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5 09:41 来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应当从现在具体事情做起,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
也就是说,“以人为本”,就是如何让执政党的政策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比如,征地中侵害农民利益问题、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城市民众失业、社会医疗保障等。“以人为本”不仅是我们执政党的理想,也是执政党如何把理想转化为现实,把理想转化为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对企业来说,“以人为本”,就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一切为人而设。在市场中,为什么有的企业成功了、有的产品畅销了,但另一些企业则破产了、有的产品则滞销了?问题根本就在于这些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满足了人的需要企业就能够找到市场。
而“以人为本”的政府采购,不仅要表现在“绿色采购”上,即政府采购的产品不仅在体现为人与自然要协调一体、保护生态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社会问题与生态问题相联系等保护环境方面,而且应表现在政府采购的产品在最终消费、产品的生产、政府采购的过程等方面“以人为本”。
因为,对于政府采购的产品来说,有公共品(如纯公益性公共基础设施)、准公共品(如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等),最终的消费都是人,因此,对于这些产品的消费不仅表现在对人的使用的便利上,而且要表现在使用上满足人性化,有利于人的健康水平和最大限度地便利公众上。比如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你走到任何公共场所,所有的设施好象都是为了你的便利、安全、舒适而设的。如果你乘地铁,上下车时,总是会有各种标示或语言提醒你小心站台与车之间的空隙;如果你要转乘车总是有标示告诉如何最为方便;如果过马路,总有标志告诉你应该注意哪个方面的车辆;如果你在游玩,走到危险之处都会有醒目的标志等等。而这些,都表明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以人为本”就是在时时刻刻对人的生命尊重与保护,就是给人的社会生活带来种种便利,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可是,另一些情况则与此相差很远。同样是地铁,人性化的缺失却十分刺目。比如北京地铁,北京西直门的地铁与城铁之间,本来是在连接处仅一轨之遥,但这项工程设计者或车站管理者却偏偏让乘客从地下上去走上几百米,然后又从地上下来走几十米入站,就是要民众多花上几百倍的时间与精力;在多数城铁车站,冬天人们乘车总是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冷得瑟瑟发抖地等车。诸如此类,在国内一些地方,公共产品好象就是以对付民众而来,许多产品或服务,特别是那些政府垄断的产品与服务,不仅没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反之,似乎是成心让民众不舒服而为。温总理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改变这种非人性化的东西,就是要站在民众种种需求的角度来设计生产各种产品,提供种种服务。这样的政府采购才能走正路,既方便民众,又能够让企业真正发展。
还有办公楼与办公用品的使用、一些地方自来水的使用,等等,不仅要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产品消费时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少办公大楼,一些大型的工程,表面上看上去十分漂亮美观,但是实际上这些楼宇的装修材料都是产生污染的东西,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有的办公用品,如计算机、打印机等,不仅要看它的性能,还得考虑该产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考虑这些产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等。如果政府采购能够在这些方面加以考虑,就得制定这些产品的绿色化指标,即制定“以人为本”的指标,凡是不达其指标的不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政府采购产品消费的人性化,也对社会民众消费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以人为本”的政府采购的产品观,不仅应表现在政府采购的产品消费上的人性化、绿色观上,而且也应表现在产品生产的“以人为本”上。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之产品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就得体现人性化,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烈的环保意识指导产品开发设计,大力改造和革新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设备技术,尽量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外在环境及生产者健康水平的影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搞好资源回收工作,大幅度降低资源的流失和污染物排放量;还包括做好产品的包装工作,使产品包装既节省资源,又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既然政府采购“以人为本”,那么其规则与标准在哪里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提出:“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有关部门应制定“以人为本”的政府采购产品标准,并把这些标准落实在政府采购产品的生产、购买、消费等环节上。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