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 随着企业ERP的实施,计算机审计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本文在厘清计算机审计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企业ERP环境下如何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计算机审计。
【关键词】 ERP;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们已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进行管理的创新,ERP正是这种管理创新的应用平台。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tner Group Inc.,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子系统整合连接在一起,让企业的所有信息在网上显示,不同管理人员通过自己专门的账号、密码,可以从网上获得与自身管理职责相关的其他部门的数据,如企业定单和出库的情况、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库存的状况等。通过实施ERP,可以避免资源和人事上的不必要的浪费,高层管理者也可以根据这些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出最好的决策。
ERP发展方兴未艾。那么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又有哪些特点,对审计又有哪些影响,传统审计又发生了哪些演变,如何界定计算机审计的概念以及如何有效的开展计算机审计?现分述如下: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与企业其它子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
传统的电算化系统是财会部门边界范围内的独立信息系统,基于企业局域网,与企业内其他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即使有连接也是通过软件的数据接口,主要实现数据的导入和导出,不能做到实时共享。而ERP中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基于互联网,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综合地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反映,并对全部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改变了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传统的电算化系统可以说是手工业务的翻版,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计算机内的凭证,再模拟手工的审核和记账。而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系统的其他模块如供应、生产、销售、企业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等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改变了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同时,ERP的所有数据来自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下工作,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应给所有相关部门,实现业务与会计的协同。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 与内部业务的协同,如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工资核算、预算等。在这一协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需要和资金流管理相协调,一旦产生会计数据,要进行会计核算,进行加工、存储和处理,并将相应的有关信息送给业务部门,从而保证业务和会计协同进行。
2. 与供应链协同,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供应商、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在企业的供应链上,每一个业务活动的产生如果伴随着会计数据就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外部业务流程,实现与外部业务的协同。
3. 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协同,如网上报税、网上审计、网上银行等。
(三)强化了会计的管理地位
传统电算化系统由于是手工业务的模拟,它的管理只能是事后核算管理,仅停留在对总账和报表中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而 ERP 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完成了从事后会计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的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其核心价值就体现在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1. 在会计管理的效能上。实现了会计管理在空间上的扩充性,可以使数据处理在同一时间上的不同空间进行,对于集团性的企业而言,这点尤为重要;可以实现在会计管理时间上的同步性,因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企业的中心服务器中,会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是实时的、动态的;同时,由于会计职能的扩大,促使了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
2. 在会计管理的职能上。现代企业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并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目标成本管理的新机制,对资金和成本实现了有效监控;实现企业财务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如运用各种机制解决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存货积压等重要问题;另外在分析决策功能上,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加强,构建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
二、计算机审计概念的界定及其内容
审计也是一项古老的职业,凡是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审计也步入到计算机审计时代。计算机审计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审计实务中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自从出现“计算机审计”一词,对计算机审计的概念一直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机审计理解逐步深入。计算机审计在其演变过程中,一直在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信息系统审计,二是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计算机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的全称应为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同于传统审计关注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系统审计的主体是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不是注册会计师。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计算机审计,从产生和发展来看,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对计算机环境下财务系统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二,计算机辅助审计也称电算化审计。目前,计算机审计开展的重点也就是这部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相对手工审计提出的概念,类似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审计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人员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财务数据或管理数据进行检查,包含手工环境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财务数据检查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财务数据的获取技术问题;二是建立审计工作平台,为审计人员提供计算机化的审计工作环境,主要为审计软件的研发。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推进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化起到重要作用。其三,网络审计。网络审计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机构建立计算机审计网络,传递和处理审计信息;二是对网络环境下交易事项的风险性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点对点的实时审计系统。
三、ERP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分析
(一)ERP环境下审计线索不能满足传统审计的需要
在手工会计中,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纸质的,每笔交易都有一个完整的审计线索,审计人员根据这些资料来检查会计信息是否公允、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是否一贯、财务收支是否合法。但是在ERP环境下,会计人员只需录入原始数据,中间会计处理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完成,就能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总账、明细账,传统的审计线索中断消失,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对其进行追查也是比较困难。
(二)ERP环境下审计内容更复杂,技术性更强
由于企业实行了ERP,数据处理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集中处理,在会计软件中有取消出纳签字、取消审核、反记账和反结账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无痕修改。增加了会计应用程序被人非法篡改,嵌入非法程序的风险,使得计算机只会按照给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事项,造成资产的不明流失。这些都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三)ERP环境下审计标准和准则有待完善
传统的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实施ERP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在采用计算机审计后,应在原有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基础上,建立与ERP环境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四)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更加复杂
手工会计中,内部控制的测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实施ERP后,大部分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建立在有关系统中,而系统的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五)ERP环境下进行审计取证较难
实施ERP后,数据的处理能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企业可以每天进行成本和利润的结算,进行生产动态分析,因此系统必须一直处于运作状态,一旦停止工作,将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又不能终止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四、ERP环境下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
计算机审计是综合了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因而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电算化审计的应用,积极引进既有审计经验又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现有会计人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计算机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对ERP系统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开发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更科学,更有效。此外高校对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加大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相关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
(二)建立、完善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环境
目前我国审计工作大多数还是手工审计,实施计算机审计的也只是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阶段,目前,虽有一些审计软件问世,但严格的说我国还没有较好的与ERP环境相配套的审计软件,当务之急就是开发审计软件。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系统,研制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和运行环境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尤其是数据库的挖掘,这样才能访问被审单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提高电算化审计的工作效率,延长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生命周期。
现有的会计软件没有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对数据结构不开放,国家应要求会计软件在开发时预留审计的数据接口,各数据库之间按审计人员的要求设定关联关系,使会计系统的数据能够快速通过接口进入审计系统,有效解决计算机审计系统中输入瓶颈问题,保证审计人员能追踪到审计线索。
(三)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与准则
会计信息化导致原有的审计体系和审计技术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新的标准与准则急需建立。要不断总结现有的电算化审计经验,特别是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规范计算机审计的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还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应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保证我国的审计工作与国际审计工作协调一致,从而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四)加强联网建设,推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
审计软件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联网,以随时取得所需的电子数据和相关资料,实现对在线处理数据的审计,建立在计算机环境下新的审计模式。这样,审计人员不用到被审计单位的现场,就可以对其实现随时跟踪、分析和审查,实现联网审计,改变必须将时间安排为集中审计的局面,而且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积累的数据库进行历史的、横向的分析比较,进一步查出有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伯溢.ERP条件下会计发展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2).
[2] 黄敏,王健.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电算化审计[J].北方经济,2007,(4).
[3] 胡克瑾.IT审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
[4] 赵录贵.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10).
[5] 张丽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状及建议[J].财会研究,2006,(1).
[6] 唐文花.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审计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2,(2).
下一篇: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