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净值报酬率也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公司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它的因素分解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中发现影响目标实现的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营管理,提高公司整体竞争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财务依据。
目前对净值报酬率的分解一般采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做法,即:
净值报酬率=利润÷所有者权益总额=(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这一分解结果表示:影响公司净值报酬率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销售利润率,即公司销售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大小;二是总资产周转率,体现公司对占用的全部资产的利用情况;三是权益乘数,反映了公司的举债经营程度,亦即公司财务杠杆效应的运用及财务风险的高低。笔者认为,就这一分解方式的思路而言,是切实可行的。但体现在这一思路中的公式转换及因素选择,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公式中利润的内涵模糊,因素间的因果对应关系缺乏。净值报酬率反映的是投资者投入资本、以及企业留存收益的最终获利能力,对应的是税后利润。而销售利润率体现的是营业收入的盈利水平,对应的是营业利润。两者无论是在金额上还是在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若不加区别地等同使用,容易导致对指标含义的曲解,同时也会因营业外收、支等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夸大或缩小了相应的指标数值,造成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其次,公司的销售收入取决于所售商品的市场价格,而商品市价受方方面面的制约,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价格水平都有可能存在差异。这就使得以销售收入来推算企业持有资产的周转速度,往往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比性和不稳定性。更何况,公司对持有资产的周转使用,直接产生的是公司的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并不直接对应着销售收入。
综上所述并结合我们多年对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对净值报酬率的分解,更适合采用如下方式:
第一步分解:净值报酬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值=(税后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总资产平均占用额)×(总资产平均占用额÷所有者权益平均值)=有效利润比率×总资产营业利润率×权益乘数
式中:有效利润比率=税后利润÷营业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式中第一项(税后利润÷利润总额)的计算与分析,便于了解公司纳税时对会计利润的调整情况及所得税负的高低;而对第二项(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的计算与分析,则反映了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这一经常性的正常经营业务利润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步分解:总资产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总额÷总资产平均占用额)=总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相比而言,采用这种分解方法,首先,能运用“有效利润比率”指标,反映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即营业利润)对最终形成税后利润的贡献大小,也从另一侧面间接反映了公司会计期间发生的非生产经营项目对公司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的影响。其次,采用总资产营业利润率,将资产的占用与其直接经营目标(营业利润)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与经营业绩无直接关系的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非经营项目的影响。有利于正确反映公司资产的营运效果及正常的盈利水平。第三,公司在营运过程中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和耗费的各类资产,最后转化成公司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将这些耗费总额与资产的平均占用总额相配比来推算总资产周转率,比采用收入指标计算出的周转率更能恰当反映公司对占用资产的利用程度,也更符合资产周转率本身的含义。同时也避免了因价格区域性、时间性等因素所造成的收入的不可比性。此外,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与分析,也更有利于公司重视和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之比。
上一篇:现金流量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下一篇:搞好企业财务分析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