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论会计国际协调新格局及其运行的有关问题

2004-06-04 10:27 来源:冯巧根

  「摘 要」 本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分析了IASC与IOSCO、G4+1组织等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改组后的IASB的目标与议题及可能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并就国际会计准则“统一” (convergence)的问题谈了我们的看法。最后,从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实务、会计准则制定,会计国际化与会计教育、会计研究的关系入手,进一步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国际会计准则审议会(IASB) 会计国际化的“度”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以下简称IASC)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工作。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功改组,并以国际会计准则审议会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IASB)的形式展开新的活动。本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就会计的国际化及对我国会计的影响发表本人的拙见。

  一、机构更替:从IASC到IASB

  这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改组,是该组织于1987年3月着手“财务报表的可比性”项目以来,继续朝着国际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它预示着改组后的IASB希望借助于证券监督者国际机构(IOSCO)这一后盾,围绕企业间资金的国际协调,寻求构建世界统一会计准则的决心。

  (一)IASB的工作目标

  改组后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审议会(IASB)拟以1998年12月的IAS39号认可的“核心准则”为基础,进一步将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统一” (convergence)作为己任 .2001年4月,IASB取代以往由职业会计师团体构成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正式开始运作。新的IASB在其章程(Constitution)的第二部分揭示了该组织以下的三个目标:(1)本着公众利益,编制一套高质量的、易理解并具强制力的统一会计准则(a single set of accountant standards)。这类准则要能提高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的质量、透明度并且要求揭示具有可比性的信息,从而帮助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的人员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2)推动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的适用。(3)使各国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向高质量,以实现“统一”(convergence)。

  以上目标表明,IASB是以各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为目的而展开活动的。其中,以往的IASC在其章程中揭示的目的之一是调和(Harmonization),这与IASB有所不同。所谓调和,就是将各国会计准则尽可能地、有限度地趋近于国际会计准则 ,并朝这个方向整合。即,意味着有某种弹性的国际调和化(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倾向的存在。然而,IASB在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前言(征求意见稿)中则要求“促使各国会计准则与IFRS在采用高质量解决方法上取得一致”,即本着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Convergence),引导各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共同的目标发展,其“刚性”较为明显,使各国会计准则的调和度和自由度丧失。即便如此,近期内要实现这种完全的统一在现实中仍十分困难。目前修改中的IASB的前言(Preface to IFRS)(征求意见稿)第7节中表明:“IASB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IFRS与各国会计准则的统一,与各国会计准则设定主体一起进行IFRS规则的制定”。看来,IASB也认识到国际会计准则统一化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二)IASB工作目标的设定背景

  1993年8月,证券监督者国际机构(IOSCO)要求IASC按所谓高质量 的要求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规范,2000年5月IOSCO批准和推荐了IAS中的30份准则。自此,IASC和IOSCO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更大程度上的高质量、透明度和可比性,进一步规范国际化的准则制定机构,这两个组织提出了改组IASC的思路,并形成了由各国、各领域的代表组成的战略工作小组(Strategy working Party)。这种战略工作小组以1999年11月公开发表的“IASC的未来展望”(Recommendations on Sharing IASC For The Future)为依据,引导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向既定的IASB的目标变更。

  (三)会计准则制定的模式

  IASB为了实现其章程中规定的目标,开始采用Joint Project Approach(又称为Partner-ship Working Arrangement,即“战略工作小组”)这种方法。今后新机构与IASC相比不再单纯依靠IASB独立制定,而是主要由八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共同完成相关的项目。这些国家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

  这八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在联合项目的整合上,主要有三种模式:(1)领导型。承担特定任务的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独立且与IASB一起,自始至终对特定项目的全部流程(计划、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意见的处理、反馈与分析,以及最终准则的完成)予以负责并组织实施。(2)支持型。在所有方面支持领导型的国家,与直接承担这一任务的准则制定主体国家相比,预计在这个项目上花费的时间约为他们的50%左右。(3)参与型。与上述形式相对应,对于参与的特定项目,协助承担国进行调查、研究或议案的提出等。估计花费10-20%的时间。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当前应尽快向第3种模式靠近。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借助于国内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向第2或第1种模式转化。

  (四)IASB的近期议题

  1.当前面临的议题。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1)保险合约(保险合约,即有关保险业的新会计准则);(2)企业合并基准1(购买法与股权联营法的选择及其会计处理);(3)业绩报告(被确认的收益及费用的报告);(4)股权报酬制度(股票期权的会计);(5)IFRS适用初始年度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应于EU自2005年起要求强制实施IFRS的情况);(6)金融机构的活动(对IAS30“银行业的揭示”的修正);(7)IFRS前言的修改(黑皮书的废止等);(8)现行IAS的改善项目(与IOSCO改善建议相对应等);(9)IAS第39号“金融商品:确认与计量”的修改。

  2.其他的议题。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的内容:

  列为第一顺序的有5项:(1)企业合并基准(适用购买法的相关会计处理以及新的基准会计等);(2)金融商品的衍生项目(JWG提案应用全面现值会计基准的讨论);(3)合并方针(控制概念、SPE的合并等探讨);(4)计量(与财务报表项目适当的计量值的选择方面的讨论);(5)IAS第39号的修正(排除确认的中止)。

  列为第二顺序的有4项:(1)资产的减值(各国的现行减值会计准则的调查,及IAS36修正与否的探讨);(2)无形资产(IAS38修正与否的讨论);(3)租赁会计(据以概念框架的观点,就IAS17修正与否的讨论);(4)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费的费用化探讨)。

  列为调查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有:确认的中止、有形固定资产的再评估、采掘产业、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资产、负债、资本、收益、费用),负债的确认、收益的确认、资本与负债的区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对经营者的讨论与分析(MD

  二、IASC与相关国际经济组织及有关国家的关系分析

  (一)IASC与IOSCO的联系

  IASC2000年理事会及其年会中确认的章程,使1999年12月由IASC战略工作小组发表的“IASC的未来展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今后IASB所编制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不仅会应用于企业国际资金的配置,还为各国企业在国内上市时提供一个有用的世界统一准则。去年4月份起步以来,IASB已经沿着这一路线全力开展工作。

  需要明确的是,IASB将如何支持各国的准则制定主体以及关联的各团体,很大程度还取决于IOSCO,了解这一点十分必要。自IOSCO 1986年形成以来,IASC与IOSCO发生关系的情况(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IASC自1986年以来,其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在IOSCO的协助下逐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应用与扩展。同时,IOSCO也接受了IASC于1998年末完成的“核心准则”,在2000年的年会上声明支持IAS,并建议IOSCO成员接受按不同国家语言发行的版本,即采用IAS编制的财务报表。但是各国的证券管理当局,在接受按IAS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同时,均会采用一些相关的措施予以限制。因此,利用IAS编制的国际财务报表在不同的资本市场想得到高效率的融资,目前尚难以实现。进一步讲,自IAS的地位得到确认至今已二年有余,实践表明,这种IAS作为国际资本市场的统一准则而无条件地被各国接受,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正如图表1所描述的那样,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于2000年6月发表的有关未来欧洲的财务报表模式的战略方案,在2001年2月得到了承认。其结果是,欧盟(EU)的上市公司(包含银行及保险公司)最晚至2005年必须按IAS的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EU各国的这种规范还渗透到了非上市公司的许多企业,并对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产生影响。

  因此,从IOSCO于2000年表明对IAS的支持以来的行为看,它符合IASC改组时的既定路线,伴随着海外企业对IAS(IFRS)处理的认可,今后的走向是,EU将明确表明其以IAS作为国内准则采用的态度,海外企业则必须无条件接受按IFRS规则编制财务报表的规定。

  总之,在这种状况的促进下,IASB一方面确立了对现有IAS(IFRS)加以深层次改善的项目,另一方面,正在积极地研究以各国准则和IFRS间统一为目的的项目。尤其对后者,IASB不仅单方面予以推进,且积极寻求IASB成员国 的各准则制定主体间的密切合作(即采用“讨论项目”的方式)。IASB为了与主要国更进一步的协作,定期召开主要国准则制定主体的议长会议,从准则制定的最初阶段预先相互沟通。

  (二)G4国对IASB的可能影响分析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符合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过分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必将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在由各方利益代表组成的准则咨询委员会(SAC)的监督下,再加上IASB透明公开的工作程序,以美英为代表的准则主导国将会采取互利互惠的工作方针,虽然这并不能避免发达国家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情况的发生。

  1.新的IASB的组织成员的结构分析。改组后的IASB,其组织结构如图表2所示 .

  在图表2的组织成员构成中,理事会(IASB)成员14名中的9名(约65%)、基金管理委员会的19名成员中的8名(约42%)、准则咨询会议成员除团体代表的44名中的17名(约39%),均由G4国背景的人担任。在其他国家中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强有力组织 .为此,在新组织中作为IFRS的制定出发点-会计的基本框架,没有进行再探讨和再确认。这表明,今后的IFRS在大的方向上仍将受G4国会计的左右。譬如,IASB中的“业绩报告”项目,因其与会计信息核心地位的收益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显受G4国会计思路的渗透。今后,作为全球会计准则统一化指向的IASB有可能成为最初的试金石。

  2.对收益概念的思考。IASB将“业绩报告”作为最优先的项目之一加以考虑,首先需要解决作为拟定IFRS前提的收益概念,或者寻求与业绩概念对应的得到全球范围认同的某种倾向性意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IASB采用了1998年由G4+1组织发布的特别报告所确认的内容,即认为:“在对国际可比性的要求方面,居于财务报告最核心地位的是关于财务业绩的报告,各国准则制定主体对此协调的余地很大”。因此,在讨论的出发点上,“该期间的收益,等于扣除这一时期涉及股权交易的净资产的变动”(para.1.10)这种特别报告中的“总括收益”以及“总确认利得损失”概念的定义首先被接受,这是基于与“业绩”指标相同意义的视点,推进了在其“揭示方法 ”的标准化上凝聚焦点的议题。所谓“总括收益”,简单地讲,就是意味着扣除企业净资产的资本交易的期间评价差额,“这种利益,因为反映了在这期间被确认的所有收益、费用、利得、损失,所以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能全面反映该时期企业所有者财富的各种要素,是有用的收益概念”。事实上,IASB正式将“业绩报告”项目作为议题,首先阐述的是特别报告中由G4+1于1999年公布的讨论稿-“财务业绩的报告”,同时对其进行探讨。此外,在G4+1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英国,在IASB“业绩报告”项目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并进一步扩展着这种影响。今后,IASB的这些项目,会在英国的ASB的领导下向前推进。

  3.旧G4+1的影响力。所有旧的G4+1组织 ,随着IASB的起步而解散。迄今为止,该组织结合新的会计事项而制定的会计准则,采用共同研究成果的形式(即讨论稿,或称DP)进行公开发表。改组前的IASC参考这种DP等,使旧G4+1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形成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起步的IASB,估计仍会接受这种旧G4+1组织中的四个国家的较大影响。从具体的准则规范来看,现在被审议的“股权报酬制度”,就是将2000年7月原G4+1公开发表的DP原封不动地纳入到IASB的DP中。还有,原G4+1中受美国的影响最大,进而使新改组的IASB也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响。譬如,以仍在审议中的企业合并、商誉会计为例,这两个议题几乎与美国的FASB去年修改的SFAS141.142的内容完全一致。这表明,在旧G4+1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的情况下,不仅是中国,即使是已成为IASB主要成员国的日本、德国、法国也存在一个如何将自己国家的主张反映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去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

  三、若干思考:如何面对新的会计国际协调局面

  (一)会计准则的全球统一会有结果吗

  世界各国的环境不同,在商业习惯、会计惯例、文化等方面千差万别,这种统一的会计准则会带来结果吗?2001年7月,IASB副总裁Thomas E Jones先生赴日访问时,JICPA杂志邀请其座谈(参见JICPA杂志2001年第10期)。曾说过以下这段极其意味深长的话:“所谓各国的法律体系,反映了各自的国民性或特有的文化,并形成其国家固有的东西。但是,会计是与法律不同的简单的技术方法。无论销售交易、生产活动,或者租赁交易,作为各种经济交易的特性在整个世界是相同的,因此,这些会计处理方法也必须共同于世界之中。各国文化的差异,对其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是不存在即有模式的,……。据此思考,我个人认为会计准则的世界统一是容易达到的。”对于会计准则的世界统一需要花费多长时间,Jones先生作了这样一种预测,“假如各国有充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IASB项目中去,五年左右大概就能实现。”对于这一回答,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本人感到十分惊讶。

  众所周知,会计准则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会计技术问题。这在会计发展历史中表现得尤明显,无论是70年代针对跨国公司的会计国际协调,还是90年代美国自身的准则变迁,均无法排除基于经济管制的政治考虑。通过会计的政治化对会计准则的形成和相关利益关系者产生影响已成为一种客观现象。换言之,会计准则影响一个国家资本市场跨国融资的能力,基于这种对现实利益的驱动,如何对待会计的国际化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会计的政治化主要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修改、颁布和与会计相关的法律修订方面。即,经常受到不同利益主体的争议或否决,使得会计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以美国为例,其典型事例有:(1)前两年颁布的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改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曾写信给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认为该准则可能会造成企业利润的剧烈波动,要求撤回这一议案。尽管后来FASB拒绝了这一指责,仍将原修改稿作为议案发表,但人们已普遍认为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已超越总统。(2)在1995年10月出台的第123号准则-《股票期权》修改案中,企业对此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一些软件公司率先掀起了反对运动,在此之前工会还组织了游行,使得这一修改案不得不作出一些重大调整。在与会计有关的法律制订方面,也发生过国会与总统的争议。如1995年12月通过的证券关系诉讼改革法,降低了审计公司的连带责任,并对需要承担的过高损害赔偿额也作了实质性的限制。该法在国会通过后曾遭到克林顿总统的否决,而后又以国会2/3的赞成票通过,终于形成了惟一一部推翻总统否决权的法律。不难预见,未来的会计准则、法律的修改,将可能会存在更多的政治经济主体的争议,会计的政治色彩也将增浓。这一点,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存在,同样,发展中国家也将发生。看来,会计准则世界“统一”的道路还很漫长。

  (二)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实务/会计准则制定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将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在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下,企业欲实现跨国融资,必须采用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即使在国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调整现行的会计规范也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会计准则的完善冲击着各国的法制、历史、社会、经济、商业习惯等,它即是机遇又是挑战。

  1.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实务。近年来,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对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分歧,尚无法全面地得到加入WTO后各种新情况或新业务的检验。面对迅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会计的适应程度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最直接的问题是,随着国际资本向中国的大量涌入,国际会计准则虽不是强制的法律性要求,但在实务界,不仅跨国企业,许多中小企业也具有追求会计国际化的动力。当然,若中小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合并对象,则国际化是必然的事。不仅如此,在国际金融业不断挺进我国之际,企业如果不能按所谓公认的会计准则提供客观公正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话,则难以通过银行贷款的审查等具体环节。此外,纳斯达克等新兴资本市场,会要求快速成长的中国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严格的会计、审计、以及相关揭示等的要求。由此可见,会计国际化的影响已波及到中小企业。这一点,我认为是正常的。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更大。作为会计专家的注册会计师,要求对新的国际会计准则能进行具体的操作或达到精通的程度。然而,事实上并没那么简单,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审计组织内部的教育情况,很难实现短期内普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在我国,除了特定的注册会计师(指一些以咨询为主的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外,几乎都将面临这种国际化的考验。精通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最紧迫的课题之一。注册会计师如何正确应对国际化挑战,亟待我们研究。对此,社会审计组织必须寻求超越以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组织框架,积极开展创新,丰富和完善审计功能,以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对注册会计师的新要求。

  2.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准则制定。尽管IASB是欧美主导型的组织,然而该组织积极寻求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共同携手合作也是不争的事实。IASB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从倾向于欧美的国家,特别是先进的7个国家(美、英、加、澳大利亚、独联体、法、日等)入手来联结世界各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国的作用虽然受到重视,但就国际会计组织机构而言,目前我国的地位与一个大国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今后,面对IASB的各种新举措,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适应其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公开性、透明度和独立性等方面确保我们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高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英美等国所认同,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并最终受到世界各国会计界的尊重。

  (三)会计国际化与会计教育/会计研究

  1.会计国际化与会计教育。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会计教育先行。培养精通全球会计的人才,是我国会计教育界的一个课题。以世界为目标,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会计教育活动为出发点。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IFAC的教育委员会,其公开发表的有关会计教育的国际教育引导(IEG)、讨论资料、研究书等将对会计师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作为IEG第2号的“继续的职业教育”(1998年5月)、第9号的“职业会计资格取得前的教育、职业能力评价及实务要件”(1996年10月),第10号“会计师的职业道德”(1992年11月),第11号“会计的信息技术”(1998年11月)等尤为受人重视。

  与其相对应的IAAER(国际会计教育研究学会),2001年2月IEG第九号实施的战略取名为“IAAER报告书”。对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研究,我国学术界过于迟滞,缺乏敏感性,不能及时把握国际会计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后,我国会计界、尤其是中国会计学会应当承担起这一重任,积极关心国际会计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地展开相关问题的研究。

  2.会计国际化与会计研究。寻求会计国际化的应对策略,会计研究同样必须得到加强。为了使我国的会计规范成为国际通用的东西,重新确认其研究价值是必要的。并且,从制度的起源展开探讨,灵活地加以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掌握世界通用的研究方法的同时,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即英语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是必需的,这对于学者来说是今后必备的条件之一。

  客观地讲,现行会计研究正在以美国为中心而展开,与此相应的是学者美国化倾向也在加速,被亚洲各国视为导向性的学者几乎都是在美国取得的博士学位,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会计将被逐步美国化。即便是国际会计会议,这些国家学者的研究报告通常以量化的实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会议的进程中发挥着重大的导向作用。与此相比,在国际会议上,我国会计学者的贡献与应有的大国姿态相比不能不说发挥得太小。今后,有意识地培养国际会计人才或国际会计学者,并据此推进会计教育,强化会计研究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度”如何把握

  如前所述,从先进的7国入手,使主要国的国内准则与IFRS间的统一“框架”以及形式逐渐地整合在一起,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问题是作为整合IFRS的前提,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并据此达成对准则制定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这几乎是很难实现的,即IASB所提出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质”指的是什么?所谓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具体又指的是什么?它应该是怎样的构造?诸如此类问题的讨论几乎没有进行。因此,面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问题,各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积极地从自身的角度展开探讨,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1.会计准则的全球统一需要考虑两大因素。判断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尺度主要有两个,一是会计国际化对本国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之比 ;二是各自国家的会计发展背景、传统和经济环境,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必须兼顾本国的具体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同样,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产生影响。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以及证券监督者国际组织(IOSCO)的努力,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当代跨国公司的最基本特征是在国外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和企业经营的决策权,而采用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必将大大促进WTO后中国企业的发展。然而,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将会很漫长,除了成本效益原则外,环境因素的制约可能更为明显。尽管表面上看,某一国家的某家公司,其财务报表只要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核心准则或IFRS,或者其本国的会计准则已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这家公司就可以在世界各地接受IAS/IFRS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无须重新编制或调整其财务报表。实际上并没这么简单,如前所述,各国往往会从自身利益方面考虑设置某些限制性的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的会计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目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利益相对于国内交易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调整空间。(2)由传统政府作为主要信息使用者向相关利益者主体提供为主的方向转变。(3)法制建设将转入一个新时期,当前重点是围绕诚信来规范操作,制定科学的会计标准。(4)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机制建设将成为当前的重点课题。(5)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的步伐将不断深化,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伴随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融资环境将大大改善。这些环境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提供了积极的有利条件。

  2.我国是否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会计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尽可能实现国际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变迁已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产生着影响和冲击。如何定位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否直接采用国际认可的IAS/IERS.现在已有209个国家或地区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直接采用可以减少外部交易成本,但内部交易成本可能反而会增加。我国虽然单独制定国家会计准则,但其国家准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或类似于国际准则。当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生新的变化,IASB确立了新的目标之后,中国现已颁布的16个会计准则将如何调整。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若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被动地调整我们的会计规范,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如何实现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衔接或对接,减少各种交易成本,除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活动之外,“质量”是最重要的一环。为此,加快国际会计与中国会计的比较研究,将我国特有且高效的会计处理技术与方法加以总结和推广,争取得到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会计准则建设的重要课题。盲目地照搬照抄国际会计规范(如IAS/IFRS)是不行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否定会计的国际化。相反,对于一些具备条件的跨国公司,我们可以让其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中选择质量高的内容加以执行,这更符合企业发展国际化的要求。

  3.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单轨制”或“双轨制”的选择。我国加入WTO后,国家实施了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的流入速度加快,我国市场正面临深层次的竞争,协调和规范会计准则将会面临新的挑战。这是因为,市场的开放,将会引来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在我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子公司,我国已准许外国公司在我国上市,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后,外国银行也将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所有这些变化,对会计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国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如果对进入中国的所有企业均统一要求采用我国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即所为“单轨制”,可能会使发达国家的企业难以接受。尽管我国的会计准则也是按照IAS思想制定的,但某些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可能仍会认为是非高质量的,加之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以操作性为目的的准则制定模式极有可能被认为不符合IFRS的要求。显然“单轨制”对吸引发达国家的资本是不利的。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我国政府,如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可以采用“双轨制”,即对来华上市和发行证券的外国公司允许其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对其他企业则要求采用国内的会计准则或制度。但这里要做好市场监管等具体工作,如通过补充揭示等手段,增强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间的公平性,尽可能减少信息使用者的阅读“成本”。

  4.必须改变传统的会计准则制定思路。以往我们在准则制定中遵循的原则是,只要法律法规上没有规定可以做的事都不去做,这是中国司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受此制约,中国会计准则中的各种创新必须先立法然后才能展开,由于各项法律法规主要由政府部门制定又由政府部门实施。因此,企业及其他机构要根据实践的需求进行会计制度创新相当困难。加入WTO仅仅一个月,一些外资企业就已提出了它们在长期实践中习惯了的一个重要司法理念-凡是法律法规上没有规定不可以做的事,它们一旦做了,都不属于违法违规范畴。由此,如果外贸企业可以按照国际惯例行事,而中资企业必须按照中国司法规则行事,那么,在会计制度创新中,中资企业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积极探索适应WTO后的会计准则制定的新模式,强化会计的创新机制已迫在眉睫。

  5.尽快构建会计国际化的环境适应机制。由于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基础制度,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则相关的监控力度可能不够。应当借鉴西方学者实证研究的成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经验,对我国企业管理当局职业判断行为及其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便确定相应的对策,进而完整地把握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会计是环境的产物”,会计准则的环境适用性非常重要。当前,我们应重点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规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最近两三年同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的研究,围绕各自的环境特征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不断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总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化发展中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冯淑萍。2001.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 11. 2.曲晓辉。2001.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会计研究, 9. 3.朱元午、熊廷瑶。2002.IASB改组对我国的影响和我国的对策。中国会计教授会年会论文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4.王松年。2002.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会计论坛,第1辑。

  5.陈毓圭。 2002.加入WTO与中国会计制度改革。 财务与会计, 1. 6.平松一夫。2002.有关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的国际化协调问题。会计(日),3. 7.加滕厚。2002.IASB的“会计准则世界统一”以及日本的对策。会计(日),3. 8.辻山荣子。2002.会计准则的国际动向和会计计量的基本思考。会计(日),3. 9.IAAER, February 2001.A Task Force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trategy for implementation of IFAC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uideline No.9:“Prequalification Education,Tests of Profes Sional Competen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10.Johnson,L.T.and A.Lennard (1998),G4+1 Special Reporting Financial Performance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