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的
会计管理模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按广义内容可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会计机构的管理模式;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一、 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属所在企业单位所有,服从企业单位一把手的领导,由所在企业一把手任免。我国公司法第46条第九款的规定,就体现了这种精神。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体现了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其缺点是:在法人代表素质不高的企业里,对法人代表的非法会计行为,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显得无能为力。对大型企业下属单位来说会计人员是否也必须采取"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呢?太原钢铁(集团)总公司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不一定。他们从1996年10月份开始,将会计人员的内部管理模式,由分散型改为垂直型,将下属35个直属单位的400名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全部集中到总厂财务处,由财务处任免、奖励、调配与派遣。实践证明,这种垂直型的管理模式,对加强会计管理极为有利。
第一,总厂财务掌握了人事权之后,通过管人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总厂财务处对下属会计人员的职称、业务水平、工作质量,有权提出明确要求,限期达到,否则下岗;为了加强会计管理,缓解矛盾,对各分厂之间的会计人员,有权对调。
第二,会计监督的力度相对地得到加强。会计人员由于位置的改变,与厂长的关系也改变了,过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会计人员难以履行监督职能,现在是相互制约关系,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没有后顾之忧。会计人员由于位置的改变,人的思想也改变了,过去对各分厂一把手的会计行为,只敢说好,不敢说坏,而现在呢?能够做到及时地向总厂财务处如实反映。从而使会计监督的力度得到了加强。
二、会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会计机构管理模式,是单一型的模式,即一个企业只有一个会计机构,财务与会计不分家,财务工作溶于会计工作之中,财务人员也就是会计人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有人主张"财务机构分设",也有人主张"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机构分家",笔者认为"分设与分家"都不合适。
第一,财务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难以彻底分开,即使是大型企业也无必要。若要硬行分开,难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换内部工作岗位,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极为不利。
第二,若要硬行分开,势必要形成机构重叠,人员增多,其结果必然要加大管理成本费用的开支。
第三,若要硬行分开,势必要加大总会计师对三个平行的会计管理机构之间协调工作的难度,分散精力去处理他们相互之间的扯皮问题,这对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极为不利。
第四,而今,国际上正在把原都属于管理会计的信息范畴转化为对外报告的信息。另外,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实时系统的应用,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这样一来,未来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壁垒将被打破,两者之间将出现一定融合趋势。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机构分家,不符合国际上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会计组织机构是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主体,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个企业也还是设置一个会计机构为宜,但是,这种会计机构的管理模式,应该是综合型的模式,而不是原封不动的单一型模式。即要按整个会计运机制的运行过程、内容,进行分层次的综合设置:通过这种综合型的会计机构管理模式,为企业内部会计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组织保证。
三、会计工作管理模式
所谓会计管理,即会计工作,简称会计。在近代会计管理中,泛指通过会计工作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现代会计管理,不仅要处理数据、提供信息;而且还要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制定目标;掌握动态,进行控制;分析效果、考核业绩、指导未来。所谓会计管理模式,其狭义的概念,也就是会计工作模式,简称会计模式。它是对会计活动诸要素及其基本特征的有机组合所进行的描述。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五性":即客观性、抽象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世界各国在进行对外经济活动过程中,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他国会计模式的优点,改造本国会计模式。
我国目前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仍然是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确立的监督型的会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发展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很显然,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了。那么,在当今的中国,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呢?笔者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选择或研究制定会计模式,或者在一定的会计模式下,如何促进会计模式的发展,这始终是会计发展中的一个现实课题。尽管当今有不少会计界人士,提倡"会计国际化",但是,这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比如今天的美国,依然是
美国会计,德国依然是德国会计,日本依然是日本会计,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若照搬某一国的会计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国现实的经济环境出发,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与会计模式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来选择和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
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调节方式上,要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证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基于上述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应该是服务型的会计管理模式。这种服务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及时地以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服务于两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以公平合理、文明合法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信息,服务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而且还要及时地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法人代表和总经理进行经济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以业务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于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之中,通过及时地提供各种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业务管理人员服务。会计人员要在服务过程中实施监督,通过监督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既要力戒监督至上,也要防止只要服务不要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巩固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龙头"地位,才能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应有地位,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