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事项会计思想的产生背景与基本原理
1969年美国勘萨斯大学乔治。H.索特教授发表论文《基本会计理论中的事项法》,正式提出了“事项会计”。索特教授认为,按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会计分为“价值法”会计和“事项法”会计两大类。将传统的会计方法称为“价值法”,此模式假定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已知的、具体的,能为各种各样的决策模型提供最优输入值。事项会计认为财务会计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与决策相关的事件的信息应尽量以其原始的形式保存,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原始的经济事项信息,而让信息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决策模型加工所需的事项信息,并将其运用在决策模型中。
二、事项会计是网络时代会计发展的方向
事项法在索特教授提出后很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这是因为该理论受到当时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理论水平的限制:首先,大量事项信息的提供,可能会使需求方对大量信息无所适从。另外,对大量信息的处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增加了需求方决策的成本。其次,事项法的标准、相关的制度都不尽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再次,事项法对需求方加工、评价、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最后,会计的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受当前经济条件的限制。
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Intranet进行内部的数据储存、管理和处理,并通过Intemet随时向外部发布信息。同时,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在量上和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事项法”即事项会计正好迎合了信息使用者的这一需求,从而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和优势。
现在越来越多的与公司相关的经济事项,如重要的经济合同、难以用货币来量化的事项等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并且其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篇幅也在不断地增加。这表明事项会计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现实中,影响到了现行的会计结构,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其重要性日益明显。
三、事项会计实现的技术支持
事项会计的应用必须建立在网络广泛普及和财务软件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会计人员和信息使用者的素质较高的智力基础之上。在事项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内联网、外联网直接收集有关数据信息,并按照事项会计的几大特点,将计算机的“事项驱动”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将信息用户需要的信息按照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文件,存储于数据库之中,数据库则处于“动态”之中。通过互联网,得到系统身份确认的信息用户可随时访问数据库,根据不同的事件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获取与其决策模型相关的原始事项信息,在将原始信息应用于决策模型之中。现行各种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为事项会计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事项会计的本质特征
1、多重计量的事项法提出可以按照事项的可计量性、可控性和重要性原则对事项进行反映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很显然,提供多种计量属性,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会计不仅能够反映过去,还能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各种计量属性各有其优点,事项法提供按多重计量属性反映的会计信息,将不同计量属性的优点综合,做到优势互补,能更好地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如两个企业都有一项同样材料记为10000元,从账面上看,这两个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假定不考虑其他情况),但事实上同样材料在质量上如果不一样,可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果并不相同。这充分说明单一货币计量带来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坚持多重属性的计量有利于信息对称,能够真正实现事项会计的基本目标。
2、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处理事项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经济事项的原始信息,它不仅收集财务信息,而且收集非财务信息。所以事项会计的信息量相对于价值会计来说成倍地增长,显然它已不可能仍然依赖手工处理数据,并且信息使用者处理信息的方法也逐渐复杂,各组织的机构也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办公,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有用性日渐决定各组织的命运。这些都说明事项会计必须基于网络环境。
3、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明显滞后。而事项会计是基于网络环境,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进入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凭证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时完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随时可得,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与信息提供实现了实时化。
4、以数据采集为中心的信息报告方式从会计信息处理流程来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与报告三个环节,价值法下这三个环节都由企业来提供,用户只是被动地接受已加工好的信息并用于决策。事项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会计只提供事项信息,至于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使用信息做出决策则是信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由信息使用者自己加工使用会计信息意味着信息使用者要自主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标准和确认时点,这能使企业管理当局实施盈余管理的空间大大缩小、难度大大提高,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因此,在事项法下,企业只是掌握信息的采集及贮存这一个环节,信息处理规则及最后的输出环节都由用户决定。
5、提供价值创造过程而非价值结果传统的价值法会计只提供按照规定程序(主要是会计准则)所产生的固定的一组数据,依据当前收益或其他综合性价值数据来评价企业当前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状况,并以此来分析、估计企业未来的价值,其强调的主要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事项法是用已发生的事项来推断企业的价值,因为价值只是经济活动的产物,对用户来说,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就是这些关键事项,也是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创造活动的依据,其强调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这一思路V2"事项“将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与信息的生成及报告联结起来,形成了”企业战略一事项一会计信息数据库“这样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
五、事项法下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设计
事项法会计要求用多种计量属性对经济事项进行反映,在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动日益复杂、会计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接收、处理的信息量会十分巨大。如何解决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将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构建多个彼此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定义权利分别赋予企业的会计人员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基于此,在事项会计理论下可以建立三个数据库:经济事项数据库、数据结构数据库、处理规则数据库。
经济事项数据库根据事项法的定义收集、储存、编辑和修改与经济事项相关的数据与资料,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也包括非财务的相关资料,它以各类经济活动事项为中心,储存各种经济事项,诸如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子系统根据本系统最新发生的经济事项对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内部财务系统通过对该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及时进行会计处理,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同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外部利益相关者可通过网络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与检索获得实时信息,信息与数据库中的决策模型结合,为决策提供直接依据。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进行,该数据库就会以一定的规则自动收集、储存、编辑数据和资料,数据一旦产生,不必另外加工。
数据结构数据库是指由会计信息使用者来定义数据结构的数据库,当一个用户(与企业有关的用户)在此数据库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事项记录,这个记录会同时自动增加到企业的经济事项数据库中,其他用户也将被允许使用这个用户的数据库,从而实现了数据结构定义方法的共享。
处理规则数据库也是由会计信息使用者来定义的,它包含着一定的管理方法、数学模式、各种确认原则、计量属性、财务分析模型、预测决策模型、生成各种报表的软件和各种数据处理软件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模型与软件处理企业的经济事项信息数据库和不同用户的数据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与资料,生成用户需要的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利用用户自身定义的与该数据库兼容的数据和资料处理软件,处理企业的经济事项信息数据库和不同用户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的数据与资料,生成用户需要的数据和资料。用户定义的数据和资料处理软件将被储存在处理规则数据库中供其他用户使用。
对这三个数据库的基本要求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根据新的经济事项的发生和不同用户新的定义不断更新。经济事项数据库更新最快,它随着新的经济事项的发生和用户自行定义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的更新而更新;数据结构数据库随用户定义的数据结构和与用户相关的经济事项的更新而更新;当用户输入一定的命令,处理规则数据库将生成用户需要的信息。
六、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应对策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建立和应用以经济活动事项信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事项法”会计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并有可能代表会计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1、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推动事项会计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会计环境的演变,网络信息化带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以融合会计信息和网络电子技术为特征带动了会计环境的进步。要逐步建立相适应的会计环境,首先,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推进企业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科研力度,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经过具体调查之后,制定合理的信息披露范围和标准;在高校内鼓励事项法会计的科研活动,塑造相应的会计环境。
2、会计信息技术处理上的对策事项会计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面而原始的事项信息,意味着事项会计法下企业的有关交易事项的会计信息量将成倍的增长,在信息处理手段不是十分先进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信息超载问题。因此,信息超载问题是事项法会计技术处理上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事项法会计的财务报告中,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使用事项数据的中间总结。Wesfland(1992)将中间总结定义为:能够支持个性化决策的关于事项属性的描述性统计的集合。但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会计分期的影响,我们应将会计分期加入这种方法当中,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合理化披露。“事项法”会计的中间总结是对事项属性的描述性统计集合,是既能满足个性化决策需要,又能解决“事项法”会计信息过载问题的核心技术。
3、扩大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内部使用者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网的网络技术。企业通过内部网Intemet技术使得企业财务部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部门,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对于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在Intemet中设置类似windows的界面,外部的使用者随时通过访问企业网址,查询所需的信息。
4、协调保守商业秘密与信息充分披露之间的矛盾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下,加大了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但同时也必须考虑这些事项所涉及的企业商业秘密程度和范围。例如,作为企业敏感问题之一的产品成本问题,如果被公之于众,后果将是很难想象的。
建立在事项会计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组织的所有业务事项存储在企业内部的公用数据库之中,供不同的信息管理子系统相互调用,消除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现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大量披露事项会计信息可能会泄漏企业的商业秘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所以面对企业商业机泄露密问题,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信息披露程度。事项会计主张记录所有经济活动事项,并为决策提供所有事项的信息,我们应该对不同等级的外部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在涉及商业机密的会计信息库进行加密,相关财政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制度来区分商业机密的等级,并以此来监督企业的事项披露状况。
总之,事项会计是网络时代会计发展的方向,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会计信息处理的思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尽管当前其仍然存在许多技术以及理论的缺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事项会计在网络时代必将成为主旋律。
上一篇:信息技术对会计实时控制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略论高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