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中国经济发展遭遇资源瓶颈 GDP7%增长难度增大

2005-08-01 00:00 来源:《新京报》

  “如果不迅速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9.1%的增长速度,即使保持7%的速度也有相当大的难度。”

  “现在,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速度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矿产资源消费量的迅速增加使得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集中体现为储量,特别是探明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赶不上消费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非典”都未能阻挡我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态势。但是,从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开始,经济界人士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

  据李善同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测算,由于增长方式粗放,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6倍,其中煤炭消费增长2.4倍,石油消费增长2.7倍,天然气消费增长2.2倍。

  然而,从探明的储量看,中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

  “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与会专家在论坛上指出。

  以钢铁为例,去年我国的产量已经是美、日产量之和,去年的总消费量达到了2.5亿吨左右,但是仍然面临着供给不足的状况,去年我国铁矿砂的进口量超过1.5亿吨,已买进了世界可贸易量的30%。

  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我们在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加剧能源短缺压力的同时,更对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形成巨大的冲击。

  “如果不迅速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9.1%的增长速度,即使保持7%的速度也有相当大的难度。”马凯说。

  资源利用受制就业压力加工厂地位耗能严重

  然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快速转型的最大约束条件。庞大的人口基数无疑需要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来消解强大的就业压力,然而就业吸纳能力较弱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于大国经济而言也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大型的企业、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在能源、自然资源方面的使用是比较节约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论坛上指出:“然而,在创造就业方面是中小型的企业的能力比较高,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创造就业能力更高。”

  “同时,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能源的使用,矿产资源的使用上面,效率是比较低的。”

  “目前,我国农村里面有大量的劳动力必须转移到城市来,需要创造出较多的就业机会,但其能源和矿产资源使用的消费可能会比较高;另外一方面,又应该发展一些大型的,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但是它创造就业的能力低。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平衡能源、自然资源使用,因此如何平衡其间的关系极为困难。”林毅夫分析指出。

  “经济增长当中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企业活力的问题,中国企业活力的问题。”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指出。

  刘晓光认为,改革20多年来,中国企业的自主权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落实,由于垄断的存在,很多领域根本投不进去。“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但是投资起来非常的困难。经济增长方式很关键的还是体制问题,体制当中关键的还是活力问题,中国的企业要是没有活力,我看没戏!”刘晓光认为。

  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任志强话锋一转:“在目前中国处于国际加工厂地位的条件下,必然要大量消耗资源。”

  “因为,我们只取了加工费,最终产品的产值体现在别的国家。如果我们消除这样一个国际加工厂地位的时候,就可能会在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上减少。”任分析认为:“如果我们经济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不能解决我们加工厂地位的话,就很难解决我们自然消耗的问题。”

  资源浪费太严重循环利用最关键

  与我国资源的高消耗和低效利用相伴而生的是我国资源浪费依然严重。“我国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200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以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马凯在论坛上透露。

  马凯说,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现阶段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这样一种传统的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这样的循环经济。

  “是到了让我们思考新的出路的时候了。”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在论坛上呼吁。

  “为此,我们要找一种21世纪的新经济。”吴季松认为:“这种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

  “这种新经济,要求用知识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自然资源;用知识开发高技术产业,用富有资源来替代稀缺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他说:“在日本,它把它的工业用水循环使用了五倍,利用率到500%。”

  前来参加论坛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对与会者透露,最近中国的钢铁企业和日本的三菱重工合作,利用钢铁厂的废气,这里面发热值比较低,温度比较高,通过加压以后,燃气能机发电,和气能机联合发电。200万吨的钢铁厂,能够用它的余热来推动一个30万千瓦的电站,而且它再排出来的废气里面没有二氧化硫。

  “钢铁厂不再是一个耗能大户,而成为一个能源生产厂。”徐匡迪院长说。

  “目前,世界上资本的循环是经济学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已经出了非常多的成果,但是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资源要循环呢?”吴季松说。

  “这里确实有很多的道理,因为有很多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是不能循环的。”吴说:“但是也有大量的资源是可以循环的,这或许说是传统经济学的一个遗漏,或者说是一个误区,或者是因为技术发展程度还不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不应当只追求过去,而应该从现在开始来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吴季松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