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财政改革,加强管理,近年来,我省各地与全国一样,相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并经过不断总结、引导和推广,会计委派制改革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好势头。
一、 会计委派制试点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并逐渐被人们和接受。
我省会计委派制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闽中市、苍溪县等,对所属国有企业实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在当时对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 “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尽管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把会计委派制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并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了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性的改革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个 《报告》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四川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还将 《报告》下发各地,要求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落实。会计委派制改革,在我省推进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阶段,即1999年以后,进大了总结、完善和全面推广阶段。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进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介面、州,有12介面和近90个县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于1999年向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发了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专门收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期印发各地,对指导这个工作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如省财政厅结合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制度,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和简阳市的乡镇 “统一集中核算”制等进行了总结介绍,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四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安排。2000年8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适合省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分别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的推广面要求达到60%.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实行内部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全省会计委派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状况,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已基本形成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几种形式的评介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实践表明: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沿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巴不适宜。如原来苍溪、闽中、中江县市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全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会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重大问题则专题报告。但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人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营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有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 “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代理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级党政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也将在2001年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会计集中核算。据悉,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实施方案正在拟议中。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三、会计委派制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尚处于总结推广阶段,有的尚待进一步探索、完善和提高。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分离出来,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了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 “小金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人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 “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
会计人员 “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已早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 “委派制”来认识似觉欠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他们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有的地方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已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但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不具有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欧盟的影响,这就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 “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授权收费或行使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三)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反映职能,又有监督、预测、控制等职能。上述两个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向企业委派会计,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五、几点建议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重其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较为合适。
2.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3.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1.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2.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3.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在国有小型企业可以从解决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人手,按照 《会计法》和 《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规定,严格会计上岗资格,保证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各级党政机关和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包括乡镇一级)实行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的会计集中核算制。
相关热词: 会计委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