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运用回归方法的重要性
在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中,对销售收入科目的查验至关重要。而随业绩压力的不同,上市公司管理层分别具有递延和激进确认收入的倾向。因此,在审计过程中,由于销售收入科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恰当的分析性复核程序,找准审计重点,从而在审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而分析性复核程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销售收入实质性测试的成败。
但传统的分析性复核程序以不同公司间数据的横比和同一公司不同时期数据的环比为基本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传统的分析性复核程序只能简单地分析数据间的波动性和识别明显异常的个别现象,不能从收入动因的高度来判断其变化的合理性。如此,审计人员往往以“无重大波动即为正常”这样明显与现实不相符合的假设作为专业判断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误受”风险的概率。其次,传统的分析性复核程序容易为被审计单位所熟悉,从而调整年度间或各月间的数据,或者制造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发展趋势相符的假象,从而极大地降低审计人员的警惕性和干扰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以代数方法为基础的传统分析性复核技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要求在销售收入等主要报表科目的审计过程中,引入以现代统计技术为基础的回归方法作为分析性复核的主要手段。简单的说,回归分析就是通过研究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估计或预测被解释变量均值的一种方法。在销售收入的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通过公司销售收入的历史资料,可以确定若干与销售收入相关联的解释变量,建立揭示销售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回归模型,从而对公司被审计年度的销售收入做出合理的预测。与传统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相比,回归方法具有以下两大优点:第一,从收入动因的高度来判断收入变化的合理性,彻底抛弃了前述“无重大波动即为正常”的不合理假设。并且,回归分析不再只是简单的数据比较,而是以一整套科学的统计方法为基础。第二,运用回归方法对销售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即使被审计单位熟悉了这种方法,其粉饰和操纵财务报表的成本也十分高昂。
二、运用回归分析测算销售收入:基本步骤和一个实例
运用回归分析测算销售收入,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步骤。第一,确定影响公司销售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以预测为主要目的,因而相关的变量应尽可能的多,不必考虑变量间相关性所引起的共线性问题。第二,以上一步骤确定的影响因素为回归元,收集待预测年度之前年度各回归元的数据资料。第三,建立回归模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估算模型中的参数。第四,将待预测年度的回归元的实际数据代入经估算的回归模型中,得到预测的销售收入,并比较预测和实际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差异。第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重要性水平,结合审计过程中得到的其他相关信息,判断差异的可接受程度,制定下一步审计测试的重点领域。
以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下半年度销售收入的测算为例,对回归分析方法的现实运用说明如下。
第一,确定影响公司销售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啤酒销售和天气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天气越热,喝啤酒的人就越多。啤酒的销售量也就越大。同时,啤酒的销售还与啤酒市场的发展程度、上市公司销售人员的销售努力程度、广告策略等具有相关性。因此。可将平均气温、啤酒市场发展程度以及销售费用变化程度这几个因素确定为影响公司销售收入的主要因素。
第二,收集数据资料,相关数据见表1:
第三,建立回归模型并估计模型中的参数。承前述,回归模型应为:销售收入=A0+A1×平均气温+A2×啤酒市场发展程度+A3×销售费用变化程度+μ。根据公司的历史资料,利用Eviews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可求得回归方程为:销售收入=-5236001+370.7747×平均气温+0.757616×啤酒市场发展程度+2.348723×销售费用变化程度。
第四,将公司2005年的数据(气温20.46摄氏度,市场发展程度56197万元,销售费用变化额820万元)代入回归方程,即可预测出公司2005年7~12月的销售收入应为46852万元。由于公司2005年7~12月实际销售收入为47739万元,差异为-887万元,差异率为1.86%。
显然,公司实际确认的销售收入高于回归方程所预测的销售收入,这说明公司存在高估收入的可能性。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为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审计人员可以引入更多的解释变量,也可以对公司主要品种的销售收入做单独的预测。但必须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对会计数据的操控也可能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尽量选取与销售收入相关但相对独立于管理层控制的数据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如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数据等),而将管理层容易操控但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的数据作为辅助变量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同时,在对销售收入科目的分析性复核过程中,审计入员也应当密切结合对行业、公司基本面和关联方交易的分析结果,以求得到客观允当的专业判断,合理降低自身所面临的审计风险。
上一篇:风险导向型保险审计探讨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