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关于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思考

来源: 周红山 曾兆法 潘军 丁国安 编辑: 2006/08/17 09:50:01  字体:

  摘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来,取得了明显成绩,对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从机制和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审计实践看,要进一步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研究解决。文章阐述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难点,提出了深化审计工作的对策意见和实施审计应把握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 审计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1.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往对领导干部,主要是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缺乏严格的经济监督。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拓宽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渠道,加大了监督力度,完善了监督制约机制,提高了监督效果,为全面考察、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开辟了加强干部管理与监督的新途径,成为科学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

  2.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会使处于财经活动决策地位、掌握着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感到有一种较强的约束力,感到“一支笔”的分量很重,增强当家理财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加恪尽职守地履行经济责任。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当家理财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并处理有关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真学习、贯彻有关财经法规,自觉履行职责,提高当家理财的能力。

  3.推动所在单位的财经管理。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审计,也是对所在单位财经管理情况的检查,更是对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教育。通过从领导干部抓起,请履行经济责任好、管理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介绍经验,对履行经济责任较差、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进行通报批评,让教育和监督别人的人首先接受教育和监督,促使领导给部属做好样子,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促进财经管理,而且能带动各项建设。

  4.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运用专门手段,把经济效益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人格化,直接对领导干部的经济权力运行实施监督。这种监督,既可以激励先进,又可以揭露问题。运用发现的先进典型教育广大干部,帮助一些原本清正廉洁而受到诬告或者误解的领导干部调查核实、正名,对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等问题坚持依法处理,能够维持财经法纪,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1.审计组织实施难度大。一是因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有力,确定审计对象不够科学合理,存在审好不审差、审下不审上、审低不审高、审副不审正、审远不审近等现象。二是在实施审计中,因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审计等各部门有各部门的安排,人员抽调难度大;组织离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由于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任务安排的临时性,审计力量难协调,有时审计部门只好唱“独角戏”;另外, 离任领导与接任领导受各自利益驱使,各讲各的理,关系也难以协调。三是随着审计对象职级向高层推进,审计涉及面更宽,工作量更大,处理问题难度也明显增加。

  2.审计评价标准难统一。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由于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致使审计评价不够规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受主观因素影响,对同一审计事项可能得出不同的审计评价。对审计对象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纪或债权债务、呆、滞账等遗留问题如何界定,确定审计对象在这些问题中应负什么责任,如任期责任与非任期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界限较难划分,不好进行评价。

  3.审计工作风险难规避。组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对拟提升使用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由于其一般任期都较长,需要审计的经济内容多、业务量大,加之往往要求在几天内提交审计报告,造成审计人员仓促上阵,无法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从而使审计风险增加。另外,任期内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领导干部,可能会采取种种手段弄虚作假,欺骗审计人员,对审计设置种种障碍,阻碍审计工作正常进行,导致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查实,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风险。

  4.离任审计质量难保证。鉴于干部调动的敏感性,大多是在干部即将离职或已经离职才安排审计,“先审后离”的原则难以坚持, 甚至个别的已事先定好调子,使审计成了例行公事。审计对象一旦离开原工作岗位,往往有对立情绪,一般不配合审计,导致审计工作难开展;若审计对象已提升,将给审计人员增加心理压力,导致畏难情绪。“审归审,提归提,审计提升两张皮”,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之有的干部任期较长,审计工作量大,审计报告时间要求紧,很难作出真实、客观、可靠的评价。

  5.历史遗留问题难解决。由于领导干部接任未经审计,跨届效益问题难以计算,“半截工程”难以算清,审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审计对象“推过揽功”的现象,对自己有利的悉数归已;对自己不利的,一推了之,给界定认证增加了难度。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新官不理旧账,为了自身轻松,对前任尚未解决的问题持不管不问的态度,旧账不愿还,旧账不愿讨,有的单位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得不到及时处理,有的甚至已成了悬案。这不仅给所在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三、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认清审计职能作用。宣传是发挥审计警示作用的手段,直接影响审计效果。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和目的,提高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认识。要让大家明白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重要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评价,而不是全部的经济责任。既要防止片面扩大审计作用,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又要防止审计无用论,认为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所能达到的力度和目标。宣传教育要报喜也要报忧,忽略成绩就不能推广经验,忽视问题就不能吸取教训,都会降低审计成效。

  2.强化组织领导,保证审计顺利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党委领导下,归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管理。在工作中要体现党管干部原则,这是审计工作经验的总结。联席会议要根据纪检监察和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经济责任审计初步意见,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向党委提出年度审计计划。干部管理部门要根据党委确定的计划,委托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并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考核领导班子紧密结合起来。审计组长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由单位分管领导担任,以便党委作出相应的指示,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审计部门要及时写出审计报告,以便党委掌握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正确结论。

  3.严格执行规定,按照审计程序办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受托审计,在审计程序上有一定的特殊性,要认真执行其特殊的程序。审计立项必须经党委审定,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后,要认真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进行审前调查。审计部门拟订的审计实施方案必须报单位分管领导批准,下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要求审计对象提交述职报告并附有关材料。审计中,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审计报告必须征求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党委的意见并盖章或签字,被审计对象可以申明并附不同书面意见。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必须及时、如实地提交审计报告,并按照党委决定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

  4.客观公正评价,防范审计工作风险。在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对审计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要准确把握审计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定性评价。要准确把握审计评价范围。凡审计项目确定的重点内容均要进行评价,凡审计过程未涉及的、评价依据不明确的事项应当回避,避免“审计越权”。要准确把握审计奖惩标准。实行严格的审计奖惩制度,对“精品”意识强、审计质量高的审计人员给予奖励;实施过错追究责任制,严肃追究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领导的连带责任。

  5.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审计规范体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行为,必须有一套约束和指导审计行为的规范体系。要建立健全审计法规,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随着形势的发展,《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的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应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要突出抓好审计规范化建设,尽快研究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要本着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定性和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按领导干部不同类型和层次,分别制定明细评价标准,量化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政绩,以统一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范围和内容,实现审计依据合理、责任区分清晰的目标。

  6.狠抓基础建设,提高审计业务水平。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改进审计人员作风,确保审计人员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树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良好形象。二是加大业务建设力度。加强教育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抓好现代审计知识、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及业务训练,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加快自动化建设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应用实用性经济责任辅助审计软件,推广计算机技术,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要把握审计时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任期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形式。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管理相结合,时机把握不好,会导致审计意见执行难,造成“审用脱节”。从形式上看,应以任期审计为重点;从实施上看,不应固定时间,以确保审计的实效性。通过任期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教育、提醒和纠正,可避免到离任时算总账。对拟调整换岗的领导干部,党委要及时指示审计部门提前对其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再作决定。对任期较长的领导干部,可结合平时的年度考核、班子考核、群众来信等情况进行审计。

  2.要突出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评价领导干部在财经管理上履行职责的情况,因而必须自始至终抓住经济责任这个重点进行审计,凡是与领导干部本人直接相关的经济事项都是审计的重点。对与领导干部本人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的经济事项应详查;对与领导干部无直接联系的经济事项、领导干部负主管责任的经济事项可以抽查。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适当扩大审计范围,通过全方位地审查了解,掌握审计对象的综合情况。

  3.要创新审计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手段,服务与监督并举,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制度的要求。要推行双向承诺制度,被审计单位要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向审计组作出书面承诺,审计组要对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向审计部门作出承诺。要提高审计效率,坚持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的威慑力;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方式相结合,力求形成多项审计成果;坚持现场审计与内查外调相结合,保证审计客观公正。要适时调整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待干部任期将满或即将调整时,及时整理拿出审计报告。

  4.要搞好审计评价。必须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要排除一切外来因素干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实事求是地评价功过是非。二是谨慎性原则。坚持是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多少就评价多少,并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或证明材料、资料;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未经过审计事项以及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的审计事项均不作评价;对因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原因或受审计手段的限制不能实施的审计程序,审计组应当进行客观公正的陈述。三是客观性原则。应冷静地分析,用已掌握的事实和数据说话,决不能主观臆断。

  5.要形成审计合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宽,工作难度很大。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都承担一定的职责,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把这项工作搞得扎实稳妥,卓有成效,各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审计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尽职尽责地当好骨干,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选派业务强的人员参加。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组织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整体效能,德才优秀的要列入重点培养使用计划,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有严重违纪问题的要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2.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知识问答。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