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7 17:15 来源:
一、比较:跨越时空的借鉴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以武力吞并六国,并通过统一货币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非武力和平手段,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战争频仍、货币混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亚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20年后,曾经是狼烟四起、战火不断的欧洲,开始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启动欧元这一欧洲强大和统一的助推器,向实现欧洲统合战略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和货币格局。
耐人寻味的是,惟一被欧共体授予“欧洲荣誉公民”称号的“欧洲统合之父”莫耐(Jean Monet,1888-1979年)曾经坦言,欧洲经济统合构想“从秦始皇的统一度量衡中得到启发,度量衡不统一也就没有将来的政治统一”即莫耐巧妙地借鉴了秦始皇以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来巩固和推动政治经济统一的战略,实现了统合理念上的“古为今用”、“中为欧用”。
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是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但也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中探索中国发展的战略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探究秦始皇统一货币和欧元启动这两个“事不同而理同”的重大事件后,笔者认为,在21世纪可以研究探索将主导推动单一货币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思路。
二、圜钱:秦始皇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法宝
(一)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
1.政治上,弱干强枝、诸侯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从西周灭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500多年里,我国名义上是东周的统治,但事实上是诸侯国各自为政,割据称雄,王室衰微,天子形同虚设,统率诸侯的权力名存实亡。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140多个大小诸侯国。战国时期,虽然诸多中小诸侯国已被吞并,但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个主要诸侯国继续割据称雄,且愈演愈烈。
2.军事上,合纵连横,争霸四起,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列强之间长期进行着掠夺土地、人口、财物的大规模争霸战争,死伤惨重。公元前342年,孙膑在马陵歼灭魏军10万之众;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大败韩魏联军,歼灭联军24万;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40余万兵士被活埋。连年征战,耗损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社会财富,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3.经济上,货币不统一、财权分割,商品交换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战国时期,有布币、刀货、蚁鼻钱和圜钱四种货币体系。其中,布币的流通领域主要在原三晋地区的韩、赵、魏三国;刀货的流通区域主要在齐、燕两国;楚国与秦国主要流通鼻钱和圜钱。由于货币不统一、一般等价物便成了交易鸿沟,不仅阻碍了大市场的形成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反过来加重了诸侯割据的砝码,增强了诸侯割据的支撑力。
秦在春秋时期虽已成为大国,但经济、文化发展不如东方诸侯国。自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任用商鞅(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变法,实行了比其他诸侯国更彻底的封建性经济、政治改革后,秦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且最具发展后劲的国家。经过几代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一个广袤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统一货币是秦始皇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战略举措。
1.秦始皇的统一情结及其维护统一的战略。追求大一统是历代君王的梦想。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权就是要在天地人中贯而通之,追求政治、经济乃至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统一圆融。秦国自秦襄公封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至秦始皇时终于实现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但在这一片曾经分崩离析、各自为王、”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广阔土地上如何建设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维护和巩固这种统一的局面,实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确实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课题。
在治国思想上,秦始皇独尊法家。读到《韩非子》时,秦始皇大为感动,盛赞“寡人得与此人游,死不恨矣!”秦始皇的宰相李斯,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明确指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始皇的近臣赵高也认为“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秦始皇逐步形成了大一统的治国方略:在政治上,统一中央集权,“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卫、监”;在社会生活上,“一法度量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在经济上则推出了统一货币的壮举,让统一的观念渗透到老百姓的饮食起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秦统一货币开中国货币统一之先河,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意义。
2.货币改革的主要内容。
(1)废除六国旧币。秦统一后,为便于全国范围的经济往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以及在全国统一征税(公元前348年,秦孝公实行“初为赋”,规定农民除了缴纳实物租外,还要用货币来缴纳赋税“),秦始皇对原来在六国流通的货币大力清理整顿,废除形状、大小、轻重不一的旧币,同时宣布珠玉龟贝银锡不再作为货币流通,只能作为”器饰宝藏“保存。
(2)以秦半两钱为法定货币推行天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秦始皇以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重十二铢)为全国法定货币是有基础的。秦一统天下前,虽然存在四大货币体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四大货币区并不是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由于秦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特别是通过无数次的攻城掠地,统一六国前,秦半两钱已经很有影响力,流通区域渐广,逐遍全国各地。以秦半两钱为全国法定货币,既便捷,又易行。
3.货币载体凸显“王权”和“统一”思想。秦在统一货币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其一改过去刀形、铲形、贝形等货币形态,统一为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造型代表天地乾坤,体现了秦始皇自己标榜的“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e的皇权思想。管子指出,货币是“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的工具,“故与夺贫富,皆在君上,是以人戴君如日月,亲君若父母,用此道也”,“权制之术,实在乎钱”。秦始皇已经意识到货币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皇权和统一思想的载体,他用《金布律》赋予货币无上权力,“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详细规定官府管理货币的责任。《金布律》成为我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而秦半两外圆内方的形态被秦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沿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
1.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来考量,商品流通和交换中使用“单一货币”是一种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安排。秦始皇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货币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大小不一的混乱局面,克服了货币换算上的困难,消除了商品交换的货币障碍,在经济生活中真正实现了“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减少了交易成本,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使粮食等重要的商品物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2.巩固了集权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统一货币,是秦始皇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统一币制,既有利于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的征收,也可以从财权、财力上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利用其原来的货币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止地方分离。同时,货币统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秦始皇形成的统一理念被世世代代的统治者所继承借鉴。谭嗣同曾说:“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认为,“百代皆行秦政法”,“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的”。
三、欧元:欧洲强大和统一的助推器
(一)欧元诞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人统一欧洲的思想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从美丽的欧罗巴传说到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等,都对组建欧洲联邦提出过美妙的设想。然而,由于欧洲各大国都有以武力和霸权主宰欧洲的思想,为争夺欧洲事务的控制权,多次在欧洲大地上点燃战火,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民在面对现实和反思过去的基础上,开始了用和平方式“统一欧洲”的新征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重建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德国问题。即不能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来处理德国问题,将其“逼上梁山”。但对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创伤的欧洲各国(特别是近邻法国),德国重新振兴又的确是巨大危险。因此,必须把德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置于“欧洲共同体”的大制度框架之内。二是欧洲和美国的平等关系问题。“欧洲不能长期在资金和军事上依赖美国。这样做,对双方均有害无益”。而只有建立强大的欧洲联盟,欧洲各国才有可能与美国平等对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联盟的构想,仅仅是指“政府间”的松散合作,而不涉及“超国家”构成或联邦。如1948年海牙会议建立的“欧洲委员会”(CouncilofEurope),各国都有一票否决权,不受“多数决定”原则的约束,故谈不上实质性的欧洲联盟。美国虽然出于制约德国和前苏联的考虑,支持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但却主张由英国来领导欧洲。这一方面是因为英、美传统的“特殊关系”可以使美国对英国领导下的欧洲较为放心,另一方面则是英国经济实力相对法国较强。然而,英国却留恋昔日世界帝国的地位,不愿参加和领导欧洲联盟。因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至1950年,欧洲联盟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用莫耐的话说,欧洲还处在“黑暗中”。莫耐认为,要实现“黑暗中的跳跃”,既需要机遇,又需要善于抓住机遇的人。
2.共同利害关系促成了欧洲联盟。机遇终于到来了。首先是1950年初,随着冷战升级,前苏联刚刚实验成功首颗原子弹,美国决定在美国和西欧全面重新备战,特别是要重振西德。其次是始于1948年秋季的美国经济萧条一直在延续,1950年2月美国失业率高达7.6%。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萧条,对美国和欧洲的信心冲击颇大。人们不得不想,当1952年7月“马歇尔计划”按期结束后,欧洲经济将怎么办?第三是受美国萧条的影响,英镑被迫于1949年9月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贬值(第一次是1947年)。美国开始对英国领导欧洲的能力产生怀疑。第四是1949年6月,“联邦德国”政府在波恩成立。西德政府要求法国归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让给法国的萨尔地区。早在1938年,德国钢铁产量已占西欧的40%,虽然1949年西德钢铁产量仅为西欧的18.2%,但不难想像,美国重振西德的方案,将迅速使西德至少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钢铁产量水平。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而美国对重振的德国也不完全放心。第五是新成立的联邦德国也会愿意通过加入某种形式的欧洲联盟,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尽早摆脱盟军的占领。
莫耐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几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给法国提供了提出新创意、进而成为欧洲联盟领导的机遇,由法国提出新的欧洲联盟方案,建构1952年马歇尔计划结束后欧洲的制度框架正当其时。为此,莫耐迅速起草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方案,其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这一方案迅速被各方接受。1951年4月18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莫耐成为首任主席。“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在局部经济领域实现了“超国家机构”的监管,迈出了走向“欧洲共同体”和今日“欧洲联盟”的实质性的第一步。
莫耐的欧洲统合思想注重把握“局部但实质性的突破”,他不求一步到位、但重要的是,一旦局部方案被接受,在更大范围内就会逐步发生实质性变化。受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启发,莫耐进一步明确了他的欧洲统合战略,即首先以德法为轴心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然后建立关税同盟,形成共同市场,再建立通货同盟、政治同盟。
3.蒙代尔——欧元之父。1961年,蒙代尔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构建统一的货币联盟创造了理论基础。1962年,欧洲委员会首次提出在欧洲建立单一货币。199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成为强大欧洲和统一欧洲的助推器。法国总统希拉克对此评价说:欧元的创立是一个大变化,是历史上第一次不是用武器打出来的大变化。
(二)欧元问世的主要过程。
1997年6月18日,欧盟十五国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召开首脑会议,通过了《阿姆斯特丹条约》,批准了《稳定与增长公约》、《新货币汇率机制》和《欧元的法律地位》三个重要文件,为欧元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欧元的法律地位》对欧元的地位、欧元与埃居(“欧洲一篮子货币”的简称)的比率、欧元与其成员国货币的兑换规则及有关法律的连续性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自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成为欧元区的统一货币,在1999年1月1日至2002年1月1日的三年过渡期内,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同时并存,但成员国的货币只是欧元的临时替代物;自1999年1月1日起,埃居一篮子货币按1:1的比率兑换为欧元;为保存现有法律工具的连续性,在埃居向欧元的转换过程中,现存的本国货币的利率不因本国货币被欧元取代而改变;进行欧元与各成员国货币兑换时必须遵守一些原则等。完全的货币一体化意味着单一的货币、单一且独立的中央银行以及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1998年,欧洲议会批准法、德等11国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创始国,同意荷兰人杜伊贝赫担任欧洲中央银行的首任行长,欧洲中央银行总部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三)欧元成功启动的重大意义。
1.对欧盟自身的影响。
(1)有利于加快欧盟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启动欧元后,欧盟的商品和服务定价都按照一种货币计算,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区域内的分工合作达到更高的层次,使在全欧洲整合资源的渠道更加顺畅,极大地增强了欧盟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的竞争力;金融市场的逐渐统一,促进了金融创新,降低了投资者的融资成本,拓宽了投资者的融资渠道,给欧盟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支持;欧元的实施还将推动欧盟进行结构性改革,解决欧洲结构性失业;另外,向单一货币转换还意味着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将加深彼此的依赖,有利于减少利率方面的不确定性,消除?E率波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加速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2)有利于促进欧洲人民对“统一欧洲”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推动国家联合的重要“软力量”,文明的冲突和不协调是当今世界局部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货币统一是统一力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欧元正式流通,在文化心理上,以货币形式向全世界表达了欧洲的统一形象,欧元区人民在使用须臾不可离的欧元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强对“欧洲公民”身份的认同,增强对“统一欧洲”的文化认同。欧元正式流通时欧元区人民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尽管也有少数的人深深留恋和怀念旧币,但大多数人对欧元和一个统一、和平、更加强大的欧洲怀有期盼之情。欧元的图案是门和桥,象征着开放和连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元将成为他们(欧元区人民)理解共同的欧洲身份和共同命运的关键因素。”同时,货币统一还会产生“溢出效应”。欧元区各国加强经济货币政策协调的同时,还会加强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这也会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文化认同,从而为欧洲的更大统一,打下深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
(3)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欧洲政治军事一体化,提升其国际地位。欧元的启动,使欧盟在美日欧的三角鼎立中重新找回失去的主动地位,欧盟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欧盟国际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催生其国际政治地位的上升。同时,欧元将充分发挥超国家货币的力量,整合欧洲,加速欧洲政治统一的进程,“使欧洲这只一度摊开的手掌攥成一个有力的拳头”。众所周知,放弃本国货币意味着部分放弃本国主权。欧元正式启动,使欧盟这一由不同主权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组织的超国家性质更加明显。货币统一后,欧盟各国共同的利害感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会更多地寻求联合与协调。“从同一只口袋掏钱,自然会用同一个嗓门说话”。美国耶鲁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藤预言:欧元将使欧洲成为超级大国。欧元区12国68%的民众也表示相信欧元会使欧洲在面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时候变得更加强大。另一方面,诚如美国一位高级官员所言:“没有军事力量这一背景的欧元就会同日元一样,不能成为世界的基础货币。”为改变因存在军事“软肋”而有可能阻碍欧元成为世界基础货币的状况,近些年来,欧盟加快了军事一体化的步伐,特别是法、德等国对欧盟军事一体化非常重视,对筹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很是积极。
2.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挑战美元霸权,促进国际贸易和引导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以前,许多国家发行货币时,留的储备不是黄金就是美元,这导致美国不仅在贸易战上称霸,也在货币结构上称霸。欧元的横空出世,势必动摇或可能终结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从中长期来看,许多国家为了避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会逐渐抛出一些美元,增持欧元,从而增强欧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国际货币市场上美元一枝独秀、一枝独大的局面。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藤认为,在欧元开始阶段,美元仍将会是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但它同欧元的差距将会很快缩小,并在若干年之内消失。“欧元之父”蒙代尔则认为,欧元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取代英镑主导货币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要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指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流人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迫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当然,这种说法缺乏可信的证据。但是,美国人特别是决策层对欧元的戒备和防范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分析指出,布什政府担心美元的结构性贬值,对第二种基础货币欧元持有敌意。有人估算,如果欧元挑战美元成功,带给美国的损失最高可达到2.5万亿美元。对此,日本登赫德森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日高义树指出,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既确保了中东石油的稳定供应,又敲打了法国和德国,从而破坏了欧元的权威。
另一方面,欧元的出现,降低了外汇交易费用和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扭转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同时,欧元的问世,在客观上将刺激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其他区域经济集团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世界经济领域内的竞争演变为主要是区域性集团之间的竞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2002年7月8日,50多位非洲国家首脑在南非德班举行会议,决定借鉴和学习欧盟的做法,准备成立一个中央银行,最后在非洲发行一种统一货币。
3.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欧元启动将对欧盟的政治、外交战略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和形成。欧元是世界多极化的产物,同时又将加速世界多极化进程,改变国际政治格局。欧元启动后,欧盟经济、政治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对其政治、外交战略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进取性。进入21世纪以来,美欧之间分歧和摩擦增多,双边关系渐行渐远。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认为,欧元是21世纪影响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这次欧盟主要国家法国和德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同美国对抗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另一方面,欧元成为深化欧俄关系的重要催化剂。2002年5月份举行的俄罗斯一欧盟首脑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开始俄欧一体化进程。最近俄罗斯政治的转变和改革,有太多迹象表明就是围绕欧元启动后欧盟经济的扩张和全球贸易的兴起而展开的。欧元问世后,欧盟调整了对华战略,全面提升对华关系,欧中关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欧盟全面介入世界事务和热点地区。在巴尔干半岛、中亚、中东、南亚、朝鲜半岛等世界热点地区,都有欧盟的斡旋、调停。作为世界重要一极,欧盟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随之而来的政治、外交战略调整,必将挑战美国的单极世界,对国际政治格局、对世界多极化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四、启示:两次货币统一共性解析
秦始皇统一货币与欧元诞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去甚远。但是如果深入探究这两次都取得巨大成功的统一货币行动,我们或许会找出这样一些带共性的规律来,并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实行单一货币是发展区域政治经济的利器。
货币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西晋鲁褒说货币“不翼而飞,无足而走”,“无远不往,无深不致”。事实也是如此,货币之于社会,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列宁说过,摧毁一个社会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摧毁它的货币。反过来,在追求统一和维护统一的过程中,货币也能发挥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两次货币统一,都促进了经济、政治的进一步融合。秦始皇统一货币结束了战国时期货币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商品交换,强化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欧元诞生既是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合的产物,又是进一步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联合,加速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建立“欧洲合众国”、重铸欧洲辉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行单一货币是巩固和扩大经济交流与联合的必然要求。
从马克思所说的“金银天然是货币”到现代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的产生,从局限于一地一域的货币到更大范围统一货币的出现,货币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作为经济领域中的一种制度安排,货币自身及某种货币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内在动力之一是随着经济联系的加深,迫切要求减少商品流通中的交易成本,扩大市场分工和范围,扩大经济交流,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秦统一六国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货币,各诸侯国自行铸造货币,限制了经济交流,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统一六国后,解决因货币不统一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扩大经济交流、发展生产力就很自然地成了立国之初要干的几件大事之一。欧元诞生前,欧盟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重大成果,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十分密切。但是,欧盟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发行自己的货币,货币不统一成为制约欧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为了巩固、加强欧盟各国的经济联系,在更广泛的空间上进行市场分工和配置资源,推进欧盟经济取得更大的成果,欧元的诞生也提上了日程,并被经济、金融全球化快速催生。
(三)实行单一货币有强制性制度安排和互利性制度安排两种形式。
秦始皇利用全国政治统一的顺位优势,用行政手段,以一种强势货币——秦圜钱即秦半两为蓝本,及时、高效地统一了货币,是在一国内部统一货币的范例,属强制性制度安排。欧盟没有政治一体,但在政治认同的前提下,创造了一种互利性制度安排的模式,即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各国民主参与统一货币各种问题的磋商,并自主决定加入时间表,并遵守一定的规则;同时,欧盟不以任何一国的货币为蓝本,而是另起炉灶,以新的货币形式——欧元来作为统一货币,开创了在不同主权国家间推行单一货币并共享利益的先河。由此可以看出,统一货币虽有规可循,但无定法,同政治互有制约又互有关联,研究这一问题,应与时俱进。
(四)两点启示。
秦始皇统一货币与欧元的问世,对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充分认识统一货币在经济发展、政治统一进程中的作用,适时推动在两岸四地实行单一货币,以统一的货币为桥梁和纽带,加强两岸四地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发展,建立“中华经济圈”,促进、维护和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当然,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保持现有的货币金融制度不变;台湾如接受“一国两制”,回到祖国怀抱后也可以保持现有的货币金融制度不变。本文所说的适时在两岸四地统一货币并非要用秦始皇统一货币“强制性制度安排”的方式,而是借鉴欧元启动“互利性制度安排”的方式,用主导、协商、互利的方式统一货币。其二,中长期而言,应借鉴欧盟启动欧元的做法,也用互利性制度安排框架,适时提出并努力主导亚元,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和货币合作。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