的基础。这些规则和惯例被通称为“基本会计原则”。与上期内容相联系,基本会计原则就是人们针对“如何界定财富的归属”以及“怎样计算财富”等问题所制订的一些公认游戏规则。一般来说,基本会计原则可分为基本假设、会计记录原则和修订性惯例等内容。
(1)会计基本假设。它们是财务会计活动的理论基础,包括:(a)会计主体———企业的财富及其核算应独立于其所有者或别的企业;(b)持续经营———假定企业不会马上就关门大吉,以前的承诺和权利在未来仍然有效;(c)货币单位———假设企业经营活动可以通过货币单位(如人民币)进行数量化表示;(d)会计分期———即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应当进行定期报告。
(2)会计记录原则。为了避免每个企业都按自己的偏好和需要进行会计处理,政府或权威组织有动机制订颁布一系列规则,以规范和约束社会性的会计确认、记录和报告活动。它们通称为“会计记录原则”,主要包括:
a)历史成本原则———企业的财富都要在取得或形成时以实际交易价格进行记录。除非特殊情况(如并购重组时),不得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调整
报表项目的原始帐面价值;
b)收入实现原则———明确收入的定义和确认收入的条件;
c)配比原则———费用必须与特定收入联系起来,在相同期间予以确认。例如,渝钛白(000515)曾在1997年年报中将应计入当期费用的巨额利息予以资本化,以图减少亏损。这一会计处理方式即严重违背了配比原则;
d)一致性原则———在缺乏合理理由时,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随意变更。例如,太太药业(600380)2001年年报中约有9200万元的销售收入未象以往那样经过购货方的签章确认。人们至少可以判断该公司在执行收入确认程序时没有很好遵循一致性原则;
e)充分披露原则———要求企业财务报告应当全面详尽地反映企业的各种信息;
f)客观性原则———会计应尽可能基于客观数据来计量,并尽量排除会计人员主观倾向的影响。
(3)修订性惯例是指会计人员在确实需要运用主观判断时所应遵循的权衡标准。它们主要包括:(a)重要性原则———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严格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反之则可适当简化省略;(b)稳健性原则———应充分估计可能的损失,但对预期的收入则不作预计。
简言之,基本会计原则是会计人员做帐时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职业标准,同时也是现代公司在其财务报告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的工作秩序。任何有悖于这些原则的行为都应引起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因为它们往往暗示企业的正常营运流程可能出现了某些重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