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4 10:45 来源:会计研究/甘道武
一、导言
自1970年Fama.的《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一文发表以来,有效市场假设在会计和财务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就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效市场假设与传统的会计与财务理论诸多命题相矛盾,导致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产生了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极大地深化了会计与财务研究,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与财务成果的影响力及其在经济理论界的地位。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为人们客观地评价、了解和预测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对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的实际影响,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的规范研究只能从价值标准对客观经济事实进行判断的缺陷,并已成为现代经济研究发展的一大动力。
然而,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或不足。这些问题或不足,有些是实证会计研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无损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原则;但是有些不足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的有效性,而且将会影响到实证会计研究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中暴露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假定前提真实性及其对实证会计研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目的是希望能提醒国内同行,如果忽视实证会计研究中假定前提的真实性、忽视实证会计研究的有效性,必将直接影响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质量,并有可能使我国的实证研究陷于数字游戏的泥坑,这对我国会计、经济研究的健康发展,乃至对我国各项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性后果。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逻辑关系及假定前提
1.实证会计研究的逻辑关系
会计理论是理论构建过程和理论验证过程的共同结果,它们的科学性取决于其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与预测能力(Belkaoui,2000)。从逻辑学的角度,任何一项研究都可以看作是由前提命题、推理过程和结论所构成的一个严密的复合逻辑命题。实证研究与传统的规范研究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所依据的前提和所得出的结论都可以用客观事实进行独立检验,以判断其真伪。实证会计研究的这种逻辑结构关系与实证会计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刺激反应模式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实证会计研究的逻辑关系图,略)
对实证会计研究而言,其前提命题又是由多个子命题所构成的复合逻辑命题,其中实证会计研究所依据的客观事实(即“刺激”与“反应”的客观真实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子命题,正是这种“刺激”、“反应”客观真实性的存在(即后文所指的会计经济后果),才产生了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的需要,前提命题中的其他子命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因此,下文论及前提命题,主要是指实证研究所依据的客观事实这一前提子命题。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要确保代理变量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人员在选择代理变量时实际上又隐含了以下两个假定前提:其一是假定代理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能够真实地反应所代理的客观事实的内在联系,即代理变量的变化必须分别与其所代理的客观事实的变化保持一致性(Miller& Bahnson,2002),只有保持一致性,研究人员才能通过建立和检验代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准确地把握客观事实所隐含的内在联系;其二是假定能够收集到有关代理变量的客观真实数据。如果所收集到的代理变量的数据缺乏客观真实性,则据此所得出的代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毫无意义,更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命题的客观真实性,首先取决于上述假定前提的真实性。
2.实证会计研究的假定前提
任何经济政策和措施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会计同样具有特定的经济后果。按照Zeff(1978)的定义,会计的经济后果即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和债权人的决策制定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会计信息将直接影响外部信息所用者的经济决策,这种经济决策又反过来对企业经营者产生约束与激励,进而影响他们对会计政策的态度及选择,他们的选择和态度又会直接影响到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正是由于会计具有这种经济后果的特征,为实证会计研究通过经济后果来评价各项经济与会计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现实基础。
对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而言,反映经济后果的易观察且可计量的代理变量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来源:一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其中会计信息是核心;二是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交易价格。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反映了公司内外部经济政策和措施对公司所产生的经济后果;证券交易价格则反映了各项经济政策、措施以及企业经济后果对投资者所产生的经济后果。
按照逻辑学规律,以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或证券交易价格数据作为经济后果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要确保其前提命题真实,就要求这些代理变量必须同时满足假定前提的两个基本要求。由于财务数据,尤其是会计信息,本质上就是对公司财务状况、经济成果及财务状况变动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财务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内外部各项经济政策、措施对公司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因此选用适当的财务数据或指标作为代理变量,能够较好地保证代理变量与经济后果之间变化的一致性;但关键问题在于,由于财务数据由公司编制和提供,因而研究人员所收集的这类数据的真实性就必然会受到公司的影响。
对于资本市场中的证券交易价格,由于它们是由买卖双方在公开资本市场上直接交易的结果,因而其真实性不会受到影响,正如国际著名实证会计研究专家Philip Brown(2000)所言,“上市公司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数据是研究者到目前为止能够得到的最可靠的资料,因为他们是在公开市场上实实在在交易的结果。”但是,要确保以证券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代理变量能够与其所替代的真实经济后果之间的变化保持一致,就要求证券交易价格必须是对资本市场上各项经济政策、措施及企业经济后果对投资者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无偏估计,而这正是有效资本市场的要求(Fama,1970)。
因此,对于以财务数据作为经济后果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而言,其假定前提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以证券交易价格作为经济后果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其假定前提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理想要求是强式有效,但由于人的理性有限且存在交易成本等问题,现实中强式有效很难达到。不过,对有效市场的无条件引证至少是半强式有效假设(Watts&Zimmerman,1986;Brown,2000)。
三、假定前提真实性的意义及现实考察
1.假定前提真实性的意义
实证会计研究要能客观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就要求其研究结论必须正确并且可以进行独立检验。实证会计研究本质上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逻辑推理过程,所依据的客观事实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条件。按照逻辑学规律,要保证实证会计研究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同时满足两项基本要求:第一,推理有效;第二,前提真实。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得到满足,通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是真实的。前提真实,而推理错误,所得出的结论就毫无意义;推理有效,但如果前提不真实,所得出的结论就必然是错误的。
正如前文所述,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前提命题本身又是由“前提、推理和结论”所构成的一个复合逻辑命题,这一前提命题的真实性同样依赖于在这一复合前提命题内部的“推理有效”及“假定前提真实”两项基本要求。由此可见,依据假定前提所得出的前提命题的真实性,首先取决于这一假定前提的真实性,假定前提不真实,由此所得出的实证研究的前提命题就不真实,建立在不真实的前提命题之上的实证研究,其有效性及结论的正确性就值得怀疑。
按照Simon(1997)的观点,前提有两种类型:一是事实前提,二是价值前提。当前提命题是一个事实命命题时,该前提命题就属于事实前提;而当该前提命题是一个价值命题时,则该前提命题就属于价值前提。事实命题原则上可以经过检验来确定真伪,也就是确定它们的论述是不是确实会发生(Simon,1997),而价值命题表述的则仅仅是一种价值判断,即只是对“应该是什么”或“应该不是什么”的判断,这种判断主要属于道德的范畴,而不是一种客观事实,不能经过检验来确定真伪,只有在人类主观价值上才有意义。实证会计研究的假定前提是事实前提,而非价值前提,因此,对于实证研究的假定前提真实性的判断,必须以该事实前提与可观察的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为判断标准。
2.财务数据真实性的考察
财务数据的核心部分是会计信息,而且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和对外披露等要求是所有财务报告中规则最明确、监管最严格、反映最翔实的部分,因此可以认为会计信息是各种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中最有真实保证的部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考察足以完全反映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程度。那么我国现实的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又如何呢?
令人遗憾的是,自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依然不容乐观,并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要实质性地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还任重道远。当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个国际通弊(杨雄胜,2002),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尤为严重。我们仅从国家审计署在2001年12月25日公布的审计检查结果,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真实性假定前提的客观现状。2001年,国家审计署抽查了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2001年度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有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会计信息虚假71.43亿元。
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与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严峻现实,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许多以财务数据或指标作为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定前提的真实性。如果简单地以这种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的数据替代客观事实,则无论模型多么严密、推理多么有效,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假说的严峻现实极大地降低了那些基于会计信息作为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有效性。
3.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考察
有效市场假设最早由Samuelson(1965)、Fama(1965,1969)等人提出,并由Fama(1970)进行了全面阐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Richard,1975):一是指资本市场运行有效率,二是指资本市场的定价有效率。前者指的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服务反映了与提供这些服务有关的真实成本;而后者指的是市场上任何时刻的价格都充分反映了与证券股价有关的可获得的信息。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指的是资本市场的定价有效率这一概念,而非市场运行有效率的概念。
根据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相关信息集合的不同,Fama(1970)把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对实证会计研究而言,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强式有效市场。但是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交易成本的存在,现实中强式有效市场几乎不存在,因此,通常对有效市场假设的无条件引证都是半强式假设(Watts&Zimmerman,1986)。如果低于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实证会计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就可能存在问题,因为这时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变动并没有充分反映所有已公开的和历史的会计信息,而实证会计研究却要用这种股票价格的变动来解释或评价所有已公开的和历史的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由此得出的结论必然值得怀疑。
那么,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已经达到了实证会计研究所必需的半强式有效的要求呢?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资本市场以来,研究人员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的实证检验就没有停止过。从所有这些研究来看,对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判断,主要有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依然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俞乔(1994)、吴世农(1996)、沈艺峰(1996)、闫冀楠和张维(1997)、周爱民(1997)、张亦春和周颖刚(2001)、陈灯塔和洪永淼(2003)等的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到他们所研究的期间为止,中国资本市场依然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宋颂兴和金伟根(1995)、陈小悦和陈晓等(1997)、胡朝霞(1998)等则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
对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否真正达到了弱式有效,人们可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判断,但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绝对不可能是半强式有效的。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以证券市场价格作为经济后果的代理变量的实证会计研究,由于该假定前提不真实,因而相关研究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并直接降低了相关实证研究的有效性。
四、结论
实证会计研究既注重客观事实,也讲求严格逻辑推理。在这个逻辑推理过程中,要确保研究得出真实的结论,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推理有效,二是前提真实,两者缺一不可。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面临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两个方面的问题。这种严峻的现实对我国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广大学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即要求他们在选择易观察和可计量的代理变量时,要充分考虑上述两个假定前提真实性的影响。如果不考虑上述假定前提真实性的影响,则建立这种假定前提缺乏真实保证基础之上的实证会计研究,其结论必然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世界著名的实证会计研究专家Philip Brown(2000)认为,一篇高质量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应该具备以下十项特征:(1)选择一个重要并使别人感兴趣的问题;(2)研究结果能增加人们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3)研究假设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4)模型严密,既能做到简单又能包含丰富的内容;(5)谨慎选择样本和收集数据;(6)正确的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理;(7)坚实的可验证性,即所有结果不会因采集数据的不同或虚拟变量的选择不同而发生重大改变;(8)能够对结论的合理性进行直观的检验;(9)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讨论并做出正确的解释;(10)对研究的应用与局限性进行确切的评价。用这十项要求来对照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质量应该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主要参考文献
陈灯塔、洪永淼。2003.中国股市是弱式有效的吗?-基于一种新方法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10:97~122
陈小悦、陈晓、顾斌。1997.中国股市弱式有效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9:13~17
胡朝霞。1998.中国股市弱式有效性研究。投资研究,1:28—34
沈艺峰。1996.会计信息披露和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14~17
宋颂兴、金伟根。1995.上海股市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经济学家,4:107~113
吴世农。1996.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经济研究,4:13—19
闫冀楠、张维。1997.上海股市EMH实证检验。系统工程学报,3:49~56
杨雄胜。2002.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3:6~12
俞乔。1994.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经济研究,9:43~50
张亦春、周颖刚。2001.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7.金融研究,3:34~40
周爱民。1997.证券市场有效性、可预测性与技术指标的协整性。南开经济研究,1:44~50
Fama,E.F.,1965.“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ournal of Business,38,34~105
Fama.E.F.,L.Fisher,M.C.Jensen,and R.Roll.,1969,“The Adjustment of Stock Prices to New Informa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0(1):1—21
Fama,E.F.,1970.“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ournal of Finance,May:383~423
Miller,Paul B.W.,Paul R.Bahnson.2002.高质量财务报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89—100
Philip Brown.2000.资本市场会计研究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3~20
Riahi—Belkaoui,Ahmed.2000.会计理论(第4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63—73、334—374
Samuelson,Paul A.,1965.“Proof that Properly Anticipated Prices Fluctuate Randomly”,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June:41—49
Simon,Herbert A.1997.管理行为(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50~66
Watts,R.L.&J.L.Zimmerman.1986.实证会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2—18
Zeff,S.A.,December 1976.“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56~63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