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二)

来源: 当代财经·计小青 编辑: 2005/08/31 08:46:47  字体:

  四、财务呈报管制的原则

  1、采取“充分程序”,为各利益集团提供一个公平博弈的场所,由于管制者也是具有个人利益的“经济人”,而且管制者并不拥有完全信息。因此,他们也就无法知道如何计算出相互冲突的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和管理者所需信息的最佳均衡点,从而管制规则的选择应被看成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的过程,而不是精确计算的过程(Scott,2000)。如果要使博弈的参与者们接受管制,必须使他们感到这一程序是公正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战略至少有机会实施。如果参与者们感到他们的观点会被考虑的话,他们接受新准则的意愿就会提高。因此,在进行财务呈报管制时引入“充分程序”,实际上是协调相关各方利益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

  所谓“充分程序”,是指通过增加管制机构的广泛代表性、举行公开听证会等形式以保证管制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一种管制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相关利益集团有机会表达不同的观点,并体现了公正法律程序的思想,实质上是为各利益集团提供了一个公平博弈的场所。一方面,反映投资者利益的管制规则能维持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参与;另一方面,反映管理者利益的管制规则能减少管制的执行成本。因此,经过“充分程序”后最终出台的规则就能体现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妥协和调和,从而提高其被接受的程度。同时,由于听证是管制机构收集信息的一种主要机制(史普博,1999),因此,举行听证会还可以降低管制者搜集信息的成本,从而降低管制成本。

  2、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众所周知,在信息提供方面,市场机制比行政配置更具优势,因此,管制者应当运用市场机制实现管制的目标(史普博,1999)。财务呈报管制者在进行管制时,应当考虑到市场中存在促使管理者生产信息和投资者搜集信息的自发力量,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领域加强管制,而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轻的领域放松管制。也就是说,管制者应因势利导,划清管制可能发生作用的领域和管制不适合介入的领域,以减少对管制的需求,节约管制成本。

  3、坚持决策有用性原则。与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多种多样,但过多的信息披露会增加企业的披露成本和投资者的分析成本,因而在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下,通常不可能要求企业披露所有信息,而是提供那些与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管制者在制定准则时应考虑新准则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4、减少信息不对称。市场力量会促使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也会促使投资者去搜集信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力量并不能保证产生数量合适的信息。因此,管制者最终必须以减少资本市场和管理者劳务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为管制的标准,因为这时投资者将视投资活动为“更平等的竞技场”。这将扩展市场深度,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在市场的正常运行中产生社会收益(Scott,2000)。

  5、应关注管制的经济后果,对管制的效果进行跟踪研究,并不断修正和调整。财务呈报管制会产生经济后果,Beaver将其总结为:(1)投资者和其他人之间的财富分配;(2)所招致风险的累计水平和个体间的风险分担;(3)对资本形成速度的影响;(4)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5)用于披露的生产、鉴证、传播、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资源;(6)用于披露管制的开发、执行、生效和诉讼的资源;(7)民间机构用于搜集非公开信息的资源。这说明管制者必须认真考虑管制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并在管制实行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测度。当然,管制的许多潜在后果都是难以评价的,如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管制者可以因此而不考虑管制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应该通过对许多替代方案的研究来间接地反映管制的效果,如考察管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除了上述原则以外,管制机构在进行财务呈报管制时,还应以以下理念为基础:只有在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才推行管制规则;在实施新的管制规则时最小限度地减少对现有惯例的破坏;回顾并修正(如有必要的话)过去的决策。

  五、财务呈报管制的效果:两种评价方法

  1、管制效果的规范分析。所谓管制效果的好坏,其含义是:在某一产业部门可观察的经济行为中,有多大部分是只能由管制来加以说明的(Stigler,1962)。从理论上来说,财务呈报管制的效果(E)=财务呈报管制的收益(I)-[财务呈报管制的直接成本()+财务呈报管制的间接成本()]。只有当E>0时,管制才是必要的。其中,财务呈报管制的收益是指因进行管制而减少的市场失灵程度,包括因进行管制而降低的私人信息搜寻成本和市场甄别会计信息的成本;由管制机构统一进行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供给而产生的职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好处;因增强了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可比性而减少的破译公司信息的高成本。

  财务呈报管制的直接成本包括:管制机构的运行成本;公司的遵循成本;监督准则执行情况的成本。财务呈报管制的间接成本包括:企业因管制而改变了投资、生产以及融资等决策而产生的成本;各利益集团对管制进行游说的成本;由于增加披露而造成的对会计师和公司提出诉讼所造成的损失;由于契约刚性而产生的重新商定契约条款的成本;当准则制定是为了强制达到会计及报告中的一致性时,管理者提供信号机会减少而带来的损失;管制机构决策失误产生的成本;由于披露专有信息而造成的竞争优势减少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无论是财务呈报管制的收益,还是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难以精确计量。因此,我们不能依赖上述规范方法来测度和评价财务呈报管制的效果,必须寻找一些替代变量,间接地测度财务呈报管制的效果。

  2、管制效果的实证分析。会计学者们一直试图通过评估财务呈报管制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效应来检验其效果。这些研究是基于以下的逻辑进行的:如果某一管制确实增加了信息量,投资者就将改变对企业的风险及预期投资报酬率的评估,因此,企业的证券价格将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即认为证券价格影响是资本信息、资源配置、财务分配和成本等财务呈报管制经济后果的综合表现(Beaver,1999)。但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并不是衡量财务呈报管制效果的合适变量,换句话说,没有价格影响不一定就是管制不当,而有价格影响也并不足以证明管制的价值,必须谨慎地解释这些影响。

  Stigler在《证券市场的公共管制》一文中提出了如下方法来检验管制的效果:在管制实施前后,投资者的境遇有无区别?投资者的境遇变化以其投资报酬率和收益风险(价格比率的方差)进行衡量。他以美国1923-1927年所有首次发行价值超过250万美元的工业股票和1949-1955年所有首次发行价值超过500万美元的工业股票为样本,计算了投资者在这两个期间的投资报酬率和价格比率的方差,发现前者并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20世纪20年代价格比率的方差要比50年代大得多。Stigler由此得出管制无效的结论,他认为方差的显著降低是以排斥风险较大或经营非常成功的公司为代价的。但一些学者对Stigler的解释持有异议,他们认为管制虽然没有提高新发行股票的报酬率,但减少了股票收益剧烈波动的风险,因此,管制确实能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Stigler还提出各时期证券价格的相关性也是衡量管制效果的一个变量,管制后的价格相关性如果比管制前高,则管制是有效的。

  本文认为,可以用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与净利润等会计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来衡量财务呈报管制的效果。原因如下:财务呈报管制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及时地披露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即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那么,如何衡量企业所披露的信息是否达到了上述目标呢?假定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因而市场能辨别信息的质量。由于会计信息和其他类型的信息相互竞争,如果市场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较高,那么,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将更大程度地依赖会计信息。也就是说,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较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与净利润等会计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就较高;反之则较低。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与净利润等会计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可以用它来间接衡量财务呈报管制的效果。

  六、结语

  在私人产权条件下,财务呈报管制内生于市场力量多方博弈的过程,是“被管制者寻求”的管制,也只有内生性的财务呈报管制才具有自我实施的激励,才有可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达到管制的目的。换言之,只有“被管制者寻求的管制”,才有可能是有效的管制。

  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转轨国家而言,由于缺乏一种比较完善的产权基础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经营行为更多是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利益,因而不可能内生出有效的财务呈报管制规则和制度,即使国家单方面通过模仿或移植而建立一个外生性的财务呈报管制制度,这样的管制也会由于缺乏自我实施的激励而归于无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而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呈报管制制度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讲过程。

  [参考文献]

  [1][美]G·J·斯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

  [2][美]丹尼尔·F·史普博著,余晖等译。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9.

  [3][美]罗丝·L·瓦兹,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等译。实证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美]威廉·H·比弗著,薛云奎主译。财务呈报:会计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加]威廉姆·R·司可脱著,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陈冬华。网络时代会计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与市场化[J].会计研究,2000,(2)。

  [7] Okcabol,Fahrettin,1989.Regulation and accounting practce:an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SEC mandatory reporting requirements.PHD paper.

  [8] Haselkorn,Michael,1981.APB Opinion No.8 and fluctuation in pension expense:a case study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PHD pap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9] Seaton,LLOYD.Ⅲ,1991.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regul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employer‘s accounting for pensions.PHD paper,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10] Lin,Wenshan,1994.Accounting Regulat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capital markets:an empirical study of Accounting Standard SFAS.No.87,PHD paper,Univcrsity of North Texas.

上一页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