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03年7月,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要实行财政财务的真实合法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逐步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可见,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广泛开展为期不远了国审计人员能胜任得了吗?我们该怎么办?
一、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审计人员的高素质要求
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和环境效益审计,其目标是对公共资源管理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出评价。经济效益主要是所得与所费之间的比较关系或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这虽然与会计的研究对象——财务活动或资金的运动联系非常紧密,所需数据大部分直接来自财务信息或通过调整、计算而得到,但需要运用大量的经济学知识和工程学知识,尤其是技术经济学的知识,如NPV、IRR等方法的运用。社会效益主要是指投资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影响的。显然,对其进行评价,需要运用大量的社会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数学等知识。环境效益是投资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问题的。必须熟悉和掌握资源学、生态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总之,投资效益审计属于全面的高层次的审计,它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但不局限于财务审计。既要查处问题,又要宏观分析问题;既要查合法性、合规性,又要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还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因此,投资效益审计人员除必须具备娴熟的会计学、审计学、财务学方面的知识及丰富的审计经验外,还需具有社会学、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环境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因而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进行效益审计的必要条件。
二、我国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人才为主,比重达65.55%,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仅占13.13%,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整体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如下:
(一)知识结构单一。我国的审计工作开展相对较晚,尤其是效益审计,由于体制及思想重视不够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更是非常缓慢。短暂的发展历史,使得我国的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而从事财务审计有财会知识、审计知识就基本上能够胜任,这样,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一般就直接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中产生,或招聘会计、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其结果必然导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尽管近几年来,审计部门已经开始招聘少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审计队伍,但相对于效益审计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二)业务水平不高,经验不够丰富,无法胜任复杂的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工作。短暂的审计工作开展史,及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加之当前审计人员地位不高、审计独立性不强,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审计人员没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水平,没有机会参与大型的工程项目的审计,使得审计人员得不到各种类型的审计锻炼,审计经验欠缺。这样,面对大型的、复杂的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由于业务水平低下和审计经验的不足,审计人员只能望而兴叹,或是硬着头皮干,其审计质量可想而知。
(三)经验交流不畅,审计人员相互封闭。在我国,封建保守主义思想对国民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审计人员严守自己掌握的各项审计新技术、保密自己拥有的审计经验,或者因为交流渠道的欠缺,而没法通过有关的渠道和手段与同仁进行良好的交流。审计人员相互封闭,使得有效的审计经验与审计新技术得不到及时传播,产生不了扩大效应,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四)审计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广度和力度的加大,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金钱万能的思想也正快速传入我国,而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相关法律措施不完善,对人民的思想引导严重不够,使得部分审计人员崇尚金钱万能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审计人员丧失了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对现有的在职审计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
现有在职审计人员是进行效益审计的主力军。他们拥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和娴熟的会计学、审计学知识,从事审计工作是他们的事业,因而有动力、有时间、有义务去做好审计工作。为此,为了使现有审计人员胜任效益审计工作,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多种途径,抓好在职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多样化、创新方法的训练,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效益审计发展的需要。
这里特别要强调,切忌培训的形式化和走“过场化”。这是当前审计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严重弊病,一定要切实改变,从严从紧抓好培训工作。
(二)广泛引进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
效益审计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不断膨胀和国家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及环境污染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威胁的矛盾发展中,公众和立法机关要求政府加强对所使用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提高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而更好地履行对公众和立法机关所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显然进行效益审计已是大势所趋。
2003年7月,我国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今后五年,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要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步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审计机关必须大量引进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统计学等专业人才,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尽快与审计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三)建立效益审计专家库,有效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
审计经费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审计队伍对工程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引进规模,同时从人才的有效使用角度来看,也没有必要审计需要哪方面人才就引进哪方面人才。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即在效益审计项目需要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审计力量配置问题,一来可降低行政成本,二来效益审计人员组成的多样化比知识的全面化容易达到,而且现实得多。可通过设立效益审计专家库,储存曾参与过大型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各类技术专家的相关信息,以备后用。
(四)加强效益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效益审计尤其是公共工程投资效益的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人员一般职位层次较高、掌握着一定的实权、关系面广,而且形成了一条牢固的从上至下的利益链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压力,遇到各种巨额利益的诱惑。这样,如果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差,就会屈服于各种压力和诱惑,由其做出的审计结论当然就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且比真实情况要好得多。
为此,必须对效益审计人员形成制度化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对效益审计人员进行专门的道德教育并需通过严格的考试,以加强效益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的毅力。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在审计中遇到问题时,才能不论涉及到谁,敢于碰硬,敢于一查到底,排除任何干扰;遇到巨额利益的诱惑时,才能廉洁奉公,拒绝贿赂,坚决抵制诱惑,以高尚的道德审计到底。也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爱岗敬业,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设立专门的交流渠道,扩大审计经验和审计新技术的影响作用。
在国内,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交流渠道,如由各地区审计学会成立一个部门或办公室,专司审计经验、审计新技术的学习和交流,定期举办投资效益审计方面的研讨会,开展经验交流,产生审计经验和审计新技术的扩大效应。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定期选配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远赴英美等效益审计开展得较好的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获取有效的审计经验,来促进我国效益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俊芳、吕文基,《经济效益审计》,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
2.罗美富、李季泽等,《英国绩效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
3.时现,关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4.汤晓燕,效益审计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浙江审计》,2004年第11期。
5.李厚琼,当前开展效益审计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审计》,2002年第3期。
6.刘英来,效益审计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
7.刘善法,如何开展公共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审计月刊》,2004年第10期。
上一篇: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探讨
下一篇: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课题的思考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