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试论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模式

来源: 胡洋 张玉红 张卫国 编辑: 2008/07/30 11:23:26  字体:

  任何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审计监督、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加强效益审计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及客观存在必然性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报告,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审计仅停留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基础上,通过查错防弊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组织发生重大变革,在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产关系也表现的更加错综复杂。目前,在我国所推行的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营管理落后,损失浪费惊人,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重视科学技术外,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效益”的管理意识,保证经济活动有着较高的效益。

  其次,是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它不应局限于财务审计的范围,而应扩展到生产、计划、质量、决策诸方面;不应只注重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中、事前审计。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还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再次,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权力下放,增强自主经营权,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宏观调节机构尚不健全,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容易造成比例关系失调、计划失控、行为越轨等现象。因此经济越发展,就越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以保证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与合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以减少损失浪费,挖掘内部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一个审计项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直接影响着审计的范围、内容、所需证据类型、审计方法与技术手段,以及审计结论的表达方式和最终的处理结果。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管理绩效,其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为立法机构和政府提供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执行有关政策、有关财政财务和资源管理绩效的独立的信息、咨询和建议,同时,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也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要求。从审计机关成立起,我国的经济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经济秩序中还存在比较混乱现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作为经济生活的“卫士”,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发挥着查错纠弊的作用,揭露和查处了被审计单位一大批问题,收到很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单纯揭露财政、财务收支中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人大、政府的决策需要,不能体现审计监督的高层次作用,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不仅要揭露和披露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分析原因,对问题的纠正提出建议。只有围绕经济效益的情况去查问题、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去研究解决的办法,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才能为政府提供决策的参考。

  二是确定被审计者的公共经济责任,并为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出建议。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行经济效益审计,要搞好三个方面的结合。第一,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理念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相结合。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对被审计对象本质特征的抽象反映和高度概括。提出了国家资金如何用得少、用得好、用得值的问题。我们抓住这几个关键,可以明确地去查找、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在这几方面表现的明显特征,使审计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审计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第二,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思维模式与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确定相结合。经济效益审计要明确回答被审计对象是否以正确的方式行事,是否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借助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确定审计对象有哪些经济责任、怎样履行的经济责任、结果如何这样的思路,并围绕这三个方面,确定审计程序,收集资料、证据,进行评价分析,从而提高审计行为的科学性和效率性。第三,把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操作相结合。如审计标准的确定,调查、访问、座谈、统计分析等非财务性资料查证方法的应用,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等,这些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都有助于丰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提高审计的质量。

  三是确定并分析显示政府项目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或者政府部门整体改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第一,经济性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少支出;第二,效率性指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即支出合理;第三,效果性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即支出得当。这三者各具特殊意义,既不互相取代又不孤立存在,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必须从以上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性的立体思维,进行客观公正的全方位审计。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模式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

  经济效益审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府管理水平而开展的。其目前所处的环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特征,决定了政府审计机关的任务繁重,目前尚不能对所有纳入监督范围的单位都进行审计,只是将重点与覆盖面结合起来选择财务审计对象的。二是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在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仍占有相当比重,以浙江省为例,2001年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仍占34.6%,全国2002年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奖资金、科技三项费、增拨企业流动资金等非公共支出占4700多亿元。三是我国的审计机关是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审计机关的工作目标与重点要服从于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四是审计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是直接作出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此外还通过审计报告中所提建议和审计结果公告来督促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

  1、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由于公共资源用途广泛,政府部门职能不同,审计机关要从实际出发对每项效益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作出适当的限定以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审计结果。从目前状况看,可以选择一项财政专项资金和重要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专项效益审计,并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某一力一面有所侧重,把效益审计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真实、合法、效益的检查和评价。因为这些资金和项目具有财政投入大,政策性强,容易得到社会关注的特点,有的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由此入手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更能取得新效果,取得新突破,摸索积累新经验。

  2、确立审计评价标准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审计项目实际情况,需要对审计评价标准进行必要地拓展和修正。如果项目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就不能实施效益审计。合适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可靠性、客观性、有用性、易懂性、可比性、可接受性等特点。我国公共部门数量众多、类型复杂、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加之长期忽视管理工作,没有建立起完整、严密、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这给开展公共部门效益审计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被审计单位、不同的审计目标,对效益审计评价体系进行开发,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要围绕选用的有关指标。如:总体评价类指标、人力资源类指标、经费投入类指标、资产负债类指标、收入基金类指标等,搜集数据和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揭示问题,为审计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3、编制审计计划

  (1)概况了解。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的概况的了解,不仅仅是在受领审计任务后才进行,而是在日常工作中都要开展。了解的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如关于收入、支出、资源、资产方面的财务资料和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活动及其面临的限制;目标资料,如方针目标和优先项目、经营目标活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相关评价。

  (2)记录整理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概况的每次调查了解,都要进行及时记录、分类和整理,并记入审计档案,以保证审计档案信息的新颖性。在记录和整理时,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

  (3)编制部门效益审计计划并逐年修订。部门计划是效益审计计划的核心,包括效益审计的主要方面,每次审计的主要内容、重点及时间、人力安排。计划应简要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调查的战略设想以及对经济效益风险和审计风险的评估,计划实行年度检查和年度滚动,并提交上级管理部门。

  (4)总体计划。是协调和控制各部门效益审计的大纲,保证各部门效益审计计划的协调平衡。

  4、实施审计

  (1)初步检查。通过进行初步检查,确定充分检查是否必要。初步检查要求尽可能省时和简练,结束后审计人员应提交一份说明初步检查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主要发现、经济效益风险、需要进行充分检查的方法、计划、预算和时间安排等内容的报告。

  (2)充分检查。充分检查并不意味着检查的对象和内容无所不包,在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应考虑相关性和有效性。

  (3)审计取证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效益审计在搜集证据过程中除运用了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调查和统计分析是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方法。但不论审计人员决定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原则。

  (4)审核。分为主审人员的审核和处室领导的审核。主审人员的审核主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审核不是简单地重复审计人员的工作,要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证实作用:审计项目已按批准的计划进行了完整彻底的检查;没有遗漏任何重大事项;审计结论是建立在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的,是正确和合理的;各种汇总资料和相关数据是正确无误的。处室领导的审核主要对主审人员审核工作的恰当性进行审核,保证审计证据的范围和性质能对审计结论和建议起到支持、证明作用。

  5、提交和公布审计报告。效益审计报告通过以下阶段形成:组织报告大纲;撰写报告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和审定;送给有关人员。效益审计报告要做到:行文简练;结构严谨、清楚;用语通俗、准确,直接了当、不模棱两可;内容有层次,重点突出;在审计证据信息使用上注意有效性、充分性和经济性,善于运用实物证据和事实来增强对揭露出问题的说服力。

  总之,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完善我国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速经济发展进程都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广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日程会越来越近。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