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在国企改制进程中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来源: 编辑: 2005/04/21 11:38:23  字体:
  国有企业改制的目的是适应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精神,树立发展意识,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内部审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它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保证与咨询两方面的作用影响企业改制活动的全过程,保障企业改制目标顺利实现和改制后企业成功运作。

  一、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中的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就其性质来看,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机构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在改进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它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与企业改制的目标有着相通性。内部审计应努力履行职责,以促进企业改制工作。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层次。企业改制过程中要求内部审计提供活动保证,以护卫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评价改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当国企改制的监督者和评价者。

  (二)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由于内部审计部门遵守最高客观性标准,它对机构的程序、风险、战略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内审部门在为企业内部改制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充当企业改制顾问,帮助改制企业构建健康的道德文化等方面享有独特优势。

  (三)提高内审成果的利用程度。对改制过程中查出的问题,应从体制上进行深入剖析,对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应从规律上寻找原因、从制度上去分析。健全管理机制,发挥审计在改制中的再控制作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倾向性问题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实现其职责的有关部门提出有效、具有前瞻性和有整改机会的审计建议,为企业改制充当参谋长。

  二、内部审计在国企改制进程中的具体作用

  (一)企业改制之前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改制前,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为改制工作的正式实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改制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开展改制前审计调查,为改制方案收集资料。在企业改制前,内审部门应根据企业改制目标、改制程序对企业改制前所处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必要的信息,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制定改制方案提供客观依据。一是对企业所处环境的调查。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并动态地掌握单位的各种情况的变化,内审部门对企业所处经济、社会、法律、生态环境及市场现状和市场发展前景的调查。二是对潜在纠纷进行调查。改制企业有可能存在涉及法律纠纷或逃废银行债务的事项,内审部门应对企业的担保诉讼事项、或有负债、潜在的法律隐患等事项进行调查。三是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调查。主要是通过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审查账务资料等方法,调查了解改制企业的家底,初步掌握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状况,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评价。

  2.协助进行改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确保改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对政策法规和企业内部经营比较熟悉的自身优势,在企业改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方面发挥参谋作用,为方案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基础。主要是审查企业改制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会使企业产生经济效应,达到预期效果,进而提高竞争力。帮助企业选择改革方式,防止盲目跟风。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应对国企改制过程进行全程审计监督,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1.构建审计防护网,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在改制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外部审计组织应共同检查与改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离这些规定的行为。这就要求内审机构通过审计监督,重点关注国企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处置环节,查处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隐匿、转移或非法处置国有资产及随意核销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促进国企改制健康运行。对发现的问题应予以揭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意见和建议,防范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沟通,完善方案,保证改制进程

  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及成本效益性,根据调查信息形成的改制方案不可能是最佳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与实际经济活动不尽相同的情况,同时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企业及时掌握情况,完善改制方案,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应利用接触对象层次多、范围广的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信息传递者作用,把企业部门和职工的问题与意见客观、及时地反馈给企业改制小组,同时将有关的政策法规及改制意图、程序、方法下传给职工。发挥内部审计为改制工作充实信息、完善工作思路、争取职工支持等方面的作用,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三)企业改制之后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改制的终极目标决定了改制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判定改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内部审计在评价、鉴定改制效益性及协助完善治理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构造、选择评价体系,衡量改制效益

  企业改制后,内部审计应承担评价改制的效益、效果、效率的职能。但在改制效益审计中,评价企业改制后有否效益、效益大小的标准未统一,因此内部审计任务之一就是构造或选择适合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借以对比分析企业改制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改制的效益性进行总体评价。

  评价的范围既包括财务效益也包括非财务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内审部门应对改制后企业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与企业历史业绩进行比较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资本成本的节约、资本结构的改善,能否产生经济的规模效应及企业的优化组合,通过判断改制预期目标和初始动机的实现程度来评价改制的效益性。

  2.把握审计走向,完善治理机制

  随着改制后企业民主制度、环境意识的逐步完善和加强,效益审计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内部效益审计的任务是与政府效益审计和独立效益审计共同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效益审计体系。审计目标也由单纯的以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结合、近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相互支持、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互协调的审计整合机制。效益审计会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的基础上,向环境审计方向拓展。

  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如国际上通行的 COBIT)是公司法人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改制后的企业初步构建了公司治理机制,内部审计师应努力提高审计治理能力,跳出传统审计范围,将内部审计功能延伸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层次上,强化内部治理审计,协助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建设,进而完善“三权分立”的公司治理机制, 为企业实现有效治理提供帮助。

  三、创新方法、拓展领域,提升内审服务企业改制的功能

  (一)创新审计方法,提高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要在服务企业改制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创新审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

  1.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内审人员必须抱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更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了解管理高新技术、先进信息网络知识,掌握审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素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增强内审为企业改制的咨询服务功能。

  2.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能力

  内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绕过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技术,发挥计算机在评价治理风险和控制方面的高效作用,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促使审计手段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3.提高协调服务能力

  内审人员应掌握必要的交流技巧,尤其要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围绕企业改制目标,提高组织活力,充当企业改制润滑剂,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内部各种资源要素的作用,促使企业改制工作协调、高效进行。

  (二)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

  企业的内部审计应着眼于服务功能,适时地调整工作重点,将其服务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展到改制风险审计、改制环境审计等方面,以拓展、提高内部审计为企业改制服务的范围与层次。

  1.改制风险管理审计。内审部门通过识别、分析、评价企业改制的主要风险因素,测试、评定控制弱点和风险范围及程度,以风险为基础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担任收集信息的风险侦探角色,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进而评价在改制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能力,做出减轻或避免改制风险的建议。

  2.改制战略审计。内审部门通过扩大视角,将审计工作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对改制战略的规划、设计、执行、管理及其效果实施连续、动态的控制、审查及评价,使之与企业的改制目标相衔接,保证改制后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

  3.改制环境审计。改制中,内审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所提供的有关环境状态(包括健康、安全)的变化状况和程度的分析,在改制企业造成环境危害的可能性、负面影响、形象损失等方面向企业管理当局和环保部门提供有用信息,评价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环境保护效果和环境风险,进一步提出健全并加强环境管理系统以及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

  4.改制舞弊审计。舞弊是指以故意欺骗为特征的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从而使舞弊者获取个人利益。内审部门应拥有或获得充分的知识,坚持专业谨慎性原则,发现、查找改制中的舞弊迹象,进而评价舞弊风险并实施审查。它要求内部审计要特别关注改制中容易发生舞弊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必要时进行后续跟踪审计,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

  5.改制业务延续审计。企业改制进程中,最容易发生业务中断,给企业造成重大打击。内部审计应对机构处理业务中断的准备情况做出实时、联动评价,特别关注业务恢复计划、功能修复程序。把工作领域深入到生产、技术及经营的主要环节,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持续跟踪,采用检查、分析等方法,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改制进程中企业运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预防突发事件,从而防范于未然,帮助企业在改制中维持持续经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吴淑琨。公司治理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1999.

  [4]王彦康。浅议内部审计的性质[J].中国内部审计,2004,(4)。

  [5]李嘉明。论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发挥[J].审计研究,2003,(3)。

  [6]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4)。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