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7 09:56 来源:
一、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无外乎三种形式: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以及供求平衡。会计信息的供求平衡是会计系统最理想的状态,但由于会计的反映特性,会计信息的供求总的来说是供不应求的。考虑到政府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强制过度,或者会计信息供给者的自愿披露动机在某些方面过于旺盛,会计信息也会出现局部的供过于求。
1、会计信息不足:会计信息供给<会计信息需求
当会计信息供给小于会计信息需求时,会计信息就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会计是反映型的,是会计信息需求推动的产物,也即会计信息需求决定会计信息供给并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会计信息供给理应落后于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不足才是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正常表现。事实上,会计自产生发展至今,无论会计理论与实务怎么完善,人们对会计的批评从未停止过,而且这种批评伴随会计的发展日趋激烈。
总体而言,会计信息是供给不足的。吴联生(2000)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对人力资源、财务报表、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对财务预测信息、物价变动信息、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完全未披露。陆正飞(2002)的研究表明,是否有人坐庄、是否有题材、公司发展前景、行业前景、大市涨跌情况等信息对投资者很重要,但会计却无法提供。会计信息不足有会计理论内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会计报告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披露动机的缘故,当然会计信息供给者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进行选择性披露、模糊性披露甚至错误披露也是重要原因。
2.会计信息过量:会计信息供给>会计信息需求
当会计信息供给大于会计信息需求时,会计信息披露就处于供给过量状态。作为会计的顾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无疑产生了对会计的需求并推动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如果说过去的会计是被动地追逐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那么现在的会计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把握则越来越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了。这是会计走向成熟的表现,但会计界在饱尝信息披露不足的指责后,开始有了对信息披露过量的担忧。吴联生(2000)的研究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报告规范对公司股票和股东信息的披露过量,包括股票发行、上市、交易各种情况与股东结构、数量以及他们的持股情况。陆正飞(2002)的调查表明,公司规模和一旦破产时资产出售变现的能力对投资者不太重要,但公司却作大量的披露。1983年美国财务经理研究基金会赞助的一项关于公司年度报告中信息超量问题的研究表明,股东在年度报告中收到了过量的信息。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在多种传播媒介的推动下呈“爆炸”趋势,现代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需求的拉动下也不例外。据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附注增长达7.5%。
过量的会计信息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对会计信息供给者而言,只会增加成本不会带来任何收益;对会计信息需求者来说,过量的会计信息会增加他们的信息过滤成本并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有些会计专家甚至认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没有能力运用这些过量的会计信息,过量的会计信息对他们没有任何净收益。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过量还只是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局部,只是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会计信息供给大于会计信息需求的情况,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主体仍然是会计信息不足。会计信息供给大于会计信息需求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会计信息供给者在成本效益许可下的过度自愿披露,而这些会计信息一般是无关公司疼痒的一般信息;二是过度强制性披露的结果。
二、会计信息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
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形成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把握不够,没能随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会计系统以及会计信息的供给模式。会计信息的生成仍在沿用传统的以产促销模式,不能积极地发现甚至预测会计系统需求者的需求变化并作出超前的、主动的反应。这是会计理论研究上的失败。因此,对这部分差异可以通过会计理论研究加以弥补。
2、会计系统自身的先天缺陷,也是影响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重要原因。(1)会计信息供给的共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个性引起会计信息供求在形式上的差异。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是会计最根本的目标,但由于利益相关者众多且他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会计系统和会计信息供给者不可能提供所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会计信息,只能在成本效益约束范围内提供具有共性的会计信息,从而必然形成会计信息的供给不足。(2)会计信息供给的滞后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导致会计信息供求在时间上的差异。会计是对现实经济生活、会计信息需求的被动反映,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及时的而会计信息只能按会计分期假定间断的提供,从而形成会计信息供求时间上的差异。(3)会计面向过去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历史财务信息,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却主要面向未来,需要了解以公允价值为主的未来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这正是目前的会计系统所无法达到的。
3、会计信息供给者方面的人为因素也能影响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1)选择性信息披露,即会计信息供给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有意识地披露信息,比如大量披露有利会计信息而隐瞒不利会计信息。(2)模糊性信息披露,即会计信息供给者以不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这种方式虽然遵循了信息披露规范,但语言含糊容易传达错误信息。(3)错误的信息披露,即会计信息供给者有意或无意地曲解会计处理和披露方式,提供错误的会计信息。
三、正确看待会计信息供求矛盾
人们常常用“会计期望差距”来形容会计信息供求上的差异。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往往缺乏披露信息的足够动机,会计信息的供给总体不足且面临萎缩:投资者作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欲望很大且不断膨胀,自然就形成了会计期望差距。会计期望差距是会计信息供给与会计信息需求间的差距,包括:(1)使用者的不合理期望,受自身技术和经济的制约会计不可能提供的服务;(2)使用者的合理期望,由于技术上的缺陷会计可以但未能提供的服务;(3)实际业绩缺乏,由于执行不力造成的会计设计意图的偏离;(4)感觉但实际不存在的业绩缺乏,使用者对会计的不正确认知所引起的差异。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会计信息供给者的不合理操作所引起的差异。
如何正确看持会计期望差距,是协调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先决条件。
首先,合理的会计期望差距是会计发展的内在动机。会计期望差距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彻底消除它是不可能的。会计信息供给不足实际上是种正常状态,它可促使会计不断向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预期靠拢,成为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但要注意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适度范围,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会计最根本的目标,会计信息供给的严重不足必然会招致会计职能的萎缩甚至消亡。
其次,会计期望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像想像中的那样严峻,因为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非无止境,而上市公司的信息供给也不可能无限加大。投资者可以向投资公司、基金转让投资程序以及财务分析师转让部分乃至全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从而减少对会计信息的直接需求,而且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会计信息,他们可以通过内幕交易、交易解密以及价格解密等方式获取信息;而且,受会计信息成本和保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的制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供给也不可能无限扩大。
努力缩小会计期望差距进而协调会计信息供求关系,是会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除了会计系统自身的缺陷外,由于会计设计上的技术偏离和会计信息供给者的不合理操作所形成的会计期望差距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进的。
四、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协调
1、加强会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会计信息需求的预测。现代生产管理早已由传统的以产定销转变为现在的以销定产,这种模式不仅要求企业及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随时调整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求企业能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并预先对生产作出战略调整。会计信息的供求也是同样道理。这些年会计理论过多关注了会计信息的供给而忽视了对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供求平衡。
2、适度强制性信息披露。要缩短或消除会计信息供需上的会计期望差距,理论上有两种方式:减少信息需求和增加信息供给,而强制性信息披露正是增加信息供给的一种形式。通过对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可以缓解会计信息供求差距,但强制性信息披露并非万能,强制过度将导致会计信息过量,而强制不足将导致会计信息不足。在会计信息的强制披露中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吴水澎,2000),强制性信息披露必须适度。
3、改变传统会计信息供给模式。传统的会计信息供给模式采用了通用报告模式,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个性化需求。如果能采用会计服务模式,大规模按需生产模式、可扩展的企业报告语言模式或适时报告模式等,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笔者曾提出会计回归与外部化模式,回归后的会计只负责会计原始信息的收集和核心会计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其他的会计职能交由企业外部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按需“量体裁衣”地加工与处理信息。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信息供求在时间、内容及形式上的差异,会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就可以得到满足。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