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企业价值链会计研究综述

2012-11-16 08:46 来源:何建华

    一、国外研究综述

    价值链会计是由我国学者率先提出的,国外会计理论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这一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外会计理论没有涉及这一领域。

    1985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概念。他认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杰夫里·雷波特(Jefferey F·Rayp·rt)和约翰·思维尔克莱特(J·hn J·Svi·kla)在1995年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具有两条价值链:由物质世界构成的实体价值链与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价值链。在虚拟价值链中,信息技术是价值的源泉,而不只是产生价值的辅助因素。虚拟价值链的任何阶段包含5项活动: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信息,通过这些活动收集的原始信息来增加价值。

    国外对价值链会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作业管理上。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消耗可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因此,管理者必须考虑如何降低各作业链的作业成本,形成“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或简称“作业管理”(Activity Management,AM)。通过对价值链上各节点作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现整个链条上成本的最低,从而实现价值链链条上价值的最大。对作业基础成本法给予系统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学者罗宾·库珀(R·bin C·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bert Kaplan)。在1987~1989年间,库珀先后发表了四篇文章,并与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正确计算成本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一文,详细阐述了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这些文章基本奠定了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此外,国外学者对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与应用为价值链会计的实务提供了启示。平衡计分卡是将传统的财务评价与非财务方面的经营评价结合起来,从与企业经营成功关键因素相关联的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一种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和方法。它可以平衡企业内部、外部、财务、非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一个企业。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外学者对价值链会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会计界先辈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概念,他在2003年《中国财经报》上发表文章《建立“价值链会计”的新思考》指出:所谓价值链会计就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之后,价值链会计进入了会计界的研究领域。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新领域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先后在海南大学和人民大学举办了“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研讨会,戴德明教授在第一次会上指出,价值链会计的研究起点是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工作是一种经营管理工作,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经营管理部门,主张使用“会计管理”概念,会计管理的内容被抽象为价值管理。正是因为会计具有管理功能,会计才能进入价值链管理体系,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价值链会计才成为可能。

    从2003年价值链会计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会计界很多学者在理论和实务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2004年阎达五发表的《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开创性的指出以强化价值管理为主线,分别沿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重构会计管理框架。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的以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的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在时间维度上,按照“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2004年綦好东、杨志强在《价值链会计的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中指出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借以制定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价值链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实时评价与反映;价值链会计的核心职能是多维立体控制。张瑞君、邹立《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中剖析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详细阐述其实现机理,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该文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T环境下的价值管理与价值链会计”(项目批准号为2037206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于富生、张敏在2005年《会计研究》上发表《论价值链会计管理框架》分析了一个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会计管理框架,该框架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并结合了不同价值链的特点,具体包括事前的预测、决策和预算,事中的实时管理与控制,事后的分析与考评。与已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对该框架的分析深入到了具体的组成部分与运行机制。2005年张林、于富生在《关于价值链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中以价值链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建了由价值链会计目标、假设、概念、原则所组成的价值链会计理论结构基本框架。2006年10月28日在重庆举办“会计新领域和新问题”专题研讨会上,东北财经大学秦志敏、尹学亭主张围绕强化价值链管理这一主线,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提供以及利用价值信息,对公司的价值链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价。2005年周辉、杨小庆在《基于价值链整合的价值链会计探析》中认为价值链会计的管理活动主要从价值信息管理和增值活动管理等方面具体实施;价值链会计应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修正,反映企业的非货币及非财务信息,全面实施企业综合业绩报告体系。

    2006年羊艳发表的《价值链会计的计量及主要内容探析》,认为价值链会计的核心是增值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计量和主要内容。其中,计量主要包括四种方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记分卡法。

    2007年程宏伟、张永海、李想在《会计研究》上发表《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指出不同于以往以线性价值链为基础的价值链会计研究,而是以模块化为基础建立网络状价值链会计研究体系。通过划分虚拟会计主体与实体会计主体、通用信息与专用信息,以价值模块为载体构建了价值链会计的运行机制,以解释模块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特征。

    总之,目前会计界对价值链会计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多,且期刊层次较高,许多问题也已经达成共识。但对实务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各家观点众说纷纭,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这方面的原因,一是价值链会计毕竟还属于会计研究的新领域,二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限制了价值链会计的实务研究。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