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2010-09-13 13:34 来源:吴大光

  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是有关方面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主要有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等。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得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社会诚信程度。诚信与法治是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两大支柱。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会计信息失真有三大原因:

  (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太完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的很多职能由政府操办,就连企业干部都是按照国家机关党政干部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生产车间而已,其经营目标也多具有行政色彩。国有企业改革,强调政企分开,就是强调企业应有的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形式,但这只是具有公司的形式,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建立起来的现象却很常见。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具有的作用。内部人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保障。公司管理层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公司重大决策没有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很严重。为了实现管理层特定的目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就成了牺牲品。由于公司管理层的直接指使和授意,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就很严重了。

  (二)会计制度的变化未跟得上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是用原有的会计方法核算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

  首先,部分经济活动的内容无法在会计报表中核算和反映。因为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会计看来,不是会计应该反映的内容,但这些活动却影响企业的经营和收益情况,甚至还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其次,即使在会计报表中有所反映,这种反应也称不上真实,可靠。比如,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土地价值在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样的会计信息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三)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正因为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导致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例如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等手段,利用政策的优惠条件,整合资源。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运用法律、经济、文化等手段综合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研究,完善会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作用;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监管。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真实性也不例外。所以,为了全面透彻地理解真实性的含义,有必要用辩证的方法,从反面再对这一问题认识一下,这就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局限性。

  首先,会计信息是历史信息。是对企业过去已经完成了的经济活动的反映,其真实性是对过去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是过去的“真实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是构成决策有用性这一反映会计信息总体特征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但决策是与企业未来相关的。因此,真实的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必须输入预测模型,计算出预测的会计信息。如果输入的过程中,输入发生错误或预测模型本身有问题,都会使这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决策的作用降低,甚至导致决策失误。会计信息的历史性还表现在资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多数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快速的社会发展,历史会计信息与企业现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之间会出现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会计理论界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方法,例如对存货采取现行成本计价,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却会因为现行成本涉及太多的不肯定因素而使真实性降低。原因在于,“可靠性和相关性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 因此,为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在真实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二者之间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让任何一方变为零。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使真实性和相关性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但有时不得不降低真实性以增强信息的相关性,从而使真实性显示出局限性。

  其次,会计信息计算具有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会计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由于选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在反映同一经济事项时显现不同结果的特征。例如《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计价,现行制度规定的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五种。企业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存货计价,会导致收益产生差异。可见,产生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由于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的结果,而这些方法都具有理论依据并且是会计准则所允许的。

  再次,会计信息中有经验判断的因素。在会计核算中,相关规定总是力求做到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例如,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等八项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贯彻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可供企业选用的谨慎性原则,由于采用稳健的态度来确认、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导致信息偏离实际的情况。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思考

  从以上论述可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本质属性的重要质量特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本质的局限性又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呈现出相对性。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达到何种程度;反过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际达到的程度又会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状况令人担忧。正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包含有反映真实性、反映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样,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包括有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三个方面。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会计信息反映真实性受制度的局限性。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与国际惯例的差距,对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是不利的。企业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准备的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有公司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为同一会计事项,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作出不同的处理,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不能完全保证。

  (2)会计信息不准确。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程序、方法不熟悉,往往造成账账之间、账实之间以及账表之间数字不符,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差异给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推动力,尽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力求准确,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由于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经验不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判断水平存在差异,就出现同样一项会计政策,由于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

  (3)会计信息不完整。包括反映不全面和揭示不充分两个方面。造成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的操纵引起的,如少计利润以达到偷漏所得税的目的等。第二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这对于规范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运行极为不利。

  针对上述问题,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出发,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将会计诚信写入相关法律,显示出政府部门、法律部门、执行机构的坚定决心;二是利用培训等各种形式,会计人员及时吸收新的会计制度、准则,把握政策,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三是积极利用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营业绩,对经营者进行评价,对经营不善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四是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 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加强行业自律,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同时要从法律的责任方面,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目的。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