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企业是谁的——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思考

来源: 宋瑞卿 编辑: 2008/07/03 15:50:52  字体:

  企业是什么?如果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大概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告诉你:企业是市场的边界。但是,科思关于企业性质的论述只是揭示了企业存在的经济合理性,并没有告诉我们企业的本质。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可以说企业是独立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但是,这一概念也只揭示出了社会分工赋予这种组织的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特殊属性,并没有说清楚怎么盈利、靠谁盈利和为谁盈利。企业就像一个被挥舞着的大棒,决定这个大棒的不是它本身而是挥舞它的人。因此,作为企业本质的研究,重要的问题不是企业是什么?而是企业是谁的?

  那么,企业是谁的?历史地考察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答案是不同的。而且,这不同的答案,导致不同的企业目标,导致不同的企业行为,导致不同的企业管理方式,导致人们对企业不同的认可程度和不同的企业发展未来方向。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显得那么轻松。

  从最初的角度看,毫无疑问,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作为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企业在其产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比土地还要稀缺、并且可以转化为其它一切生产要素,资本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企业受资本所支配。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只要拥有资本,并把这种资本投入生产,就可以获取利润。因此,这时的企业也就只能成为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不管这些资本最初从哪里来,也不管它为多少人所有。

  这时的企业目标就只能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直到现在我们触目所及这样的企业依然比比皆是。然而,由于单个资本及单个资本家力量的有限,更大规模的生产只能采取联合资本的形式,马克思称之为资本的集中,股份公司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的形态。当这种联合发展到足够大时,势必就要有一些人失去对其资本的控制权——企业体现的是大多数资本的意志,而不是每个资本的意志。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一些资本的所有者虽然掌握着资本,但他的才能不足以使资本产生利润,如果他再不满足于他的资本在银行里的那点利息,那他就只能把他的资本投入到那些有才能的资本家的企业中。否则怎么办呢?

  一些微妙的变化就这样发生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了,那些驾驭企业的资本家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出于对牟取最大利益的考虑,他们把控制权转移给了那些有才能管理企业的人一一现代意义上的经营者应运而生了。原来的资本家的任务,不再是亲自去管理企业,而是去寻找有才能的经营者,然后把企业交给他们去经营。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个好的经营者,那他的资本也许不会赚钱,甚至还要赔钱。经营者的才能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突现出来了,经营者的重要性超过资本了。

  这时的企业,还能叫它所有者的企业吗?没错,虽然从法理上讲,这些企业终究还是他们的,但“企业是经营者的企业”或者说“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时的企业目标是什么?虽然所有者们找那些经营者还是基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但这些在创造利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经营者们是不会那么俯首贴耳的。这些在企业中也许连一股也没有的人,这些凭自己的才能吃饭的人,当他们在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会象原始所有者那样只顾赚钱而不顾其它吗?

  比如,当企业和环境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是原始所有者掌控企业,那他完全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环境;但如果是经营者掌控企业,他就不会和环境那么直接冲突。他可能这样提醒自己:我干吗要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社会?因此,这时的企业目标,已经有所偏离了。

  让我们再前进一步。当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决定于一两个有才能的经营者,而是决定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时,就象现在的那种知识型或技术型企业,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还能说得通吗?人们都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本家取代了资本家,那些拥有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角。而这些人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时的企业既不能说是所有者的企业,也不能说是经营者的企业,而只能是全体员工的企业,正像硅谷的大多数企业一样。这时的企业目标是什么?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全都不是。这时的企业目标就只能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一目标下,所有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其利益都最大化了——既不存在为了所有者利益而坑害工人,也不存在为了经营者利益而内部人控制,更不存在为了公司利益而损害社会!

  当企业的所有者越来越多而且趋向社会化时,当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趋向国际化时,当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通过社会机制进行筛选时,这时的企业也就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企业了。企业的目标,不再是为少数人牟利,而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虽然这一点在目前还不能实现,但已为期不远了。

  中国的企业到了哪一个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种阶段的都有。因此也就有了公司目标和企业行为的各种争论。有的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有的要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还有的要追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制定一个让所有企业都来遵循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是不合时宜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就国有企业而言,鉴于其特殊的历史沿革和财产状况,应当以明晰产权为基础再造企业体制。首先需要的是:把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因此,必须强调股东的利益,以改革其恒久以来无人对财产使用负责的历史弊端。因为就中国目前进行的工业化而言,资金还是非常稀缺的,资本的作用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整体地被知识或其它要素取代的程度,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点,社会资源必将继续被无谓地浪费下去。

  对于那些已经脱离了草创阶段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及其它一些家族企业,应当在公司外部引进智力,以接续那些丧失经营能力的原始所有者。在保证对经营者道德风险进行约束的前提下,应提倡“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这一理念。事实上,许多国有小型企业在完成转制后也正在向这一方向迈进。企业的目标,也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为股东创造利润,还要顾及到职工和社会利益,在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使各利益主体获得利益均衡。

  对于那些为数不多的依托风险资本而产生的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的科技型公司,企业的发展依靠团队的协调及其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这种企业应当成为全体员工的企业。企业的目标,理所当然地应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不仅追求利益各方的利益,而且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而那些靠社会资本支持的(比如国家科技创新基金)、依托社会技术(比如国家863计划)进行社会化生产的企业,他们则更容易和社会保持融合,成为真正的为增进社会福利而运作的企业。

  如果我们不能以哲学的眼光来解析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就无从看清企业的本质,指出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就可能采取一些简单或片面的做法,把我们的企业引向绝路。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