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定义内部审计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则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比较上述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二者对内部审计的目标、基本职能、性质等方面的理解有较大差异,从以上简单的定义对比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中外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和水平,而且中外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因而在内部审计的业务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是各有独特之处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和研究。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内部审计产生的准确时间已无从考,但我们知道国外在11~12世纪就已经有了“行会审计”。当时的行会,每年要召开几次总会,议事内容包括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会是行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在召开总会时将行会账户提交审计人员审查。审计人员审查的重点是作为受托人的理事在处理经济业务方面的诚实性。它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由于“两权分离”,即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
相比之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此项规定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 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审计署又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到1999年底,我国共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9万多个,配备内部审计人员24万之多,形成了包括由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
可以看出,中外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动因不同,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则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
二、内部审计机构
通常国外内部审计的形式有三种:由公司内部设置的审计组织进行审计、联合审计和由社会力量进行审计。这三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但仍以第一种为主,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审计人员对组织的忠诚,维护整个组织的利益,熟悉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等。联合审计虽较好地体现了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但在忠诚、保密等方面存在问题。
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形式通常是由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来进行,偶有部分事项会委托社会力量进行审计。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内部审计中,独具特色的“部门审计”占有重要位置。所谓部门审计就是“国务院和地方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管部门的审计”。这是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发展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创举。部门审计虽对国家审计来说属内部审计,但它对下属单位的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性质。这种双重性使它可以承担一部分国家审计机关委托的审计任务,并指导下属单位内部审计的开展。从我国近几年的实践看,部门审计搞得比较好、发展比较快,这不仅因为部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比单位内部审计强,更重要的原因是部门审计的特殊性使它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国家审计不能起的作用。部门审计在对下属单位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及加强本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
由于我国把内部审计部门定位于本单位、本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赋予了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地位,但由于主要负责人并不是一个很具体的概念,因此,在实践中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就出现了多种形式。
1、对审计委员会负责。采用这一形式的企业都设有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审核年度审计计划,决定重要的审计事项等。这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多采用此种形式。
2、对董事长或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受董事会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这种形式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大多被股份制企业采用。
3、对总经理负责。此种形式的独立性相对第二种要差一些,内部审计部门只能从事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和经营行为缺乏有力监督的地位,并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是法规所确立的,组织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而国外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与我国不同,是在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一差异主要与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有关。另外,很多国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要为CEO,董事长以外的其他经营管理者提供审计报告,大多数企业将内部审计视作企业的管理顾问,认为其具有管理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都会征求业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并且会从事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工作。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
国外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公司审计,其目标是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包括: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恰当,成本耗费是否有效,是否合理运用内部控制。具体内容有:公司计划、资本成本、现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股票交易。公司审计是国外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业务。
2、财务安全性审计。其首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控制。内容包括:资产确认及符合性测试、债权审计、流动负债审计、长期负债和或有负债审计等。
3、经营审计。国外的经营审计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经济性是衡量投入的标准;效率性是衡量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标准;效果性是衡量产出的标准。
其余还有制度评价与遵循,合同审计,信息管理审计和计算机安全性审计。由此可见,国外内部审计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泛、全面的。
我国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有:
1、财务收支审计。其目的是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和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断。所涉及的内容有:检查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合规;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安全与完整:检查会计控制的适用、有效与健全:检查经济业务、经济合同、财务收支的合法与合理。
2、经济效益审计。它是指评价所审项目是否经过慎重的选择,并评价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提供措施和办法,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所涉及内容有:检查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用、健全、有效;检查、评价和监督各部门、单位履行其职责,提高效能,实现目标;为企业领导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协助决策。
此外,我国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开展了形式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它是对企业的经营者向企业的投资者承担的责任,以及生产经营负责人向企业承担的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审计实践中,中外内部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1、国外强调检查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适当、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实现特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整,来纠正或防止错弊的发生。我国因基础较差,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尚未充分开展。
2、在财务审计方面,国外侧重通过对财务、会计及有关报告的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来测试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是否可靠。我国内部审计则侧重以直接方法来确定财务报表及其他报告资料的可靠性。
3、在经营审计方面,国外以对有关经营业务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重点,来提高经营业务的有效性。我国内部审计一般不以内部控制系统为重点,而是以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为线索,对业务事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四、内部审计的职业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
国际上权威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是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这是个世界范围的内部审计组织,该协会于194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后迁往佛罗里达州。该组织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开发署享有顾问地位,是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常任观察员,国际政府财政管理委员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团体会员。协会拥有200多个分会。
它制定了一套普遍运用的内部审计准则和自己的考试制度以及会员注册程序,从而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及时适应新的环境。它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培训和后续教育非常重视并有明确的要求。这些都为内部审计组织的发展和内部审计人员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我国于1987年成立了内部审计协会。并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于2003年4月12日发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1987年我国内部审计学会加入了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并在1997年与IIA签订协议,把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引入我国,这将有利于我国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内部审计队伍。
总的来看,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晚,但发展快,短短十多年中,内部审计人员已发展为24万之众。内部审计的迅速崛起,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稳步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也应承认,我国内部审计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
通过以上对中外内部审计制度的比较不难看出,中外审计界对内部审计存在着不同认识,中外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做法也不相同,但是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了解自身不足,从而努力改进以加快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