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计算机的出现使审计人员有了一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和减少误差的工具,也是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计算机是现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计算机是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手段。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分析,查询有关法规条例,分析审计资料,可以使用各种CAAT软件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其处理的财务数据进行验证等,利用审计软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还可以编写计算机程序对各种计算机管理的业务流程合规性、准确性进行核对。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手段也应由传统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过渡,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业务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审计工作面临信息技术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基层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程度大都处于较低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
硬件是计算机辅审计的物质基础,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经费都比较少,对硬件的投入相对较少,对仅有的设备管理也相对比较严格,致使部分干部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学习计算机的难度就增大,这就造成许多对计算机了解不多的审计干部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时间非常少,严重阻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速度。
二、软件建设方面严重不足
由于硬件发展的缓慢,导致软件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一方面,在计算机审计软件使用上,无力配备;另一方面,审计干部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培训力度不大,致使想学习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干部也没有机会学习。
三、办公自动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的基层审计机关还未建立机关局域网,无纸化办公就根本无从谈起,在部分已建立局域网的机关,由于干部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差,还不能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只是把计算机当打字机使用,起草、打印一些文件等。
四、辅助审计只是低水平
目前,基层审计干部在审计工作中,只能利用计算机打印工作记录、底稿、审计报告等文字东西,使这类文书达到了统一化、规范化。有部分干部利用Excel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查询一些法规、政策,提高了部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但与使用审计软件进行电子会计信息的审计,及许多行业现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收费和业务流程,根本无从下手。
造成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目前的低水平问题,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审计机关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大多数的县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分配给各部门的经费很有限,使审计机关无力配备大量的硬件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更没有硬件基础。
二、国家支持力度不够
从法律规定来看,审计机关业务受上级领导,在业务工作上,上级机关应该全力支持下级机关,而“金审工程”从2002年实施以来,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别的行业、部门信息化建设速度。国家也从未给基层审计机关下达过“金审工程”专项资金,由于经费的制约,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市级审计机关也才开始实施,县级审计机关根本无从谈起,有些县级审计机关经过多方努力,建立起机关局域网,但却没有能力配备审计署开发的软件,使网络化办公无软件支持,造成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基层审计干部结构不合理
基层审计机关,由于业务性强,干部流动性慢,大部分干部都是建局时进入的,基本都是会计专业的中专学历,而且现在大多过了四十五岁,还有近半数的军转干部,这部分人员,大都没有专业知识,自学能力不强,造成审计干部知识更新较慢。审计队伍老化问题十分突出,三十五岁以下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比例特别低,特别是法律、工程建设、计算机等专业的审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这就造成基层审计机关掌握较新专业知识和新技能的干部过少。
四、工资待遇的激励机制不合理
目前,审计机关的工资按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执行,造成收入高低只与工龄的长短和职务的高低有关。使许多干部没有动力学习新知识,学不学与收入没有任何关系,工作多与少一个样,有些年轻干部更无心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年轻干部正是经济负担较重的时期,会的多做的事就会多,花费的时间就更多,而这与不干事和少干事的收入有没有差别。审计机关的干部有很少能得到提拔任用为领导干部,这就造成审计干部没有学习的动力,精力不能集中于审计工作。
五、审计体制的不合理
由于我国审计机关是行政型的,各级审计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审计对象大部分也是同级的各个政府部门,利益关系错纵复杂,权力范围相互渗透,造成审计干部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大胆工作,受到各种制约,在审出问题处理时,大多不是政府领导干预就是局机关领导为协调好与被审计单位关系,而对处理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审计干部没有任何成就感,也就无心查清问题,更不会费时费力去学习新的审计技术。
针对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几方面原因。笔者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几条意见。
一、加快“金审工程”建设步伐
从国家审计署开始实施“金审计工程”已快7年时间,许多省级审计机关的“金审工程”也才开始试运行,还未能发挥其应有效益性、效率性。市、县两级的审计机关部分也是自己在单独建设,不能和上级和下级审计机关联网运行。而与此同时,如银行、地税、国税、电力、电信、邮政、烟草、交通、工商、公安、检察等的许多行业和系统,已实现全省或全国联网,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也已实现全省联网办公,医院整个业务和收费系统也早已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医疗保险资金、养老保险资金等许多社保资金也都使用计算机管理。市、县两级各部门、单位也都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由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各单位财务,而核算中心都是用计算机管理财务信息的。基层审计机关现在还只能接收原始的会计凭证和核算中心打印出的财务资料,没有能力去查证财务软件处理的过程是否存在作弊行为。审计机关已经不能适应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还是报着仅有的一些原始凭证在努力的查找着问题,这极大的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和准确率,也使审计的效益性无法体现。因此,要从每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可给予每个基层审计机关5-15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再根据财力给予一定的配套,对基层审计机关的“金审工程”予以财力支持,在现有基础上利用2至3年,全面完成硬件建设,再用1年时间从上到下实现全系统的联网办公和对各级会计核算中心的联网审计。
二、加大基层审计干部培训力度
基层审计干部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弱,而且以会计专业为主,大多只有中专学历,长期以来以实践为主,很少有深层次理论学习,更是缺乏先进审计技术的学习基础。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努力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每年都要对干部有计划的进行不少于30天的脱产强化培训,主要以计算机基本应用,数据库原理和使用,审计软件的运用知识等为内容。另外,上级机关在有些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较好的审计项目上,可抽调基层审计机关一些计算机基层较好的干部一起参与审计,通过审计实践学习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知识,为基层培训一批计算机审计的骨干力量,通过这些骨干再去培训、带会一般干部,努力提升干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
三、改革工资待遇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干部主动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审计机关目前急需改革工资待遇制度,打破只用职务和工龄决定收入多少的不合理制度,我们有审计专业的全国统一职称考试,可以将现有的考试进行细分,划分成计算机审计师、效益审计师、工程建设审计师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多种职称。并在现有工资制度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按取得的不同职称级别,给予较高的职称津贴,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津贴之间拉大差距,对于急需的专业审计人才可给予较高的职称津贴。鼓励每个干部努力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各类技术职称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对取得更高文凭和职称的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每个审计干部都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最新的审计技术;使每个人感到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通过全国统一职称考试,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己收入,使投入得到一定的物质补偿。
四、改革现行审计体制
这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也是最难采用的建议。人不但需要物质激励,也需要精神鼓励,每个有事业心的审计干部都有很强的成就感,而目前的审计体制,使基层审计干部得不到任何成就感,许多幸勤工作得到的只有委屈,这都是目前的体制所造成。按照我国的政体特色,结合工作实际,建议将现在审计机关体制进行改革,将经济责任审计职责分离到各级组织部门,由组织部门作为领导干部任用前的重要工作,将审计结果直接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其余的审计人员和职责划归到各级纪委,将纪委全部变为下管一级,本级纪委全体人员由上一级纪委管理,成为上一级纪委的派出机构,人、事、钱都由上一级管理,彻底成为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机构,这也将纪委的监督职能变成了日常化。使审计工作有了更高的权威性,使审计干部可以大胆的进行工作,依法进行处理,极大地减少了处理阻力,增加了审计干部的成就感,激发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
五、加强干部职业道德教育
人都是要有一点追求的,通过学习身边典型人物的事迹,引导审计干部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审计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坚持原则,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教育审计干部明确认识自己的职责,深刻理解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使审计干部都明白想当官,想发财就不要去干审计,做为审计干部就要为保护国有资产献出自己的一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最新的审计技术,纠正违规、违法行为,挽回国家财政损失才是做为审计干部的最高荣誉。只有每个审计干部有了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促进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变化,才能有效的解决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现状和审计工作存在的严重阻力。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