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浅论效益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 王晓红 编辑: 2009/02/11 13:36:07  字体:

  摘要:效益审计是对生产、经营、建设等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进行的一种审计,其目的是检查和评价这些活动给全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和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家反复强调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注重速度,还要注重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效益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

  国家审计署“十一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这说明我们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的卫士,需要将审计范围从普通的财务审计向更高层次的效益审计延伸,堵住损失浪费的巨大黑洞。

  1 效益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关系

  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是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是对财务的真实性进行审计,以检查财务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它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审计范围主要是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会计资料。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政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基础上,对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它不仅需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还要看其他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以实地考察、论证、召开座谈会、社会问卷、聘请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全面均衡地评价某一审计项目。它关注的是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

  效益审计一般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根据健全的管理原则和实务以及管理政策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计;二是对使用人力、财力和其他资源的效率进行审计,包括对信息系统、效益衡量指标和检测安排以及被审计单位为纠正已发现缺陷而采取的程序检查;三是联系被审计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对被审计单位业绩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联系期望效果对被审计单位活动的实际影响进行审计。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与效益审计报告的内容也不同、反映的结果也不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是按照问题的范围和性质来逻辑分类的,而效益审计有一个非常广泛的空间,它的审计项目、审计内容是不同的。当前的效益审计,在审计内容上,以揭露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财务审计依据主要是财政、财务、会计等法令、制度、规章、规范;效益审计则需依据有关的政策、决策、计划、方案、法规,以及生产技术规范、技术合同、管理制度等。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也不同:财务审计主要运用财政制度(财务通则)、会计准则;效益审计则采用能够评价、证实、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有关标准,如预算、计划或方案所达到的目标,生产、技术、工程的定额、指标或标准,本单位、同行业、国际上的可比水平,以及执行考核的责任目标和业绩标准等。但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又是密不可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效益审计必须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没有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也就无从谈起。财务收支审计应与效益审计并重,而且要不断加强效益审计的力度。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财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上。如对一个企业单纯地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可能发现它的问题只有几十万,提出建议,把它纠正了,则审计成果就有了;但效益审计不一样,它会发现很多问题,为单位节约大量的资金,这是一种直接的效益,它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所难以比拟的。与财务审计比较起来,效益审计具有灵活性、主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审计选题、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意见等方面都相对比较灵活。在审计方式上,财务审计有全面和专项审计、定期和临时审计、现场和送达审计等方式;这些在效益审计来说都可应用,但无论就单位、部门或全国来看,效益审计进行专项审计多,全面审计少;从时间看,年度审计少,不定期的审计项目多;从审计地点看,现场进行检查、取证、分析的方式多,以书面资料或电子数据实施的送达审计少。同时,财务审计大多是对单位或部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处于微观性质,即使发现普遍的问题需在多个单位检查、取证以形成宏观性的结论和建议,其事项较少。在审计方法上,财务审计主要采用一般审计方法,如审阅、核对、盘点、调整、分析法等;效益审计除此之外,要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而运用不同的经济分析、数学分析、经济论证或其他管理科学方法等(如评价投资效果应用净现值法,成本效益应用价值工程法等)。效益审计除进行微观性的审计外,还侧重于地区、行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财务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而效益审计还包括事前、事中和后续审计。

  2 效益审计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

  一是我国开展效益审计,不仅能着眼于个别事项中资源的节约或浪费,更能着眼于制度的完善,包括政府在履行其职能中所制订和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与程序,效益审计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我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经济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有财力很难满足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自然资源低,资源短缺又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和财力不足的矛盾,,必须开展效益审计,这样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三是效益审计涉及生产经营各个领域,通过效益审计既可推动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改善财务收支、资金运用的管理、生产经营支出或成本的控制,又可实现挖潜增效,进而改进生产技术经营,加强控制机制,提高决策和计划水平,提高单位、地区或是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和加快资金积累;从资金使用不当、控制系统失效等而言,也有防护作用。

  四是改进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鼓励和促进更好的计划工作得力的管理方法,建立适当的综合信息系统,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对原有工作方法不断进行评估,用适当的办法改进缺点,以达到预期目标。

  五是在宏观范围对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低落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计,可以显示决策、控制、经济结构或经济运行中薄弱环节和问题,对决策、方案、计划等进行事前的效益审计,能够及早防止差误,保持应有的先进水平,有助于改进国家的经济决策、方针、政策和加强宏观调控。

  六是政府提供需要证实的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进行专项效益审计,有利于制定法规、政策、方案、决策。同时效益审计能为政府、企业提供评价绩效或业绩,以及履行责任的审计报告。对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政府在管理方面的责任、洞察力和透明度。

  七是由于效益审计不代表任何既得利益,而且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财务或其他形式的联系,通过出具独立评价意见,还可以对未来投资和活动提供决策依据,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管理现代化作出贡献。

  3 如何提高效益审计工作水平

  第一,创新审计理念,加强对效益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水平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审计监督已由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检查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延伸,审计工作不仅要在查处违纪违规上履行好职责,还要在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根据变化了的审计环境,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在审计手段、审计方法上创新,正确处理好真实、合法、效益三者的关系。注重运用先进的审计模式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改变以详细检查财务资料为主的账目导向审计,积极稳妥地采取风险导向审计等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第三,按照ERP管理要求加强审计体制和审计队伍建设,优化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的审计队伍,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名合格的效益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意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体审计项目需要专门知识,如电脑技术、工程学、统计学等;做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素质。

  第四,改进审计监督方法,进一步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各种审计方法不独立,往往结合运用。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扩大对外合作,全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核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监督效果。

  第五,加强对效益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进一步摸索效益审计的一般基本规律。目前我国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总体松散、深度不够,没有明确的效益审计条例,对实践指导不足,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规范的操作指南。审计人员要更多地关注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必须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有效的效益审计模式。

  第六,合理使用现有审计资源,以便在履行应有责任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做好各种审计项目的衔接,借鉴、吸收、利用有益的审计成果,避免重复审计。

  第七,坚持常规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在计划安排审计项目时,要扩大效益审计的内容,将效益审计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效益审计内容,注重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对财政资金运用效益情况的评价和衡量。

  4 结语

  效益审计已成为当代国家审计的主流,也是我国审计今后工作的重点。要根据国内审计现状,借鉴国际审计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绘就我国审计事业的新蓝图。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