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模式的构建

来源: 许庆高 编辑: 2010/02/03 10:21:19  字体:

  【摘要】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理念的创新,结合作业成本法和成本控制理论,构建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新模式,旨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取得成本领先、赢得竞争优势的保证。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价值链分析

  一、引言

  当前我国企业正面临“三高一紧”的困境,即高油价、高物价、高通货膨胀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这种环境,企业如何提升竞争优势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对此,迈克尔。波特(1997)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其主要形式之一是成本领先。要使企业的成本领先,成本控制是核心。目前,企业探究成本控制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以作业成本思想来论述企业成本控制,旨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理念创新

  (一)树立成本效益理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是以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是以前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在作业成本法适用的环境下,企业日常成本管理应正确把握“产出”与“投入”,“花钱”与“省钱”的关系,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作业成本控制追求的目标。

  (二)树立作业成本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各种决策方法都十分强调“增值”的概念。但是在分析增值时却往往以原材料购入为分析起点,将产品销售给买方作为分析终点。这样做是基于如此的假设,即只有这一过程是企业所能控制的。这种分析方法使得企业在对供应商及顾客的选择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作业成本管理把企业看作是最终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并需要将作业分为“可增值的作业”和“不可增值的作业”,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目标,从中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宽成本管理的应用。

  (三)树立源流成本理念

  只要提到成本控制,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而忽视了设计成本。实际上,产品研发和设计是生产、销售的源头所在。从成本管理角度来说“设计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作为后期的产品生产等制造工序来说,最大的可控度只能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及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制造费用)。因此,源流成本——产品设计(研发)成本的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三、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模式构建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是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即成本动因上。从前因上看,作业成本要将成本所发生的原因追溯到产品的设计阶段,因为设计环节决定着产品生产的作业组成和每一作业预期消耗的资源水平以及最终可对顾客提高价值的大小;所谓后果,即指每一作业消耗的资源及经济性。

  (一)正确选择成本动因,制定作业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有效的成本事前控制

  1.作业成本的事前控制目标

  作业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是各项作业。就间接费用来说,成本目标的直接对象首先是各项作业,而不是传统的构成产品成本的各个费用项目。因而制定成本目标不是要为各项费用制定分配标准,而是要根据作业分析结果为各项作业制定消耗标准,包括产品消耗作业的标准和作业消耗费用的标准。

  2.正确选择成本动因的原则

  制定正确合理的作业成本控制目标,首先必须要正确选择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部分。资源动因是对一项作业所消耗资源数量的计量。它用以将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分配给一个特定的成本池。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对作业需求的频度和强度的计量。作业动因以将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品相沟通的中介。通过实际分析,可以揭示哪些是多余的,应该减少,整体的成本应该如何改善,如何降低。确定作业动因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1)与作业对资源、产品对作业的实际消耗要密切相关;(2)尽可能在保证上述相关性的前提下,选择易于计算或者有现成计量记录的成本动因;(3)有助于成本控制与奖励业绩的改进。

  3.正确选择成本动因的程序

  (1)定义和归集作业。定义组织中的生产和服务的作业是作业成本法构建的基础,是正确选择成本动因的第一步。定义作业首先要进行鉴别,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科学的估计、判断能力,需要确定哪些作业是重要作业并且需要进一步细分;哪些作业不需要细分,甚至可以合并。定义作业的基本目的是加深对企业发生的各种作业的了解,对庞杂的作业信息,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分析。作业分析之后应适当进行作业的归集,以达到科学、准确定义作业的目标。

  (2)归集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根据各种作业对预算项目的消耗情况,合并或分解各个项目或者会计日记账项目,归集作业的资源动因。本步骤的大量工作应该和上步的收集作业信息相结合。

  (3)建立作业成本库。上述两步的完成将产生大量的次级作业,此时就要把这些大量的次级作业按一定的原则合并建立作业中心。若干个作业中心按照一定规则合并成一个作业成本库。这里要考虑影响作业中心、作业成本库数量的因素,确定适当归集的数目。确定作业成本库的数量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应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4)选择作业动因层次与原则。根据成本动因的概念可以发现对成本动因的选择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选择资源动因;二是根据产品对作业的消耗选择作业动因。基于前面对资源动因的选择,接下来要处理好对作业动因的把握。

  4.通过分析成本动因,拓展成本控制新途径

  从上面论述中不难得出,选择正确合理的成本动因,必须正确合理分配和归集作业成本库。合理确定作业成本库就必须分析和确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再认定和整合相关的作业。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可以从成本账目入手,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将账目进行组合和分解,将消耗的资源重新分开。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业,使成本控制到资源,控制到作业的水准上。确定整合作业时要关注作业成本上的重要性,将重要的作业单独列示,次要的作业合并组合列示。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

  (二)通过价值链分析,进行成本事中控制

  1.作业成本的事中控制目标

  作业成本的事中控制就是要严格地按作业成本预算和消耗标准,对各项作业活动及其资源的耗费进行认真的监督和审核,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浪费和损失,同时对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随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消除作业活动中的不利因素,从而纠正费用的不利偏差。

  2.价值链分析

  作业成本事中控制主要是进行价值链分析,将一些不增加顾客价值的、可消除的作业消除。现代企业的实质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后,这就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也就是“价值链”。对价值的分析其实是对整个生产流程的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的中心思想就是把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的活动链分解为战略上相关联的部分,从而可以解释成本变动形态和识别出企业形成差异化优势的源泉。作业成本事中控制不仅要从成本费用金额的角度来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从引起成本的原因——作业的角度来加以控制。

  3.生产过程分析

  在价值链分析生产过程中,根据作业成本设计的基本做法,将生产过程划分为生产准备和生产两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分析。

  (1)生产准备阶段分析。生产准备阶段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和工艺准备两部分成本控制。原材料采购过程是生产的物质准备阶段,决定着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应该分批次单独计算每批的采购成本。同时按采购材料的活动量汇集和分配费用,并按采购员的采购活动和购料批次研究如何节约资金、降低采购成本。工艺准备过程主要作技术准备,即人工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应按照成本驱动因素论认真研究产品实际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工艺设计,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先进工艺,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对产品投产后的质量和成本水平都有重要影响。

  (2)生产阶段分析。生产阶段应以成本驱动因素论为依据,按照费用、成本的原因,分部门、分地点进行成本控制,分别按作业或数量进行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因此,要建立两种成本中心,一种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中心,另一种是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中心。此时的成本控制将从原因出发研究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途径。

  4.价值链分析具体要求

  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作业成本法重在动态的作业分析和作业管理。以最大限度消除“不增值作业”,缩短“作业链”,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合理降低作业对资源的消耗,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然而目前企业中的事中控制基本上都是对生产经营通过行政、规章制度和一些人为因素加以控制,而执行的效果不像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完美,毕竟事中控制中人为的主观能动性偏大。作业成本法的事中控制要求通过JIT和“零缺陷”等手段,消除每一个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提高增值作业在整个价值链的产出比例,使成本趋向于最优状态。而在目前的环境下,JIT和“零缺陷”等手段本身就很难在企业中推广。因此事中控制是三个环节中最难把握和利用的,相对于事前控制目标,事中控制目标也是很难实现的。

  (三)通过作业成本差异分析,进行成本事后控制

  1.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事后分析和总结。作业成本的事后分析主要是对实际发生的各项作业成本与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各类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落实责任,为成本责任的考核和新标准、新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成本差异分析是在成本形成之后,把日常发生的差异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改进工作,明确经济责任,并为下一个成本控制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控制应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各项成本资料和控制情况,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两者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进工作,并为实施奖惩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成本的事中控制缺乏综合性和全面性,因此这些不足都有赖于事后控制的全面差异分析来完成。作业成本的事后分析是事中控制的继续,同时也是对整个成本控制的检查与总结,以便更好地制定新标准、新措施。作业成本法在成本事后控制中应用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标准成本制度和传统预算制度运行方式的总结与改进,对作业成本控制的作业实行差异分析。总结归纳事前、事中控制的不足,制订更完善的成本控制标准,更好地指导下一轮成本控制是事后控制的重要目标。因此,有必要编制和完善作业成本报表。

  2.编制作业成本报表的思路

  根据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作业成本报表分为两个层次:作业和产品;三个大类:作业中心成本表、作业中心汇总表和产品成本表。设计作业成本报表应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成本控制需要出发,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灵活设置作业成本报表的内容,所以报表的内容和格式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作为企业决策重要的信息来源,报表设计必须力求内容完整,指标齐全,同时在格式上应尽量适应成本控制与决策的需要。通过编制会计报表,一方面可以考核分析成本变动趋势和规律,寻找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为节约资源消耗、优化作业链、降低成本提供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和职工提供有关成本信息,使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企业每个员工,便于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一个循序递进的过程。从上次作业标准成本制定到提出新的成本控制计划再到新的执行标准依据,可以发现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是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因此,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控制更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制度。

  四、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需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控制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是比较有效的。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符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不论产量高低、制造工艺复杂与否,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了产品与其所耗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但在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其控制的目标是系统管理控制,不是单一的产品成本控制。

  二是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就越好,关键还必须考虑其成本。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对大量作业的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对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使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增加,虽然其成本控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也要适当考虑经济性原则。

  三是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等等,可能不同的会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所以作业成本控制也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盲目性的。把握不准作业、成本动因等关键步骤将会造成企业不可估量的损失,将使企业成本失控。

  四是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与按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出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同时考虑运用作业成本法能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五是由于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等基础条件,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控制时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身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进展程度,确定作业账户设置的详细程度,切勿夜郎自大,盲目设置与企业不符的账户,这样势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使产生的成本信息失真,不利于作业成本控制。

  六是实施作业成本控制必须取得单位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也是推广作业成本控制的基础。

  七是实施作业成本控制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目前会计人员通常只是收集那些易于取得和计算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揭示成本升降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文献

  [1]赵立三,王丹。关于成本动因问题的理论探讨[J]。会计研究,1998,(06)。

  [2]于富生。作业成本计算与控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派大星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