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现状分析

2006-09-19 09:12 来源:许彩霞

  [摘 要]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公开竞争。政府采购制度能够强化财政职能、减少腐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但在政府采购具体运作过程中不存在着违规操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应采取强化监督及信息化技术与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关键词] 政府采购;招标;寻租;信息不对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其迅猛程度超过了既有的水平。为了顺应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并与国际经济接轨,我国于1994年正式采用了政府采购制度,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正式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一制度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快,在收到成效的同时也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下一步作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政府采购的现状

  政府采购制度,也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部门为满足其日常政务活动的各种需要,在财政部门和公众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进行公开购买。以招标方式为主的政府采购制度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其核心是公开、公正和有效竞争。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遏制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力,优化资源配制的重大举措。它不仅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途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部门和中央各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我国“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范围和规模,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部署,积极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8年以来,政府采购的规模逐年扩大。根据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中央单位报表统计,2001年全国政府采购预算731.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653.2亿元,比预算节约资金78.5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0.7%.政府采购的范围已由货物采购扩大到工程及服务领域,这表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充分发挥其优势。

  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强化财政职能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后,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制,使采购机关、供应商和资金管理部门三者的内存目标一致起来:对采购机关来说,要优中选优,获得价格质量更好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对供应商来说,要使其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竞争实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对资金管理部门来说,有利于提高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节约支出。这就克服了过去层层下拨资金,环节多、周转慢、漏洞大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财政资金流量的流向,明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二)促进廉政建设

  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节约采购资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公共采购活动中的腐败现象。根据寻租理论分析,腐败的产生与利用政府所产生的“寻租”行为密不可分,可以说,行政权力的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寻租”行为的发生。而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交易。公开、公正、公平是招投标方式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在政府采购制度规范下的各项采购活动,形成了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方位参与监督的机制。而公开竞争机制的引入则大大降低了其合谋的概率,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这从源头上有效地抑制幕后交易、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从而维护了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是市场最大的买家,通过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将政府作为单一的消费者对待,政府可以利用巨额采购资金的规模优势,发挥导向作用,落实政府的政策意图,宏观调控。实现通过采购规模及购买结构的调整,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及产业结构,扶持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强制实行公开竞争采购方式,调节内需、稳定物价并可以引导全社会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三、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分析

  (一)制度不完善造成违规操作

  政府采购是一场重大的分配体制改革,涉及到地方、部门、个人利益的划分。因此,从始至终都存在着公与私、真与假、善与恶、好与坏的矛盾冲突。受部门、地方和个人利益的驱动,相关经济人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往往为避免失去原有利益而变相侵害其它经济主体和社会整体利益,产生新的不正之风。由于采购制度的不完善,存在招标公开范围有限、招标采购对象不明确、招标和投标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使以行政命令约束的政府采购程序开始后,公众对监督的依据不清楚。这就在经济人和公众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少数人容易“暗箱”操作,利用公众对信息了解不足操纵采购,以满足个人或本部门利益。例如:有些地方搞假投标、人情标或限制范围,搞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使政府采购流于形式,在合法外衣下搞“暗箱”操作;有的政府采购计划在编制和执行上存在相当的随意性,导致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

  (二)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偏见

  尽管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也是一项改革举措,了解的人不多,误解的人却不少。有人认为这是财政部门想垄断采购事务,也有人把政府采购等同于计划经济时代几十年一贯制的“统分统购”。特别是政府采购主要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竞争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必然触及一些部门、行业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加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往往设有物资采购部门,要他们一下子把采购权让出来,难度很大。还有一些部门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格局,利用职权实行支出领域的贸易保护和经济垄断,反对实行政府公开采购。这样,认识偏颇和利益驱动,成为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阻碍。

  (三)缺少一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采购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由于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采购人员掌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商品的采购活动关系到经济、法律方面,也与商品的生产性能等有关。而我国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大部分采购人员熟悉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和紧缺经济时代的采购方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买方市场的采购方式所必须具备和掌握的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缺少大量通晓国际通行采购方式的采购管理干部、招投标人员、机关采购人员成为尽快全面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一个难题。

  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监督措施,规范和制约政府采购行为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主管机关,应增强对所属部门的业务监督,提高政府采购职能部门的自我监管能力,并积极配合,支持纪检、监察等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工作。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将政府采购工作纳入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对称。建立必要的举报奖励制度,保证政府采购的高度透明,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公众的公共监督意识。促使政府在采购中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外,整个采购过程应处于供应商的监督之下,供应商如发现违反“三公”原则的人和事,应立即向招标人提出质疑,在对质疑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可按规定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投诉,以保证政府采购行为的公平、公开、公正。

  (二)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并进行网上交易的一种现代化的采购方式是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实现这种采购方式,只要将本国的网络与国际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国际性招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达。建立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可以打破空间限制,节省时间,减少人力和费用,同时,还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大量的纸张费用。美国联邦政府实行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后,每年节约纸张费用可达几十亿美元。当前,我国建立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的条件正在逐步完备,要适时制定政府采购电子贸易系统管理办法,规定政府采购信息在专门的网页上发布,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

  (三)加强培训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应当精通政府采购理论,熟悉政府采购法规,在思想上重视保护国内产业,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相应的业务能力。为使我国政府采购制度顺利、有序地开展,一方面必须对现有从事政府采购工作人员进行政府采购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招投标理论和其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努力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政府采购队伍;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到培养出好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我国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注意对这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四)加强领导,确保政府采购工作顺利推进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改革举措,形式上是对财政支出方式的调整,实质上是利益格局的重构,必然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各级党委的领导要亲自参与研究部署,纪检监察部门更要紧密配合,认真检查督促。政府主要领导更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抓好此项工作。各级人大要积极支持,主动介入,发挥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政府采购工作才能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并顺利地向前推进。

  [参 考 文 献]

  [1]刘小川,王庆华 经济全球化的政府采购[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楼继伟 政府采购[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彼德·M·杰克逊 郭庆旺 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M] 北京: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