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现代经济的三重世界与会计作用问题研究

2002-05-02 14:45 来源:电子财会·施建军

  现代经济已变得光怪陆离,以至于我们对自己时常谈论的“经济”究竟是指何物不明所以。如果我们对现代经济发展及其实现形式所隐含的一些基本矛盾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对现代经济问题的各种所谓研究都将成为无的放矢。本文试图剖析现代经济发展的实现方式上所内含的基本矛盾,揭示这些矛盾的本质,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从而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已有研究及其不足

  按张晓晶(1996)的说法,对现代经济实现方式作明确区分的首推彼得。德鲁克在1980年《未来经济学趋势》和1986年《管理的前治》两书中,把现代经济一分为二:实体经济与符号经济。在定义上,实体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流通,而符号经济是指资本的运动、外汇率及信用流通。前者以货物、工作、劳务为构成要素,后者以货币、信用、贷款为构成要素。张晓晶正是循着这样的认识基点。论述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1996)。他认为,符号经济开始于货币产生后实物流与货币流的分离,而股份公司的兴起,两权分离使符号经济在现代经济中取得支配地位。所有者远离以其资本购置生产的机器、厂房和材料及产品,但运用股票、债券等符号能有效的控制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资本市场上,符号经济斩钉截铁地引导着资本流动进而直接影响各个上市公司-实体经济的基本组成单位。符号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信用支持,使迂回的生产过程得以顺利完成,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同时,符号经济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实体经济所产生的个别性风险,大大地减少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振荡(破产倒闭),促进了资源配置与运作的健康发展。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运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对此,阿伦。格林斯潘1994年在向美国国会作证时作了如下结论:“本委员会认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批衍生金融工具提高了经济效率。这些合约的经济功能是使以前被绑在一起的风险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而把每一部分风险转移给那些最愿意承担和篮球管理这些风险的人。”不过,符号经济往往又会扭曲反映实体经济,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导致企业片面地追求利润,追求高分红,追求高增长率,以换取市值的上升,这容易使企业陷于经营行为短期化的陷阱。

  无独有偶,欧美学者拉鲁什和EIR也曾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现代经济过程包含两个方面:1.金融和货币过程;2.实物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包括技术进步。按他们的看法,现代金融体系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底层是实物产品,其上是商品和真实的服务、商业与贸易,再上层是复杂的和名义上的债务、股票、通货、商品期货等,最上层是衍生期货和其他纯粹的虚拟资本。他们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提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失衡(何清涟,1998)。

  由此可见,对现代经济发展实现方式,经济学界已形成了两分法,即把经济世界分成两大紧密相关的领域:实体(实物)经济与符号(货币)经济。货币经济占主导统治地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这种分析,为深化对现代经济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过,这种分析仍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这就是,无论是认识实体经济,还是认识货币经济,或是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都是借助于一系列数据进行的,离开了这些数据,所谓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皆成为不可捉摸的东西。这表明,我们所认识的,首先是数据表现的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本身。数字表现的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与客观存在的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虽然是后者决定着前者,但前者又往往偏离后者,所以前者在存在形式上具备了相对独立性。我们对现实经济的认识和分析决策,一般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我们把数字表现的经济世界,简称为“数字经济”,是人类认识现代经济的第一世界。现代经济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贷币经济,首先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并为我们所认识和管理。如此,现代经济已客观地表现为三重形态:实体、货币、数字。两分法的最大不足,就是未能看到并在理论上肯定数字经济的客观存在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正因如此,两分法不能为正确认识、研究并控制现代经济提供一种比较完善和实用的分析方法。

  二、现代经济三重世界之间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与贷币经济的关系

  1. 实体经济决定货币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理论,完全适用于本项分析。实体经济的顺利进行,必然表现为货币经济的顺利周转;实体经济的生产周期,对货币经济的周转期起决定作用;实体经济的质量,决定着货币经济的效率。

  2.货币经济控制着实体经济

  在现代,拥有一定的货币资金,是实体经济顺利进行前提。保持企业支付能力,避免出现偿债危机,虽然不是现代企业的目标,但却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商业信用的产生并广泛应用,标志着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离,使货币经济对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产生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现代证券市场的发达,以及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导致了货币经济背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并形成独自的运行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1)平衡规律。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在数量与时间上要实现平衡,不能收不抵支,也不能无收就支;货币存在的各种形态,不论是作为支付职能存在的货币,还是作为价值尺度职能存在的货币(实物价值伯货币表现),在运行环节上要保持衔接,以使货币顺利周转,在数量上要保持比例上的协调,以实现货币经济对实物经济的控制作用;货币所有者权益结构适当,一个国家财政收入与借债之间 要有严格的比例控制,一个企业资本与负债之间更要把握恰当的比例。(2)综合反映实体经济的规律。货币形式表现的耗费效果,综合反映了实体经济人力、物力消耗的质量;货币形态表示的周转速度,综合反映了实体经济各环节是否衔接顺畅;货币形式收益规模,综合反映了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货币表示的资源报酬水平,综合反映了实体经济对各种资源利用效益的好坏。(3)增值规律。货币经济塑造了一种天性,即哪里赚钱就流向那里,货币流向的唯一驱动力是增值。货币经济的这些规律作用,使之对实体经济具备直接的控制职能。

  3.货币经济可以背离实体经济

  就一个国家范围看,由于货币发行权控制在政府手里,所以流通中货币数量大小完全体现了宏观控制的愿望。货币经济借助于银行组织,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政府对货币数量和利率的操纵,调节和控制国家的实体经济。在微观领域,货币经济通称为财务活动,由于商业信用的采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与实物表现的经济,往往会在时间和数量上产生背离。例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就是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时间上背离的产物;而材料与产品、劳务价格的涨跌,造成了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数量上的不同步运动。立足世界角度,由于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货币,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收支活动,产生了汇率制度和功能货币,从而形成了由实体经济的国际交往产生并独立存在的不同货币折算后的货币经济,这种外币折算及交易表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方式,对不同国家的实体经济交流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而现代证券市场的充分作用,客观上塑造了一个既与实体经济有关又往往背离实体经济的货币经济,从而赋予了货币经济通过自身运行亦能产生利润的功能。例如,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的业绩表现是股份的涨跌,而股价涨跌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这样,人们为了追求市场股价的良好表现,只追求短期利润,而不一定在实体经济领域苦练内功。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违规操作,将上市后而获得的资金再投入股市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做法,某种意义上表明,货币经济离开实体经济,也能独立创造利润。货币经济的这一功能,是产生泡沫经济的根源。

  (二)实体经济、货币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现代经济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货币经济,只有通过数字经济表现出来,才能为我们所感知、认识进而管理。可以这样说,我们面对的经济,首先是最广泛的表现形式是数字经济。我们管理经济只能从数字经济入手,借助于数字经济引导、控制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

  1.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直接反映

  数字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数字经济就不复存在,也无法为人们理解。可以这样说,数字经济只是对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按人们认识与管理的要求所作的“录相”。就此而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并非二物。

  2.数字经济是人们知识、管理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通用语言

  经济活动规模小、范围窄、关系简单,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不但合而为一,而且极易为人们认知管理。同时,对之所作的一些记录只对历史学家有用,对日常管理确实可有可无。但若经济活动的主体扩大、范围广泛、关系复杂,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开始分流运行,此时,对其运动过程及结果作出同步的记录,从而形成数字表现的经济,对于管理决策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其活动中,贯穿始终的是三种流动:一种是人力、物力的流动,一种是财务的流动,一种是随上述这两种流动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料、指标、图纸、报表等信息的流动。前两种流动是现代经济的主体流程,其通畅与否决定着经济活动效果的好坏。人流、物流、财流畅通的前提条件是信息的畅通。因此 ,现代经济的顺利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灵敏的信息系统。以信息系统表现的数字经济,成为人们认知、管理实体经济、贷币经济的通用语言,并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立管理意义的领域。因此,从事现代经济管理的人们,首先要能解读数字经济。不然,管理就难免无的放矢。

  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产生偏差

  必须指出,本文所指的数字经济,与现代流行的数字货经济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含义是不同的。实体经济、货币经济、数字经济的规范说法,应该是经济活动的实物形式、货币经济、数字的规范说法,应该是经济活动的实物形式、货币形式和数字表现,因此,本文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经济活动的三重世界而非三个世界。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是最近几年经济发展所凸现出来的一种趋势,但经济的数字表现即数字经济却是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与生相伴的现象,其历史与统计、会计的历史一样悠久。只是,在初期,实物化的数字经济为主,到后期尤其是现代,货币化的数字经济占了统治地位。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产生偏差,其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数字经济并不是实物经济、贷币经济的直接“录相”,而是对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语言化“录相”。这种语言化“录相”并不是对客观的简单复制,而是按管理决策要求所作的系统化描述。这种描述,强调的是及时、准确、适用、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同声翻译”。其次,数字经济的形成往往是统计、会计工作的成果,作为统计尤其是会计,其对实体经济、货币经济的关系化描述,往往需要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上,会计人员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会计准则,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对各事项作出处理。由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又由于会计准则对众多经济业务的处理往往提供了多种方式,加上会计信息生成与报告全过程会受到会计人员自身利益和单位领导操纵行为的影响,使会计信息与实体经济、货币经济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因为会计信息在财务分配、经济奖惩中发挥着主要甚至是唯一依据性作用,导致这种信息偏差的广泛存在,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五花八门。

  实践表明,我们管理经济,依据的既不是实物经济,也不是货币经济,而是数字经济。因此,在现代经济的三重世界里,数字经济是一个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领域,它是连续管理与经济的唯一桥梁。

  三、现代会计是数字经济的主体

  现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在数字经济进一步研究中得到答案。譬如,过剩经济表现为实物经济方面的问题,但这是数字经济未能正确地反映和控制供求关系的结果;泡沫经济来自于货币经济领域,但却是数字经济未能及时预见并准确揭示货币经济“自创利润”现象所致;而人们熟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与数字经济盛行作假直接有关,大量不合规、合理的财务开支,在会计人为操作变通下,披上了合规、合理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列支于会计账上。由此可见,现代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莫不与数字经济有关。要解决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解决我国数字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管理决策所依据的信息,80%来自于会计信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是主体;据中国管理软件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目前我国管理软件中,运用得最多、也是最有效果的是会计软件。这表明,会计已成为现代数字经济的主体。

  其实,在历史的源头,会计之产生,完全出自人类社会对物质生产过程及结果数量方面的关心。明确资源的具体数量,无论是占用资源,还是消耗资源以及分配资源,都是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基础。会计的发展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普遍需要,会计职业因此为社会所必需而且越来越重要。换言之,会计之存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一旦形成,则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运行便均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会计成为数字经济的主体,是通过以下效用逐步确立并体现的。

  (一) 会计信息的微观效用

  1.会计信息披露了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现代典型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承担着所有者所赋予的经管责任,包括财产的保管和使用责任。这种受托责任是决定现代企业成败的一块基石。经营者是否称职,所有者能否实现目标,完全取决于受托责任关系的一根纽带,它向投资者提供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投资者作出有关决策。

  2.会计信息的加工与报告,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首先,会计信息全方位和有效地满足了管理的各种需要。财务会计反映一定时期会计单位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影响,是管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管理会计提供有关会计单位未来经济活动的信息,便于经管当局未来的经济活动作出预测、决策和规划、预算。其次,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还发挥着监督、引导、分析等职能,能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是否符合管理要求,达到管理标准,实施动态监控,把企业目标的实现落到了实处。

  3.会计信息服务于资源分配,能发挥维护企业利益的积极作用。现代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会计就成为保护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力工具。比如,在确定损益过程中,体现资本保全原则,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贯彻配比和谨慎性原则,将利润计算建立在资本保值和维护基础上,使企业发展后劲、资本所有者的利益都得到充分保障。由于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准备金等制度日臻完善,会计在生成信息过程中对企业和投资者经济利益的保护能力较前有了很大提高。

  4.会计信息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与其他主体进行商品交换,方能实现预期目标。为此,必须对客户和竞争能力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其基本途径就是会计报表。具体地说,企业对外投资、购销、借贷、担保等都需了解对方单位的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5.会计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现代“市民”的基本责任。现代企业不但要对投资者和政府负责,而且要对社会公众和社会进步负责,从而产生了会计的社会责任。企业会计披露企业在慈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尽的具体责任及开支情况,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使社会更全面地评价企业。

  (二)会计信息的宏观效用

  1.会计信息的公开,确保了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顺利进行。①投资者、赊销企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均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②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款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的帮助。③社会保障部门对各单位社会保障义务履行情况的了解,完全依靠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的处理,对遏制经济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发挥着显著作用。会计如实反映,能客观地起到督促企业守法经营、依法分配的作用,对国家经济民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3.会计的发展,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紧紧相关。会计发展受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在民主的启蒙时期,人民只要求取之于民的能有所限度,并不过问取之于民的如何花费,此时会计只是一些组织收入、量入为出的工作。随着民主意识的增长,人民开始要求取之于民的必须用之于民,人民要了解实际是否这样,这促进了财务会计的成型。民主权利的进一步增长,人民又要求取之于民的不但用之于民,而且要经济有效地用之于民,管理会计应运而生。近二十年来,污染、噪音、职工健康福利、妇幼保护、生态平衡、就业保障等,越来越引起人民广泛的关注,并求政府采取措施迫使企业对社会负责,于是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由此可见,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的形成发展,与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存在着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会计在现代民生政治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政府会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我国宪法,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一切资源财富为全体人民所有。人民将公有资源,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给选举出来的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经营管理,各级政府在接受委托之后,其一切经济活动均应对人民负责,以最大的忠诚、最有效的办法、最低的资源耗费,完成人民的重托,造福于社会,并向人民报告。政府会计信息公开,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现成的捷径。有了会计和审计,政府就能理直气壮地向人民交待,以表明自己在经济活动中是负责尽力工作有效的。

  会计信息的上述效用,体现了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在现代,数字经济的职能,只有借助于会计系统才能实现,会计已成为数字经济的主体。

  四、会计信息对实体与货币经济世界的反映质量现状

  由上论述,我们进一步认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经济主体的会计,在现代经济中将担负重大的历史使命。履行这一历史使命就表现为实现上述会计信息在微观与宏观两大领域的效用。会计信息要实现这些效用,必须具有真实可靠的特征。但在现实中,会计恰恰在这一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

  中国会计信息存在着普遍的质量问题,已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国务院16号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规定重点检查四个问题:(1)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建账而没有建账,或者账目混乱的;(2)账久设账,或者假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3)违反财务会计制度,乱挤冲减国家资本金的;(4)截留、转移国家和单位的收入,私设“小金库”的。但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政府行为,并未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财务与会计》杂志1996年6期刊载,据审计部分提供的资料,企业采用各种手段调节利润,致使企业虚盈实亏,会计报表被扭曲的现象相当普遍:(1)积压在库的原料、低值易耗品、在制品、产成品等,因管理不善或会计核算不严密等原因,发生盘亏、丢失、变质、毁操作和报废,长期作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未按规定及时处理。(2)多列在产品或利用待推费用、递延资产账户作“蓄水池”,把已经发生的费用转入待摊或递延长期挂账。(3)期末不按规定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致使材料及成本差异借方余额长期停滞账面。(4)坏账长期不清理而形成潜亏。(5)把发生的亏损设往来账户长期挂账,有的单位已完成利润指标甚至在往来账上虚列收入,随意调整利润。(6)有的联营企业和股份公司,在对外报告时,将总部与联营股份或母子公司报表分割,隐瞒平营股份或子公司的亏损数额。该刊1997年5期又反映,在一些内部、外贸企业,会计工作中的混乱状况触目惊心:(1)企业私设账久账现象严重。如某进出口公司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私设“小金库”时间长达七年之久,隐瞒收支1400多万元。(2)企业盈亏不实问题普遍。如某四家大型物资企业为了发放效益工资和奖金等自身利益,将亏损5050多万元挂账不列入损益核算,硬在年度财务报表上作出盈利1132万元的虚假反映。(3)不少企业造假报表谎报情况。如某公司为了以严重亏损的名义获得上级补助,竟然在年度资产负债表中虚列资产1000万元、负债2856万元、亏损1856万元,致使报表严重失实。(4)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混乱现象严重。会计账证表不按规范编写填列,如:记账凭证号码随意更改,凭证不按号码顺序装订,摘要不填写或者随意简写,账薄目录不填、页号不编等;记账不及时,特别是有的企业现金账、银行账登记不及时,不能做到日清月结;往来账核算混乱,大量的固定资产、收入或者亏损等挂在往来账不按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据蒋义宏(1998)提供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也在存在着会计与财务双重作弊问题。其中,会计上作弊的做法有:(1)提前确认营业收入,(2)推迟确认本期费用,(3)潜亏挂账,(4)变更会计方法,(5)账证、账实不符,(6)利用关联交易影响利润。财务上作弊的一般做法是:(1)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财务包装,无一不是通过会计作假而完成的。上市公司若盈利会多报利润,如亏损则推迟确认损失,这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更令人疑惑的可能是1997年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报,在723个样本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为9%-10%之间的企业有20家。有人戏称1997年为“10%年”。业内人士认为,1997年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找表现出了明显的人为操纵的迹象。高估收入,多计成本费用,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已成为我国企业会计比较普遍的作弊方法,这与我国业绩考核的短期利润导向、政府业绩考核的短期财政收入导向,以及厂长经理缺乏有效的股权债权约束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这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严格、有效的会计监管制、措施也有相当关系。而这类会计作假基任其继续及蔓延,最终必然使我国大部分企业走入资产“空壳症”的死胡同。

  会计预测结果不准确,是目前大陆会计实务中所暴露出来的又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据1996年报资料,有90多家新上市公司未能完成盈利预测,红占当年新上市公司的44%.下表所列8家新上市公司因盈利预测失误严重而受到中国证监会的通报批评。

  资料来源:上述8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及时1996年报。

  历史的发展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证交会主席阿瑟。利维持不入前基于美国会计实务发表了题为《数字游戏》的演讲,认为上市公司面对市场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已把主要精力放在操纵利润上,日常的经营活动反而退为次要的地步。会计作假的做法有:(1)确认巨额重组费用,以隐瞒利润。当企业日后盈利不足,这些虚列的费用就可转为收入;(2)利用兼并,核销费用,已为公司保留一些未来利润;(3)巧立名目储存利润,以夸大的方式估计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以便公司好年景时多计提准备,待业绩不佳时补充利润;(4)滥用重要性原则,对一些有重大影响但金额不大的事项有意不作披露;(5)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利维特呼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重视会计方法和监管机制的完善,同时使大家明白,玩弄会计数字只能是自取灭亡(《会计研究》1999年4期p63)。这表明,数字经济偏离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会计信息失真,不只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现代会计研究,绝不能就会计论会计,只是紧密联系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建设这一无可回避的现实环境,才能对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产生富有成效的影响。

  五、严格会计的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

  中国会计改革已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1993年迈出实质步伐的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虽步履艰难,但已取得公认的成绩。就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而言,尽管在真正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过,在促使中国各界熟悉国际会计惯例方面,确实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仅就这一点而言,中国会计改革已在功不可设。不懂国际会计惯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培养一批懂得国际会计惯例及其运作的专门人才,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遵循国际会计惯例的意识,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

  不过,中国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仍任重道远。除了前面所描述的中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令人担忧外,在会计基本理论方面还面临着如下挑战:

  1.资本泛化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所说的“资本”,主要是指“股本”,广义上还包括“负债(借入资本)”。现代经济环境中的企业,出现了“研究与开发资本”、“工程资本”、“制造资本”、“服务资本”、“质量资本”等众多过去会计中未曾出现过的新资本概念,资本已泛化(戴布拉。艾米顿,1997)。传统的会计只关注经营起点意义上的“资本”,这与工业社会货币资本的决定作用紧密相关。在现代经济中,经营过程的资本比起点资本,对经营发展更具决定作用。按马克思的说法,会计应更关注“过程”资本。会计要满足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拓展资本概念,把过程资本纳入工作视野,提供相应的信息。

  2.资产扩展的挑战。传统的会计主要关注的有形资产,现代资产条件下的企业资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已不是有形资产,而是金融资产、技术资产尤其是智力资产。对智力资产的计量,是我国传统会计的一个致命残缺。在国外,尽管度量与管理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智力资产、技能、知识和信息这些无形资产令会计师作伤透了脑筋,但据美国《财富》杂志1994年10月另发表的托马斯。A.斯图尔特的文章,由于目前公司的智力资产通常是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3-4倍,知识已成为企业经济的决定因素,智力资本已是企业资本的主体,一些国际公司始重视对智力资产及资本会计的研究应用,从而拓展了会计作用的领域,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经济对会计发展的迫切要求。拓展的会计树立了如下新观念:(1)智力资产价值要超过体现在资产负债上的资产价值表上的资产价值许多倍;(2)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原材料,可产生财务成果;(3)企业必须分清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及其基本类型。智力资本由满足客户需要的个人持能-人力资本、满足市场需要的组织能力-结构资本、公司特权力量-客户资本组成。智力资本包括人力智力资产和结构智力资产、客户智力资本三种基本类型。人力资产是创新更新的来源,结构资产是把分散的个人创新更新能力转化为集体资产的能力,客户资产是创造满意顾客的能力。这样,企业就能有效地把自己的创造变成顾客诉需求,甚至可以说,把顾客满意的需求作为自己创造的动力和目标。

  3.企业经营模式转换的挑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单一,即简单的市场导向,企业资产的买是为了卖,低进高出,从而使企业取得更多的利润,损益表由此成为最重要的会计报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经营的模式将多种多样,买卖模式已不占主流,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合作模式(见表1)

  表1资料来源:戴布拉。艾米顿(1997,p60)所述改制

  在合作模式导向的企业经营体制下,培养、激发企业创造能力将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企业创造能力综合表现在知识的运用和创造上。所谓知识的运用,是指知识得以顺利学习和传播,从而产生最佳效应。企业运用的知识,包括形式知识与无形知识,前者是组织共有的知识(相当于结构智力资本),后者属于个人智慧(相当于人力智力资本)。所谓知识创造,是通过无形资知识和形式知识的高度结合使用中产生新的知识。在这方面,目前会计确实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会计只有充分反映了单位在运用与创造知识方面的能力和效果,才能满足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在这方面,会计确有很大且十分光明的发展空间。

  会计迎接这些挑战,必定带来一场深刻的会计革命。这场革命最终的标志是,会计信息不但成为经济与管理行为效果的唯一权威的记录,而且成为经济与管理行为的主要依据和动力,成为现代经济与管理须臾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源,会计学因此成为置身于市场经济中每一位成员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为此,现有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必然洗心革面,围绕以下目标作出实质性的改革:

  1.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全面、综合、及时地说明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的质量。而目前所能做的,只是有限地反映货币经济的质量。

  2.会计信息必须完整地反映企业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包括人、物、财务各种资源的受托责任,也包括企业在运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迄今为止,会计只反映了对财产所有者委托责任的履行状况。

  3.会计信息必须清晰地说明企业财务收支的内容、过程、结果,以证明其是否合理全法。这一点对发挥会计在经济民主中的积极作用,对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将有重要作用。但在目前,会计在这方面所做工作几乎是空白,一张现金流量表并没有真正地体现会计的这一目标。

  完成上述任务,会计理论与研究尚有很多工作要做,会计准则体系和内容亦需要彻底更新。世纪之交,我们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会计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有效地革新中国会计并通过会计改革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方面我们已有很多的原则性设想见诸于会计理论界,当务之急,是需要我们在这方面迈开实质性步伐,积累投身于中国会计改革实践,不断汲取中国会计这块特定土壤的营养,使自己的理论观点得以检验,从而形成既符号国际会计惯例又能有效地解决中国会计问题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为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要达到此目标,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关心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会计界的自觉不懈努力则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