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3 08:48 来源:陈秀霞
摘 要:在会计界,学者对会计理论一直存在着争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受到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会计理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这种因素是不能由人自身能左右并且改变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会计理论判断的理解程度以及判断方法的使用不同,从而对会计理论产生种种认识。这项因素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是可以提高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特征、方法等要素的分析探讨,使读者对其有所深入了解。
关键词:判断;会计理论;会计理论判断
由于受到主观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主观认识。那么,我们如何去辨别这些认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形成的认识做出判断。会计界也是如此,当人们对一个会计理论有新的认识、看法,人们便会分析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就需要对会计理论进行判断。
1、会计理论判断的界定
1.1 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
会计理论判断作为一个复合词,是由会计理论和判断所组成,所以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判断。
1.1.1 判断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定义判断:“真假的问题依事物的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其真实;反之,以相离者为合,以相合者为离,那就弄错了。”传统逻辑学对判断下了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思维对象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并与其他事物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思维对象的性质与关系即为属性。所谓断定,就是指明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
1.1.2 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
通过对判断的清楚认识,再结合会计理论的认识,笔者认为会计理论判断是指对会计理论的性质以及两个或者更多的会计理论概念或者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1.2 会计理论判断的特征
为了更加深刻认识会计理论判断,需要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会计理论判断的特征主要有:1.2.1有所断定。无论会计理论判断多么复杂或者多么简单,它总是要肯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如果无所断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那就不是会计理论判断。
1.2.2 真假之别。每一个会计理论判断本身都存在着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问题。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理论判断为真,反之,则为假。
1.2.3 恰当性。会计理论判断的恰当性是指对会计理论既符合实际又恰如其分的断定。对会计理论的断定是否符合实际,这不仅是会计理论判断的真实性问题,同时又是会计理论判断的准确性的问题。所以判断恰当必须以判断真实为基础,准确地反映会计理论的实际情况。要对会计理论做出恰当判断,要求研究者一定要有关于会计理论的丰富的实践知识,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1.2.4 发展性。随着人们对会计理论的认识的发展,会计理论判断也在发展着,从一个会计理论判断过渡到另一个会计理论判断。会计理论判断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认识事物,从而提高会计理论判断水平,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认识事物的属性。
1.2.5 辨证性。会计理论判断的辨证性是指在会计理论领域中,会计理论判断所包括的内容具有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会计理论判断是由主词、宾词和系词三部分组成。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是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别的辨证关系。宾词是主词的一般性,主词是宾词的特殊性。肯定判断的目的就是要确定主词就是宾词。
2、会计理论判断的方法
2.1 理论法。运用基本理论判断是指运用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作为判断指南,来指导人们对会计理论进行判断。例如,人们对会计本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算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商品价值运动为管理对象,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以核算、监督为基本职能,通过搜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第四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第五种观点会计是为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现代化的专门方法,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的系统。
以上观点的提出,实际是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指导人们不断深入认识会计理论发现其本质规律,最后得到会计本质是一个系统的正确判断。
2.2 事实法。事实法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理论所做出判断的方法。例如,在判断会计理论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命题的时候,可以利用事实法对其做出判断。会计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会计学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会计学具有内容充实、体系完整的学科体系,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是一门科学。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会计是一门科学。
2.3 逻辑法。逻辑法就是指利用逻辑学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知识,对会计理论做出判断的方法。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称概念的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外延是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2.4 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指通过对两个或者更多的会计理论概念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做出的方法。例如,在判断会计目标和会计任务是否一致的问题上,首先应该对二者的概念进行比较,会计目标时“会计的目的或宗旨”,会计任务是“期望会计所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显然,二者是一致的;其次对会计目标和会计任务的性质进行比较,二者是相同的,都具有理论性、规范性和实践性。
2.5 分类法。分类法是指对分层次结构的会计理论有所判断的方法。会计理论划分层次,基本原则就是每个类别所包含的内容不能有交叉。例如,有人对会计行为规范体系分为如下四个层次:会计前提规范、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技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前提规范包括会计假定、会计目标,会计技术规范包括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利用分类判断法知道,作为同一个层次内容,其内容不应该有交叉,然而会计假定是会计准则的一部分内容,这就出现了交叉内容,所以笔者认为把会计行为规范体系这样分层次不是很合理的。
值得强调的是,笔者只是将人们在做出判断时所运用的方法分解成单一的形式,但是实际上对一个会计理论做出判断时往往可能是多种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3、会计理论判断的运用
会计理论判断的运用范围很广,可以运用到政府机关、部门、学校以及讨论会等等与会计理论研究有关的研究机构和活动中。首先,会计讨论活动需要运用会计理论判断。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一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那么讨论者就需要对这些答案做出判断,要么肯定某一个答案,要么否定某一个答案。会计理论判断很好的帮助讨论者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其次,学校搞会计理论研究需要会计理论判断。学校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研究机构,是会计理论产生的主要发源地。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运用会计理论判断中的各种方法,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
4、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使得会计理论随着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会计研究中,社会经济形式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始终是推动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各类优秀的会计学者,会计组织的不断努力,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为会计理论增添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于玉林,田昆儒。会计基础理论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