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基层央行会计风险控制初探

2005-11-15 10:23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胡晓莉

  加强制度、规范操作、提高质量、高效运作、内部监督是央行控制和化解会计风险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基层央行会计工作的重心。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当前基层央行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全。中央银行会计业务不断发展变化,制度建设未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补充,根据本人的粗浅看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付系统的全面推广、会计集中核算及财务集中报账等,均需要完善和修订原有的业务规章及操作规范,避免与实际操作脱节,造成控制盲点。二是目前央行缺少对违反联行查询、查复制度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细则,导致商业银行不履行协议义务。三是按照授权分责、监督制约的会计岗位设置原则,岗位设置的职责可交叉或合并;记账与复核岗位必须交叉;事后监督、同城清算、系统维护人员不得参与日常业务处理;印、押、证必须实行三人分管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经办人员生病、休假或全行中心工作抽调会计人员的情况下违规兼替岗时有发生。

  2、内控设计滞后。随着会计四集中的运作,原有的会计内控制度明显滞后,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风险。如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全国联行往来制度》分别于1987年制订和1973年修订,在管理内容和要求上过于陈旧。而实践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发行、保卫轻会计风险控制的错误倾向,只将内控单纯视为对会计人员工作的一般要求,而没有将其作为确保法律、法规、制度执行,致使会计业务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3、责权不清。从现实情况看,会计内控制度未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操作规程和评价标准,没有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会计工作的风险性与待遇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致使会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缺少动力,成为内控制度失效、引发内部资金风险的重要根源。

  4、机制不全。一是缺乏动态预警机制。按照“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对风险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现有的内控建设中着重强调了对业务环节的控制及事后监督检查控制,而忽视了对突发性事故或案件的预测预防,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会计内控软件,不能对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警,起不到风险预防作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待案件发生造成资金损失后再加强监督检查,为时已晚。二是岗位轮换、交流制度得不到实质性落实。内部控制,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控制,人员素质高底决定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执行未落实,致使在业务操作中产生漏洞、存在风险。

  5、人员素质不高。基层央行会计工作是一项原则性、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高的工作,是央行的要害部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实际工作中,少数人员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央行业务发展的需要,责任心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操作上随意性大。

  二、建议

  1、严制度,强措施。内部控制建设是会计控制管理的基础,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一是完善和修订现行制度。人民银行应本着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尽快制定统一的内控制度。在人员设置、岗位制约、业务核算、监督检查等方面应重新给予明确的规范,使之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具体通过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督促会计人员全面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处理会计业务,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兼职岗位,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形成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控机制。二是加强制度落实的督促、检查和考核。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执行规章制度不留情,以规范化的制度机制约束每个会计人员的行为。三是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把依法合规操作、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为内控管理的重点,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柜面、事中、事后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会计监督。

  2、严程序,重管理。一是规范岗位操作流程,强调工作程序,强化岗位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对会计所有岗位制订措施,避免制度悬空和失控。严格实行印、押、证领用与保管环节分离,坚决消除办理业务“一手清”的现象。特别是会计业务实行集中核算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会计人员人手不足问题,减少联行风险,但是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业务相对减少,国库业务相对增加,部分会计人员充实到国库部门,再次造成基层会计人员的不足(3-4人),这就需要科学设置岗位,合理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严禁越岗越权处理业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加强事后监督,建立事后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细则如《会计事后监督办法实施细则、监督流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档案管理、查询查复和安全保密工作制度》、《会计核算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督考核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事后监督力度,推进事后监督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3、严责任,明奖罚。一是理顺内部权责关系。基层行现实的情况是人员较少,业务履盖面广。因此合理地设置岗位和制定岗位职责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的关键。目前,在岗位设置上可根据基层行业务范围和业务处理的需要,设置接柜、记帐、复核、事后监督等岗位,会计人员不足的支行可将岗位适当减少,但要通过强化事后监督检查来防堵可能出现的漏洞。在岗位职责的设计上要体现“责权结合”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操作出现差错事故应承担的责任及岗位之间的制约。根据其业务性质和社会各界的变化进行组织结构的最优设计。一般业务实行岗位分工授权,会计人员在分工范围内依据权限处理会计业务,禁止任何人超越职责权限处理会计帐务和更改会计帐务事项。重要会计事项及可能引发风险的会计事项必须由会计主管审批,对暂付款出帐、暂收款入帐等事项要经主管行长审批。同时上级行要改变政出多门的现象,向下级指示或发文时要在同时内设机构中进行事前沟通,保证各部门的做法一致,以使下级有明确的操作指示。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按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统一的标准,实行责、权、利挂钩制度,奖优罚劣,严格奖罚,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岗位责任。同时建议根据技术岗位的风险程度对工作无差错的会计人员每月按风险系数享受一定的津贴,或对若干年无事故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以促使会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4、严机制,激活力。应建立起规范的业务操作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内控执行机制,强化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一是预警控制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根据易产生风险的部位、管理盲点和会计业务的发展,设置健全统一、科学和规范的央行会计内控网络体系,事先来控制人为的事情,一般业务实行岗位分工授权,会计人员在分工范围内依据权限处理会计业务,对于重要会计事项及可能引发风险的必须由会计主管授权如提取现金、大额签字、开销户、客户勾对账、重要单证、前台验印等要害部位,全部采取网络控制,建立事先预报,尽可能地预先控制好各种经营风险。同时也要通过实物盘点、财务核对、报表分析以及复核监督等手段,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进行反馈预报,将事前预警和事后控制融于一体,防范于未然。二是推广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是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使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会计业务,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成为业务多面手和综合性人才,也是有效规避长期从事同一岗位而产生各种弊端的重要措施。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推行部分会计人员异地岗位轮换制度势在必行。可参照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委派制,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和会计人员异地岗位轮换制度,既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又可控制人为风险,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同时通过异地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会计人员接触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整体水平。

  5、严学习,正人本。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对会计人员要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制方面的学习,使思想觉悟得到大幅度提高,以高度的责任心促使自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二是加强业务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会计法》、《票据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自律意识,做到认真履行会计职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其次在强调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同时,采用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会计综合业务测试及岗位练兵等形式,在基层行形成人人钻研业务,人人为业务安全负责的良好氛围。把基层行会计从业人员由过去的经验决策向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专家决策方向转变。三是以人为本,把好用人关。基层央行作为地方金融业的管理机构,对于行业内诚信制度的建立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基层行要建立健全行业内的道德规范,建立“以人为本”的内控机制,明确行为标准,重视专家的作用,把好用人关。对会计人员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年度政审制度、配备的会计人员必须无经济问题,在从事经商、办企业中无不良记录。努力在基层行会计从业人员中树立个人品牌意识,精益求精。实行会计人员任命制,切实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作风扎实、工作细致的人员调整充实到会计部门要害岗位上来。具体作法由会计部门提名,政工、监察、内审部门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最后由行长任命并报上级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