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的“计量标尺”

来源: 武守勇 编辑: 2009/07/22 14:53:53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会计信息,使会计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只有合理选用计量属性,才能形成能够达到会计目标的计量模式。基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新《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增设了第九章会计计量,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作出具体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下面根据新《基本准则》的规定,就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做一浅析。

  历史成本的计量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一)按照购置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存货具体准则》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和借款费用。

  (1)存货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用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2)存货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3)存货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4)按照《借款费用具体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

  2.《固定资产具体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 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3)按照《借款费用具体准则》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二)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

  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价是指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都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三)负债的计量

  负债的计量主要包括预收账款、接受劳务按合同应付款项和购进货物应付账款等。

  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和确认负债的原始交易价格,因而具有可靠性,并且其计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很丰富。但是,在物价变动明显和资产发生减值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经营业绩和持有收益不能分清,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出现低估,难以真实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重置成本的计量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一)资产重置成本计量

  资产重置成本的计量,主要适用固定资产盘盈和资产评估的计量。它是指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再估算出资产与全新状态相比有几成新,即成新率,然后用全部成本乘以成新率,得到的乘积作为评估价。

  (二)负债重置成本计量

  负债重置成本的计量,主要适用于预计负债的计量。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

  重置成本计量能够避免价格变动的虚计收益,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客观评价企业的管理业绩。但是,确定重置成本较为困难,无法与原持有资产完全吻合,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它仍然不能消除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也无法以持有资产的形式解决资产保值问题,使以后的生产能力难以得到补偿。

责任编辑:阿郎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