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2002-09-02 11:21 来源:温素彬

  一、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变革

  1、对财务本质的重新认识

  传统经济模式下,人们对财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形成了货币收支活动论、分配关系论、资金运动论、资本要素配置论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财务的特征,对财务管理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运作方式、分配模式等都将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财务已经不仅仅是“分配关系”、“资金运动”等,而应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认识它,即财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资源配置,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资源所进行的配置。

  2、财务主体的变革

  传统经济模式下财务主体通常以企业边界为限,企业实体成为财务主体的直接表现。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企业边界变得模糊。动态联盟、虚拟公司等新的企业形式的出现使财务主体在网络的背景下开始虚拟化、动态化,甚至不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仅仅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利益相关者的意识中。新经济时代,科技、信息、知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条件已经不再适用,财务主体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也不再仅仅是通常所讲的投资者,财务主体更多地被解释为“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项合约”,知识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构成了财务主体。

  3、财务目标的变革

  关于财务的目标,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们知道,经济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从这一点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本身并没有错误,关键问题在于应选择何种模式来计量和考核这种目标。“目标”是对行为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它应具备概括性、明确性和可考核性的特点,否则,这种目标的确立就是失败的。所以,现阶段是否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新经济条件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员工成为企业的平等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既是合作者又是利益的对立着。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些人是并列的经济主体,其经济利益是同质的,所不同的仅仅是与企业所建立的契约形式不同。从理论上讲,企业的利益是组成企业的各主体利益的综合表现。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构成了企业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新经济时代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应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从实现形式上看又可划分为“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两大目标。企业增加值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新增价值,从价值构成上看,即V+M,它是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经营者、员工等的利益源泉和基本保障。增加值分为有效增加值和无效增加值。有效增加值是指通过市场交换或企业分配已实现的增加值,无效增加值是指虽然消耗了社会必要劳动,但不能被社会所承认,其价值没有实现的增加值。只有有效增加值最大化,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更多的有效社会财富,才能有足够的新增价值供利益相关者进行分配。“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两大目标分别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反映了对财务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两大目标的同时实现才能保证相关者利益的顺利实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4、财务内容的变革

  新经济条件下,一种崭新的“泛财务资源”理论正在形成。所谓泛财务资源是针对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从形态上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硬财务资源包括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等;软财务资源包括市场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这一理论的提出,将导致财务管理的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1)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是新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2)投资管理的扩展。新经济时代,企业投资战略将作出重大调整。大批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智力资本投资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由于期望的高投资收益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更加重要。(3)资产管理的扩展。知识资产成为新经济的主要资产,因而将成为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应在知识资产的管理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如知识资产的筹集、运作、保值、增值和效益方面的管理等。(4)收益分配管理的扩展。新经济时代按劳分配的形式将发生很大变化。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人力资本最大者将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治理权,也同时拥有企业最大的剩余索取权。“按贡献分配”将成为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设计报酬计划将是财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新经济时代由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有大量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会计账面价值大相径庭。公司估价理论和方法是现代财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财务评价的变革

  与新经济相适应,财务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应进行系统性重构。初步构想如下:
  
  第一层次为财务基本目标评价。按照“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的财务目标,通过有效增加值、有效增加值率、资产增加值率、增加值分配结构比率、资产增加值率分解指标、社会贡献率等指标反映。以制造业为例:
  
  (1)有效增加值=营业收入-配比性中间消耗
  
  (2)有效增加值率=有效增加值/营业收入×100%
  
  (3)资产增加值率=有效增加值/企业平均资产总值×100%(按照新经济的要求,企业平均资产总值应包括知识资产的价值。)
  
  (4)增加值分配结构比率=各利益主体已得增加值分配额/有效增加值总额
  
  (5)资产增加值率分解指标=有效增加值/企业平均资产总值=净利润+知识资产报酬+利息+生产税+所得税/平均资产总额(包括知识资产)={[(净利润+知识资产报酬)/所有者权益(包括知识资产)]+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权益比重
  
  第二层次为分项目评价。分项目评价主要按传统的财务分析内容加以评价,主要内容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动能力等评价。评价内容上同样应增加对知识资产的评价,如知识资产增加值率、知识资产利润率、知识资产周转率、知识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第三层次为财务预警分析。新经济时代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财务预警分析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积极建立系统的财务预警系统,包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财务预警标准设计、财务预警评价方法等。
  
  第四层次为财务成长能力分析。财务成长能力分析是一种趋势分析,它以历史资料为依据,采用趋势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可通过财务指标平均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标准差等指标反映。
  
  第五层次为财务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一直是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时代,财务评价内容更加丰富,评价指标体系也更加复杂,综合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众多的指标虽然能全面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指标间的矛盾和信息重迭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削减都将成为财务综合评价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6、财务方法的变化

  新经济时代,高科技的广泛渗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数据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方法的使用更加简单,计算更加精确,各种科学量化方法将得到进一步运用。定量预测方法、风险分析方法、滚动预算方法、财务控制方法以及包含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将得到重视。同时,新经济是技术和制度双重创新的经济状态,仅仅有科技硬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软环境,“人本财务”将成为新经济的重要财务特征。从企业角度看,以和谐的关系整合企业内外的人和其它资源,是新经济的生存环境,诸如人本管理方法、伦理管理方法、道德管理方法等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新经济环境下的责任会计模式

  新经济对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实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的管理和决策作用日显重要。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责任会计进行初步构想,提出了一种新的责任会计模式——一增加值责任会计。

  1、增加值责任会计的目标模式

  根据前文分析,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表现为企业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又反映为“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和“增值分配均衡化”。责任会计是责权利相结合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所以责任会计的目标就是通过建立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统一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促进各层次、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相互协调,调动各层次、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其直接目标就是通过有效增加值的生产和分配机制,实现企业财富的不断增加。

  2、增加值责任会计的会计主体

  按照目标要求,在确立责任会计主体时,并不一定将责任会计主体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资金中心”,可以在现有的组织结构基础上,按责任单位确立责任会计主体。从理论上讲,将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资金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晰范围、明确责任、突出重点,但实践中往往存在下述问题:第一,不符合企业实际。企业中任何一个部门都在发生成本费用,都在占用企业资金,都应该为创造企业财富而负责,很难分清成本、利润、资金分别由谁负责。第二,这种划分往往不能对责任中心进行全面考核,导致责任中心片面地履行单一责任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所以,每个责任中心应是一个完全的责任单位,按照分权管理模式,可划分为管理部门责任单位、业务部门责任单位。管理部门责任单位主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软环境负责,如企业管理结算模式、企业战略、重大决策、企业生产结构等问题,所以管理部门责任单位主要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业务部门责任单位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负责,概括地讲就是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的“有效增加值”。所以,如果划分责任中心的话,可以将业务部门确定为“增加值中心”,该中心不仅对中间消耗负责,而且对增加值负责,各责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即企业的增加值。将业务单位确定为“增加值中心”有利于保持责任中心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另外,在生产多品种的企业,可按产品结构实行事业部制,每个事业部就是一个“增加值中心”。

  3、增加值责任会计的结算模式
  
  结算模式主要包括结算方式和结算价格。第一,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虚拟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的银行结算模式已经成为可能。因为内部结算并不需要真正的现金流动,只是起到结算和核算的作用,所以,在选择责任会计结算方式时,可在企业内部设立“虚拟银行”,实现“网上结算”。第二,责任会计的本质是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展开市场竞争,所以,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应以市场价格为主要标准,没有市场价格作为参考的,可采用成本加成法或供求双方竞价的方式确定。这种做法在一些企业已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无效增加值否决制度

  邯钢经验之一是成本否决,即成本控制与收入挂钩。从企业目标——有效增加值出发,笔者认为应制定“无效增加值否决制度”。无效增加值虽然消耗了社会必要劳动,但不能被社会所承认,其价值没有得到实现。责任预算的编制和业绩考核都应按照有效增加值进行。对于无效增加值不仅不能确认为业绩,而且还应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因为无效增加值不仅耗费企业资源,而且占用企业资金。无效增加值否决制度否决的是无效增加值,对于有效增加值,责任单位则享有相应的收益。这种制度的实施将形成“市场——销售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的市场需求“倒逼”机制和连锁反映,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关注市场变化,而不仅仅是销售部门。责任单位为了提高本部门的有效增加值,除了关注市场情况外,还必须努力降低中间消耗,不断提高生产或服务质量,在转移价格上取得优势。所以“无效增加值否决制度”将成本、质量、效益、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使责任单位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比“成本否决”更为全面。

  5、有效增加值分配制度

  有效的奖罚制度是责任会计顺利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奖罚制度应与责任或目标直接联系,实行“有效增加值分配制度”。简单地讲,就是按照企业的有效增加值,扣除税费等法规性支付、利息等财产性转移支付等必须支付后,确定增加值分配率,根据该比率和责任单位的有效增加值计算该单位的应得收益。计算公式如下:某责任单位的应得增加值=该单位的有效增加值×分配率。这样使责任单位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收益与本部门的有效增加值密切相关,并且更容易接受相应的奖罚。

  6、增加值责任会计核算模式

  由于采用了与现有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指标,所以,“增加值责任会计”宜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财务会计不做变动,责任会计采用“增加值会计”核算模式。与财务会计不同,“增加值会计”以“有效增加值”为损益核算的结果。从核算内容上看,“增加值会计”主要分为增加值核算和增加值分配核算两大内容。其中,增加值核算又分为中间消耗核算和收入核算。基本核算公式如下:(1)从增加值的形成看,有效增加值=收入-中间消耗。(2)从增加值的分配着,有效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营业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