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固定资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在投入使用后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呈现出形态的“稳定性”。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计上以计提折旧方式将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地转移到其服务对象的成本中去,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同时,固定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它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也会因企业外部或内部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重大变化而受到负面影响,会导致固定资产未来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净值,即发生固定资产减值。对这部分预计未来经济利益的损失,会计上是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可见,引起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使用”,二是“贬值”,二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29条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为了使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既能符合准则规定的基本要求,又便于企业实务操作,笔者提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双轨核算的观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可以也应当平行核算,互不干扰,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1.二者的核算目标不同。对固定资产因使用而逐渐减少的价值,会计处理的侧重点是将取得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在固定资产有效经济年限内进行分摊,并转移到有关的成本费用中去,从各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中逐步得到补偿。这一过程即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为固定资产实物补偿作准备,即形成一种“货币沉淀”,到一定程度时再转化为新的固定资产。而对固定资产发生的价值减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报告期末对资产进行计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主要在于披露预计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损失,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二者不同的目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延续到某项固定资产退出使用过程为止,因此折旧额对企业各期产生的影响是平缓的,是较为均衡的;而计提减值准备则是强调固定资产在报告期末这一时点上的价值,当固定资产价值发生严重减损时,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则是急剧的。计算前者有利于客观反映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使用成本(包括折旧费和维修费);而确定后者,则有助于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存续期间发生的意外损失,揭示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二者对会计原则及定义的侧重点不同。投资于固定资产的支出是资本性支出。以计提折旧方式转移固定资产因使用而减少的价值,也就是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将固定资产支出合理、系统地分摊到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的各个会计期间,与各期间所获得的收入配比。
因为,从本质上讲,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种费用未在计提期间引起货币资金的流出,而是先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是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实现的。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则更加强调真实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即如果某项资产其内涵的未来经济利益已经降低,就应该将减损额从其价值中剔除,并确认为损失,使其真正符合资产的定义,以避免夸大企业资产的价值,虚增企业的利润。
3.二者的依据(影响因素)不同。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中,各会计期间的折旧额与该期间固定资产损耗程度的关系是难以用函数关系式来准确表达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应计折旧额作出较为合理的估计。影响折旧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也即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固定资产的来源途径不同,其成本构成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二是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它是影响折旧额的一个关键因素。三是折旧方法。折旧方法是企业的一项会计政策,选用的方法不同,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限内各会计期间的折旧额会有较大的影响。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折旧方法。四是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预计净残值对折旧额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与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相比,其所占比重不大时,根据重要性原则,也可不予考虑。
以上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中,除历史成本外,其他几项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
对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是根据固定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来确定的。在这里,关键是如何判断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以及合理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由于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强调的是固定资产在某一时点上的价值,因此主要取决于该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选择。该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应参照该资产在过去使用期间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等因素合理地加以预计;所选用的折现率则应反映货币时间价值的当前市场评价和资产的特有风险。总之,企业在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要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充分考虑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内的风险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汇总列表如下:
┌────┬─────┬────┬───────┬────────┐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对会计核算原则│ 影响会计核 │
│价值减少│ 主要目标 │表现形式│或定义的侧重点│ 算的因素 │
│ 的原因 │ │ │ │ │
├────┼─────┼────┼───────┼────────┤
│ │历史成本在│ │ │历史成本 │
│ 使用 │资产使用期│计提折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计使用寿命 │
│ │ │ │ 配比原则 │取得收益方式 │
│ │ 内分摊 │ │ │ │
│ │ │ │ │预计净残值 │
├────┼─────┼────┼───────┼────────┤
│ │ 报告期末 │计提减值│ 真实性原则 │账面净值 │
│ 贬值 │ │ │ 谨慎性原则 │预计可 预计末来│
│ │ 资产计价 │ 准备 │ 资产的定义 │收回 现金流 │
│ │ │ │ │金额 量折现值│
└────┴─────┴────┴───────┴────────┘
综上所述,应严格区分两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不能混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两项会计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内涵准确,便于理解和使用,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二、区分两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还可简化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即无论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或以后因各种因素变化,使原已确认的减值又得以恢复时,均不必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下面试举例说明。
假设某股份有限公司系一家生产性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1)20X1年12月25日,购入生产用不需安装的设备一台,价值800万元。预计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32万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20X3年年末,公司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中发现该设备市价已大幅度下跌,且预计在近期内无望恢复。经计算确定该设备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
(3)20X5年年末,根据有关资料证实,以前期间据以确认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并对公司产生有利影响。经计算确定该设备可收回金额为320万元。
假设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设备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未发生变更。
1.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价值恢复后,需调整折旧额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20X2年和20X3年:
每年折旧额=(800-32)÷6=128万元;两年间
累计折旧额256万元。(会计分录略)
(2)20X3年年末:
该设备账面价值为544万元(800-256)高于设备可收回金额300万元,应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为244万元(544-300)。
借:营业外支出 244万元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4万元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该设备账面价值为300万元(800-256-244)。
(3)20X4年和20X5年:
应按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每年折旧额=(300-32)÷4=67万元;两年间累计折旧额134万元。(会计分录略)
(4)20X5年年末:
该设备账面价值为166万元(300-134)低于设备可收回金额320万元,应相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部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按规定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对未转回的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予以冲销,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该设备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账面价值为288万元(800-128×4),没有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情况下的账面价值为166万元,因此可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122万元(288-166)。未转回的122万元(244-122)应予以冲销,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4万元
贷:营业外支出 122万元
累计折旧 122万元
(5)20X6年和20X7年:
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每年折旧额=(288-32)÷2=128万元;两年间累计折旧额256万元。(会计分录略)
2.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和价值恢复后,不调整折旧额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20X2年至20X7年,其间当设备发生减值和价值恢复时均不需要调整折旧率和折旧额。
每年折旧额=(800-32)÷6=128万元。(会计分录略)
(2)20X3年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4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244万元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4万元
(3)20X5年年末,该设备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账面价值288万元,低于设备可收回金额320万元,说明价值已得以恢复,原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应全部转回。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4万元
贷:营业外支出 244万元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第二种做法区分固定资产发生的两种价值减少,在不影响对资产账面价值真实反映的前提下,大大简化了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的手续,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会计期间应计提折旧额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应及时调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当然是在已计提减值准备贷方余额的范围之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