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4月开始,松滋市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由市财政局、国资委对本市部分国有控股企业派驻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委派财务机构负责人。经过几年的实践,会计委派制的实施,从根本上遏制了会计信息失真,以及造假行为的发生,会计委派制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目前发展还不平衡,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仍然存在着委派会计管理权限和经济监督职权难到位等问题。因此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不可被取而代之。如何实施会计委派制后的审计监督,笔者认为须从以下方面进行:
评审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和有效程度是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所用审计方法的重要依据。内部控制系统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内部管理控制是为贯彻经营方针,合理而有效地进行经营活动而对内部管理实施的控制,它包括单位和委派会计规范管理控制。我市委派会计工作由国资委。财政局共同管理,两家责任不明,有的委派人员经济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工作积极性直接受到影响,有的素质偏低,难担管理责任。实施会计委派制后的审计监督,评审内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很有必要。主要评审授权批准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制度和计划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物资存货控制、营销业务控制、管理组织机构及组织人事控制以及委派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运用观察、询问、复核测试等方法了解和初评各环节内控制度的实际情况,并对可资信赖的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其功能和可靠性,根据测试情况确定审计监督的范围和重点。
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委派会计人员(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实际上是政府行为。委派会计代表的不是部门或单位利益,更不是个人利益,而是政府在单位的代言人,其职责主要是履行会计核算、监督、管理职能,实现单位的事前控制,这也是政府委派会计人员的出发点之一。但有的地方委派会计没有打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进行轮岗,没有割断委派会计与所在单位的行政裙带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地位,这一现状使委派会计难以拉下情面,对单位管理把关不严,对领导制约不力,对单位核算不实。因此审计人员应明确委派会计的身份和在派人单位中的地位、作用,依据有关财经法规和《松滋市会计统派统管实施办法》、《财务总监工作规程》,检查被审计单位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对“组织收入、会签收支、会计账簿报表资料真实反映本单位实际状况”作实质性测试,考核其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松滋市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这一全新的模式,一方面使财务监督与单位管理权实现了分离和相互制衡,从根本上保证了财务监督;另一方面规范了财务行为,强化了监督制约,从根本上、制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委派人员依法对派人单位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独立行使财务监督权。由于委派会计职权难到位,监督职能往往流于形式。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采用审阅、核对、监盘、函询、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检查派人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检查其经济活动中是否按授权或既定目标履行经济责任,有无弄虚作假,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等行为,并督促其采取措施在正常轨道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