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中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

来源: 编辑: 2008/08/05 09:00:09  字体:

  一、引言

  科技型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群体,其作用发挥如何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才流动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既能够产生1+1>2的经济性效应,也可能产生1+1<2的非经济性效应。这两种效应的产生无不与人才聚集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这里的区域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区域文化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和提升的重要因素,不同特点的区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原文化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区域文化环境的对策,对于提高中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管理学界对中原文化的研究[微软中国1],多集中于中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3],很少直接研究中原文化与区域内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之间的关系,无法指导人们运用区域文化对人才聚集效应进行管理,影响到科技型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提出了改良中原文化以推动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产生与提升的对策,旨在充分发挥中原地区科技型人才的作用,增强中原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

  在区域要素边际收益差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的引致和驱动下,科技型人才会从边际收益较低的不发达地区流向区域边际收益较高的地区,使科技型人才呈现出局部集中的特征,形成了人才密度大于其他地区的聚集现象。因此,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科技型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与其他经济现象一样,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二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过程中所产生的人才聚集作用低于各自独立作用的效应。产生人才聚集不经济效应的主要原因是:(1)人才聚集没有形成人才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仅仅是人才的数量增加了,不能产生人才的规模效应。产生规模效应的前提是聚集的人才必须建立一定的有机联系,缺乏有机联系的人才聚集实际仍然为众多独立的人才,是不能产生加总作用的;(2)人才聚集的环境不理想。人才聚集所产生的加总作用是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条件下发生的,失去了和谐的环境条件人才的聚集就会产生不经济性效应;(3)人才的流动性不够。人才的聚集效应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人才的流动是这个动态过程的基本前提。没有人才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动,人才的聚集现象就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也可能形成死水一潭,缺乏活力与激情,甚至出现消极现象,导致了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4)人才聚集过程中各种冲突的产生。人才在聚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冲突,如若对这些冲突消减和化解不力,就会增加冲突的破坏力,产生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

  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科技型人才,在一定的区域内以类聚集,在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发挥超过各自独立时的作用所产生加总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其特征主要有: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区域效应[4-5]

  .三、中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分析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泰勒(Tylor)认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信念、理想、价值观,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莫大的无形影响。

  中原文化就其文化层次而言,属于区域文化的范畴。所谓的区域文化是指居住于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制度规范、心理特征、风俗习惯等的总称[6].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文化作为一种软环境,对本区域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高技术产业和人才对区域文化环境更为重视[7].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娜丽。萨克森宁(Annalee.Saxenian)教授在其《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硅谷欣欣向荣与128公路地区日益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两地的区域文化差异所致[8].这一观点证明了,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只看其物质资本或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社会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其中的原因除了东部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外,区域文化的差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与本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李慕寒、沈守兵将我国的区域文化划分为:燕赵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两淮文化、吴越文化、江西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云贵文化、关东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等十六种[9].同其他区域文化一样,中原文化的形成也是中原地区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原文化在地域上以河南省为中心,涉及晋东南、冀南、鲁西南等地区,是覆盖范围较大、涉及人口较多、具有黄河中下游地域特征的代表性区域文化。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之滨,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农业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耕文化成为中原文化的核心。此外,中原地区位于中华版图的中心,人口密集、人才辈出,地理位置显赫,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久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很多朝代都建都在河南,对中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原文化依附的制度根基。

  对于中原文化的特点,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王保国认为中原文化具有保守、务实、平和、中庸、尚古、安土重生、重人事轻自然等文化性格[10];杨翰卿认为中原文化蕴涵着深邃的和谐精神与实学精神[11-12];吴圣刚认为中原文化生态具有根基深厚、整体统一、稳固茂盛、动态发展、人地相关等特征[13];刘双、刘万云认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原人的群体人格特征主要有质直忠厚、勤劳节俭、守乡眷土、崇尚权力等[14].站在研究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中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贵中尚和的处世之道、经世致用的务实心理、正统保守的宗法观念、稳固执着的本位精神等五方面 .

  (二)中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分析

  1.“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生活习惯又促使人们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原文化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特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中原文化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 “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春秋繁露》)成了人们的行为准则。

  对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而言,“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使人才更加顺从于管理者的规章制度,客观上消减了群体的矛盾与冲突,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便于人才之间相互学习与沟通,容易产生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和规模效应。然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禁锢了科技型人才的求异思维,使他们难以“离经叛道”,大胆革新,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倾向于引经据典,唯恐越雷池一步。试想,科学研究没有独立思维,没有求异精神,就意味着没有否定与创新。因此,这种思维方式严重阻碍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和区域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2.“贵中尚和”的处世之道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中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渗透与浸染[1],而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正如冯天瑜先生所说,汉人崇尚中庸,少走极端,是安居一处企求稳定平和的农业经济造成的人群心态趋势[15].“中庸”教化使得在中原大地的社会生活中平均主义的理念、求同存异的精神和不偏不倚的态度深入人心,“贵中尚和”成了人们行为处世的不二法则。

  “贵中尚和”的处世之道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够培养科技型人才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而这种精神与意识是人才从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产生和提升人才聚集效应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重大科技研究呈现出学科交叉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很难单独完成,需要多学科人才的通力合作。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团队,是很难完成研究任务的。“贵中尚和”的处世之道有利于引导成员融入团体,相互之间精诚团结,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缩短时间距离,产生和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集体学习效应、激励效应、时间效应以及规模效应。

  当然,这种片面强调“集体主义”的处世之道也有其消极作用。它对科技型人才个性的张扬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他们个体效能的发挥受到限制,而个体效能发挥的不充分自然会影响到整个人才聚集加总效应的产生。

  3.“经世致用”的务实心理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长久以来,农耕文化养成了中原人民勤劳朴实的品格和讲求实际、实功、实用、实效的务实心理,也就是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经世致用”的务实心理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促进人才聚集过程中创新效应,特别是技术创新效应的产生和扩散。技术创新相对于科学创新更注重实用,基本上属于应用研究,而科学创新则大多属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务实心理影响下,许多科技人员更愿意从事被他们认为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研究,从而促进了技术创新,也容易形成创新效应。

  另一方面,“经世致用”的务实心理也会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科学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会受到到削弱,造成科学创新能力的不足。由于科学研究是技术研究的基础,因此科学创新能力的不足会进一步影响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制约了整个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创新效应的增强。

  4.“正统保守”的宗法观念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经济基础是长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一个家庭、家族为基本单位而进行的农业生产。因此,在传统社会中,中原人往往把家庭看得比个人更重要,特别重视家庭的伦理关系和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小农经济封闭的组织结构造就了中原文化“正统保守”的宗法观念。

  “正统保守”的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的。因为它强调把团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激发了科技型人才的集体责任感,消减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时的各种利益冲突,维护了团体的和谐与秩序,增强了人才聚集的凝聚力和协调性,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受宗法观念的制约,中原人的思想缺乏开放性,对外部的一切异己事物持排斥态度居多,形成了较强的保守观念。从秦汉至近代两千多年间,在整个中原地区的学术界中,维护传统、弘扬传统的保守派居多,敢于破除传统的改革派却较少。同时,在正统保守的宗法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所谓的“权威”有着天然的崇拜。在学术研究中,视权威为领头羊,不敢对他们的观点提出异议,以致人云亦云,产生了“羊群行为”,而这是学术创新的大忌。没有创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和区域效应就很难产生。

  5.“稳固执著”的本位精神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历史上,中原地区有相当长时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地位造就了中原文化以正统自居的优越心理。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原文化多次遭遇外来文化侵蚀与冲击,但一直保持着其根基与核心不变,从未实现与外来文化真正的、深入的融合。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造成的结果是“人们往往以冷峻的态度迎候外来文化的纷至沓来,同时在骨子里却抱定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念和‘以我化人’,不允许‘以人化我’的心态”[16].“稳固执著”的本位精神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它易使人才养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导致人才思维与行为的灵活性、机敏性、变通性相对趋弱,适应外界变化的耐力和韧劲较差。此外,它还影响到人才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比较性认识,造成时间观念、节奏意识淡漠,危机感与紧迫感不强。时至今日,中原人的改革创新意识、风险竞争意识都比较落后[17].因此,在这种本位精神的束缚下,人才不擅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阻碍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信息共享效应、集体学习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创新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同时,这种固步自封的本位精神使得人才之间难以建立广泛而深入的有机联系。缺乏有机联系,人才的聚集仅仅是量的积累,很难产生质变,当然也就无法形成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五、结语

  中原文化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区域文化,她有其绚烂多彩的一面,对当今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农耕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对中部地区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制约了中原地区的科技进步,阻碍了中原地区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客观地对待中原文化,在充分弘扬其积极精髓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的各种文化中的有益的成分,兼收并蓄、整合创新,充分发挥中原文化在科技型人才聚集中的能动作用。然而,要彻底改变一个地区长期历史沉淀下来的区域文化也是很难的。因此,从科技型人才本身而言,也要主动接受当地的文化传统,淡化自身的文化背景意识,增强对中原文化的适应性[18],避免产生文化冲突,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非经济性效应向经济性效应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万云。中原文化及其在市场经济下的影响[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21(4)。

  [2]李政新,李三玲。区域文化差异对企业集群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1(6)。

  [3]赵淑玲,丁登山。中原文化与河南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5,(1)。

  [4]牛冲槐等。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中国软科学,2006,(4)。

  [5]牛冲槐等。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与组织冲突消减的研究[J].管理学报,2006,3(3)。

  [6]孟召宜。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人文地理,2002 ,17(2)。

  [7]Peter Doeringera,Christine Evans-Klockb,David Terklac. What attracts high performance factories? Management culture and regional advantage[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4,(34)。

  [8]AnnaLee Saxenian.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4.

  [9]李慕寒,沈守兵。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J].人文地理,1996,11(1)。

  [10]王保国。地理环境,农耕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基本趋向[J].殷都学刊,2006,(1)。

  [11]杨翰卿。中原文化的和谐精神[J].学习论坛,2006,22(11)。

  [12]杨翰卿。论中原文化的实学精神[J].中州学刊,2005,(3)。

  [13]吴胜刚。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特征[J].中州学刊,2006,(1)。

  [14]刘双,刘万云。河南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J].天中学刊,2000,15(4)。

  [15]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6]王保国。地理环境与中原文化的特征[J].寻根,2005,(2)。

  [17]漆向东,等。市场经济与中原文化问题[J].文明与宣传,1997,(4)。

  [18]张烨霞,等。中国城乡迁移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7,(3)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