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9 10:50 来源:周阿立
【摘要】财政部发布的2006版新准则体系部分使用公允价值、现值等计价方法,对交易的处理更强调公允性,弱化了可靠性。新准则的制定采用原则导向,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的空间增大,新准则体系的实施将在很长时间给会计人员带来很大的不适应。本文根据会计教育的现状结合自身教育工作的体会,提出适应新准则的会计教育变革建议,希望能为本科会计教育水平的提高献策。
【关键词】新准则;职业判断;会计教育
会计本科毕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需要,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我国目前的本科会计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本科会计教育发展变革历史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学习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会计原理、行业会计(工、农、商等)、行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四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引入了西方财务会计、西方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1985年起,一些高校陆续设立了审计专业或审计系,审计学科从财会学科中分离出来。90年代,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和企业自主权的加强,财务活动日益复杂,理财学科从会计学科中分离出来,并设立了由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会计等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会计教育一直为适应经济发展不断变革。面对新准则的实施,会计教育应如何变革呢?
二、新准则体系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新准则的基本准则中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历史成本不再是唯一的计价方式,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换等准则里大量使用公允价值。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残值,计提减值准备、取得无形资产的计价等采用现值计价。新准则更加强调公允性而弱化可靠性,如合并范围的确定要求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等。新准则赋予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更大的选择权,采用原则导向。如无形资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判断。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照持有目的分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资产组的辨别和认定,对商誉的减值测试等,都需要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判断和选择。
我国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接受的会计教育,还是工作后的工作环境,都习惯于服从权威,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缺少主观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在学校服从老师或标准答案,工作中服从领导。《企业会计制度》为了迎合会计人员的这种思维方式,对会计科目和会计分录等规定也非常具体,会计人员只需按照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照套,不需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处理,更不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会计业务,提供的信息更具备公允性和决策有用性。新准则的实施将在很长时间给会计人员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对现存的会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归纳分析如下:
(一)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新准则的最典型变化,就是给会计人员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机会更多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会计人员由于一直使用企业会计制度,对新准则的灵活性准备不足,用不好,极有可能既没有可靠性也丧失公允性。职业判断能力已经成为会计人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会计教育也需要进行变革,把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当作教育重点。
(二)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为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财政部不断地发布新准则,修订旧准则。可以预见的是,新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还需继续修订。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都需要根据业务创新的发展变化不断修订原有的会计准则和发布新会计准则。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会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目前大多数会计教育仍然停留在填鸭式教育的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锻炼和培养,会计教育需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
旧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人员不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新准则中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等计量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资料作为参考,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确保计量的公允性。但目前会计教育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培养,需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
(四)组织、协调、沟涌的能力
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会计部门更多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如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人事部门等。如固定资产中的房产、无形资产中的地产如果用于投资目的,合起来称为“投资性房地产”,等等。由于资产的分类没有客观的标准,会计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沟通,分析判断持有资产的目的,资产组的认定需要会同技术部门讨论,认定。在目前的大学会计教育中,学生只能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组织、协调、沟涌能力,而没有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育中。
(五)较高的诚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新准则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公允性牺牲了较多的可靠性,如果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极可能沦为操纵利润的借口,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目前会计教育中只有在审计课程中会涉及到职业道德,篇幅不大,其他专业课程都很少涉及。为适应新准则的这一变化,应考虑将职业道德纳入专业课的教育环节中,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水平打好基础。
三、会计教育的现状分析和适应新准则的变革建议
(一)为保障新准则的顺利实施,会计教育变革必须充分考虑职业界的要求
由于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企业在实施新准则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或很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财政部对新准则的实施采取了逐日盯市,密切监控的措施,对于出现问题比较密集的情况也出台解释文件。学校会计教育虽然不必像政府部门那样密切关注新准则的实施情况,但会计教育必须以需求为导向是不容置疑的。会计教育必须充分考虑职业界对会计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要求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国高等院校和实务界的联系比较弱,多数只是停留在不定期研讨的阶段,没有实质的,常态的合作,会计教育部门很大程度上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怎样教育学生。没有实务操作经验的任课教师撰写的实训材料和案例材料脱离实际,授课内容空洞乏味,弊病较多,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笔者建议,在高等院校和会计职业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在高等院校与会计职业界之间建立更广泛的联系。鉴于高校教师都是非职业会员,CICPA可以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针对非职业会员的后续教育活动,加强同行业的联系。各个大学的会计系可通过举办系友联欢,邀请实务部门座谈、授课、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等方式主动与实务部门接近,力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二)根据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调整会计教育的内容
1. 加大基础知识的课程
新准则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目前很多财经类学校学生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较差,而理工类学校对人文学科不够重视,这是转轨时期教育急功近利的表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笔者建议应加大人文学科和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学时和难度,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增加职业道德教育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一向致力于提倡“道德教育是会计课程的基石,是会计师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道德也是ACCA部分课程考试的内容,是申请会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新准则实施后,职业道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应该称为会计主干课教材的一部分,并成为考试内容。
3. 增加商业材料等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会计教育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都很强,各种法规、规章更新较快,教材的更新往往赶不上实践的更新速度,因此,会计的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只限于教材,还可以将很多经济类的媒体材料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如《证券日报》、《证券时报》等报纸,《财经》、《会计研究》、《商业周刊》、《福布斯》经济杂志,还有很多经济类网站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近经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经济形势的分析能力。
(三)适应新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改进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极易沦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更加重要。但目前高校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内控的主要在《审计》课程中,会计实训课程体现不出内控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多数高校会计实训课程的材料是企业一个经营周期的业务,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重核算、轻内控”的实训导致学生对企业财务运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缺乏真实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多数对具体的业务环境未亲身经历,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根据笔者教学工作切身体会,采用“随机分组、顺序换岗”的方法可弥补这一不足。 “顺序轮岗”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岗位的责任,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实训业务中含有少量的有问题原始凭证,加大审核的责任,也可以在经济业务中加入部分需要职业判断的业务,如股权投资、研发费用或者资产减值损失等业务,最好选择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的业务,任课老师介绍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和业务处理思路,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准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实训教师需接受实践教学的特殊培训,如与企业加强业务合作联系,安排实训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学习,或者从企业或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或注册会计师等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训课程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四)改进考试、考核的评价方式,以素质导向的评价体系取代知识导向的成绩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以期末为主加上大约30%的平时成绩,基本特点是“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这种“知识主导型”的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无法公正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新准则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笔者建议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从传统的“知识主导型”转变为“能力主导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改变考核方式,加大论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比重,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减轻学生期末考试负担,使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非“临阵磨枪”式的突击记忆,这样才能持久地吸收和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颜淑姬. 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 财会月刊(综合),2008,(2):89-90.
[2] 马文超,吴君民. 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 财会通讯(学术),2008,(1):28-30.
[3] 徐黎. 新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要素的变革[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第11卷:111-113.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