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2007-02-01 10:46 来源:周荣

  〔摘 要〕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已成为政府和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运用博弈模型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难题尽点菲薄之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博弈模型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湖南省中小企业18.2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6%,从业人员1420万人,占全省80%,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37. 78亿元,增长11. 4%,占地方生产总值的5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564亿元,增长27.76%,占全省51.3%,利税分别增长31.5%和15.1%.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已成为政府和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对此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了研究,既有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其一,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包括信用水平低、历史记录欠缺、缺乏抵押担保等,其二,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盈利前景、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评估结果不理想,其三,社会信用环境差,制度不健全等。得出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健全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体系以及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等。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信息对外公开披露是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市场能否把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关键是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这一信号是否真实、客观。本文试图运用博弈模型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分析。对中小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分离,其投资人往往就是经营者,因此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博弈主体)主要有:一是经营者(企业),他们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向其利益相关者披露会计信息;又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指导经营决策。二是政府部门,检查企业是否如实披露信息,是否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三是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统称其为投资者),根据中小企业所披露信息,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而这对常常处于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往往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主要讨论企业与潜在投资者间的博弈。

  一、企业与潜在投资者间的博弈分析

  我们假定中小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它在是否披露真实信息问题上,它将主要考虑披露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披露信息的成本<收益,则选择披露信息(真实的);如果披露信息的成本>收益,则选择不披露信息。假设信息披露成本为C,影响信息披露成本的因素有信息生成成本(指从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到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该成本一般由企业所有者承担)的大小,信息劣势成本(指企业因披露会计信息,使竞争对手或潜在投资者处于有利地位,甚至改变其经营策略和谈判策略,而不利于经营者所引发的成本)的高低等。信息披露成本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往往希望尽量压缩这些费用,但是这样又将导致因信息披露不充分或失真,而影响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假设企业决定披露信息,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期望收益D元(净收益为D-C元),投资者可获得收益A元;若投资者不投资,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元就无法收回,潜在投资者收益也为0.假设企业决定不披露信息,当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期望收益N(一般N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不应该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元,投资者将损失B元(因为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若投资者不投资,企业和潜在投资者收益均为0(见表1所示)。

表1 企业与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企 业 潜在投资者 投 资 不投资
披露信息不披露信息 D-C,AN,-B -C,00,0

  容易看出表1中的效益矩阵有两个纳什均衡解(披露信息,投资)和(不披露信息,不投资),其收益值分别为(D-C,A),(0,0)。显然,纳什均衡解(披露信息,投资)要优于(不披露信息,不投资),但是,在这个博弈中却不存在一种机制能保证前一个纳什均衡一定出现。从纯粹抽象的博弈角度看,这仍然是一个混合策略的问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样的博弈实际上常常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有时候这些因素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完全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潜在的投资者都不会平白无故地放弃可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机会,因此(披露信息,投资)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是,你又凭什么相信企业一定会披露真实信息呢?事实上,披露虚假信息的企业并不少见,如果这样潜在投资者选择不投资是合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之一。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率的均衡(披露信息,投资)呢?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不妨针对此模型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假设企业披露信息的概率为q,则不披露为1-q;潜在投资者投资的概率为p,不投资为1-p.

  由以上模型可求得:

  企业披露信息时的期望收益为:(D-C)p-C(1-p)=Dp-C;

  企业不披露信息时的期望收益为:Np+0p=Np;

  当Dp-C=Np时,有p=C/(D-N)(1)

  即:p>p时,企业将选择披露信息。

  由式(1)知,决定p的大小的因素有: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期望收益D的大小;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的大小;在企业决定不披露信息,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的期望收益N的大小。当C越小,D-N越大时,越有利于企业作出披露信息的选择。

  同理,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的期望收益为:Aq-B(1-q)=(A+B)q-B;

  潜在投资者决定不投资时的期望收益为:0q+0q=0;

  即:q>q时,潜在投资者将决定投资。

  由式(2)知,决定q的大小的因素有:在企业决定披露信息条件下,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可获得的收益A的大小;在企业决定披露信息条件下,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所造成的损失B的大小。当B越小,A+B越大时,越有利于潜在投资者作出决定投资的决策。

  二、政策建议

  从上面对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分析中可知,该模型存在两个纳什均衡解,一个是低效率的均衡,一个是有效率的均衡。从现实经济的活动情形来看,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说低效率的均衡(不披露信息,不投资)已成为一种常态。如何根除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变低效率的均衡为有效率的均衡?从上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得知,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因为信息披露费用过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披露信息的动机,导致企业选择不披露信息,从而潜在投资者因无法了解信息就极可能选择不投资。为了出现有效率的均衡(披露信息,投资),就必须使中小企业有披露信息的积极性,其前提条件是降低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经营者、政府有关部门、贷款或投资机构以及相关协作组织。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从而小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纳税的需要。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型企业应提供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一般而言,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对外公开,主要取决于其社会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因此,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然而,既然中小企业已经编制了财务会计报告并大部分进行了审计,从增加企业社会信用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有必要建立如下披露体系:建立地方性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媒体和渠道,如工商、税务系统的出版物或网站,可供社会公众随时进行查阅;中型企业强制性披露经审计的年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它们的附表、简要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简要说明,披露时间可以较大型企业适当延长。小型企业可自行选择是否对外披露,若披露,则仅需披露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损益表以及财务状况简要说明,同时对披露的报表必须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披露时间比中型企业可更长。此外,应加强企业社会信用的宣传,造成披露信息的企业具有良好信用的氛围,给予纳税或银行信用方面的便利或优惠,促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总之,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简化,对其确认、计量标准区别对待,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操作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也符合中小企业经营运作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实现有效均衡的重要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即监管的目标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信性,而不是干预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监管方式的选择在于畅通会计信息供给渠道,确保企业及时、完整的披露准则制度所要求公开的会计信息;监管的内容只能围绕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的核实。同时,也需要从法律上强化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责任,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的权力。对披露虚假信息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可对其严加处罚,只有力度较大(D-N)时,才有震慑力。在那些情况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和创新的环境中,相对而言,政府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也是保证市场公平和有效的重要条件。

  3. 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中小企业的运作,增加其信息可得性。中小企业大多数具有古典意义上企业的特点,即所有者与经营者合而为一,企业的业务范围相对较少,内部层次相对简单,信息的传递环节较少,因而出于经济成本原则的考虑,信息的传递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的动机,而且信息具有强烈的内部个人特性,造成银行和投资者无法对其做出风险评价,使得银行在当前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只能拒绝中小企业的借款要求,以减少信贷风险。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必须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运作,并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其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其财务及相关信息,而相应减少私人信息。

  4. 引入中小金融机构。现有理论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如Banerjee(1994)提出“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erger和Udell(1998,2002)指出,缺少规范信息披露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模糊信息,即“软信息”。这种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因而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大银行来说,其传递成本过高,而如果把决策权配置给地方分支机构,又会在银行内部产生代理问题,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上比大银行具有成本优势。

  5.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资产少,普遍存在抵押品不足的问题,而信用担保则弥补了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缺陷,回避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困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成本真正达于一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降低对中小企业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边际信息成本,使银行的信贷和潜在投资者的支持向企业的边际生产力回归。在对风险的处置上,专业化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转移风险,那样只会使潜在投资者将面临的逆选择与道德陷阱问题转嫁给自己;也不在于单纯地弥补中小企业抵押不足,从而与潜在投资者共担风险,那样总体风险水平并未降低,只是由更多的机构来承担。因而要真正理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处置上的特殊优势: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专业化的经营信息资源、专门人才的利用与培训以及专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降低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成本(主要是软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这一点是银行等其他非信用中介结构所不及的。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使银行和投资人所面临的风险降低(B下降),从而使潜在投资者有作出投资决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

  [2]罗正英等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制度与实现机制[J] 会计研究,2004,8 .

  [3]王宣喻等 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J] 经济研究,2002,10 .

  [4]赵璇等 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 商业经济,2004,9 .

  [5]姜向阳 从两军对垒看企业博弈之道[J] 企业管理,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