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来源: 刘金星 编辑: 2009/06/09 08:55:46  字体:

  一、问题的提出
  
  一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现代审计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会计师提高效益与降低风险两方面的考虑来发展的。早期的审计所面对的公司账务比较简单,会计师还可以负担详细审计的成本。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业务种类的增加、业务性质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的时间成本已经变得让会计师无法承担,会计师必须寻找一种在时间成本可以承担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审计手段。面对控制时间成本和控制审计风险这对看似矛盾的要求,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些会计师事务所通过采用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收集手段,大幅提高审计现场和后期复核效率,从而保证在审计测试时间不减少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审计的总时间成本;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则提出了围绕重点风险领域加大审计测试,而对风险较低的领域减少甚至不作测试,从而降低审计时间成本。这种思路逐步发展,形成了风险控制导向的审计策略。2007年1月1日起已全面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厦门大学吴水澎教授认为,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活动。厦门大学薛祖云教授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把审计的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这一模式逐渐为世界各国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和采用。
  由此看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方法,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
  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对固有风险的判断缺乏指引,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简单将其定义为高风险,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控制风险的评估上。由于对审计风险公式的僵化运用,对控制风险的评估往往沦为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具。
  (一)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审计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多变,企业管理层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会计准则和制度需要企业进行更多的专业估计和判断,传统审计方法的效果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下,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而仅从内部控制层面上评估风险,很难形成对财务报表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的合理期望。同时,由于注册会计师仅关注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风险评估,很难发现因企业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导致的内部控制失效,以及因此引起的重大错报和舞弊行为。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各种角度了解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及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使注册会计师能全面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进一步的审计程序。而且,风险评估程序中包含了对管理层舞弊动机的分析,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弊,尤其是管理层舞弊。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更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
  注册会计师通过运用新审计风险模型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作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并将识别和评估后的风险与审计程序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做到有的放矢,将审计资源恰当地集中到重大错报领域,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可以理解为:审计师需要有一个框架或者模型来帮助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主观的评估,也就是帮助其更有效地控制非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的报告可以有效地说明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经济责任,降低会计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失真风险。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并指导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风险模式不等于风险导向审计,只有在其运用于审计全过程时,才是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新思路。首先,它要求评价客户的控制环境,并鉴别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项目,考虑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目标。最后,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它克服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之处——审计资源在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分配不当,防止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
  2.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双重披露模式的特点,不仅要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和错报。从审计目标看,账项审计模式和制度基础审计的指向均为一元论,即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客户所审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
  审计过程是审计人员不断加深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情况的认识过程。审计人员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验证某项认定,最终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审计人员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风险审计模型合理地体现了这个过程。制度基础审计关于控制风险的评估,意在确定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常流于形式。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结合考虑,特别是固有风险,通过对企业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做出规避、转移、减少、接受和利用的策略,以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4.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比关系。如果期望的审计风险较低,那么就必须接受较低的检查风险水平,以便扩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规模或追加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比关系,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比关系,则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正比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实际的或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指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分析
  
  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建议,我国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推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这一系统性的改变,必将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也充分考虑了这一新动向。2004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的征求意见稿,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从该批准则的发布和实施中,足见我国的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由于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开始对其进行关注和探索,但尚未成熟;企业往往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被动地进行这项工作,并非出于企业自身考虑主动进行,而且企业的这种风险管理活动往往只是采取“亡羊补牢”式的风险应对措施,显现出我国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单一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导致内部审计范围过窄,审计效率低下,且难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难以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风险管理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而落后的风险管理方法直接导致企业不能恰当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还不甚了解,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尚未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审计未能在风险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普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但审计收费却没有得到同步增加。新的审计模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均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审计成本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但由于现实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行业环境的限制,实际情况是该部分成本无法转为审计收费的同步增加。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
  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和时间紧迫,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数据库建设、各种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收集方面的欠缺,导致该评估程序的执行缺乏目的性,存在为了完成审计程序而完成的现象。
  (三)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实质性程序相联系
  由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程序时,很大部分没有确立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没有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按照既定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来设计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设计细节性测试时亦没有考虑样本量及选样方法的有效性。
  (四)面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评估和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时,很少有从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机会和借口入手进行评估,亦没有重点关注最容易发生舞弊的几个方面。在无法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有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五)审计发现的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没有进行重新评估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事务所在实施控制测试中发现了一些内控弱点的情况下,没有就该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由于这些程序执行的不到位,导致本来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六)控制测试形式化,导致无法鉴别内控弱点
  在实施控制测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大部分没有书面记录针对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而确定的控制测试审计策略,控制测试程序在识别特征的记录、样本量的选取和测试的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未能就控制在相关期间或时点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对策研究
  
  (一)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和方法的研究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容较为全面,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可资借鉴。因此,在引入风险导向审计之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标准部或专业技术部首先应对新准则中风险导向准则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制订符合准则且操作性强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开发能正确引导注册会计师执行和判断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二)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建立与客户内外经营环境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减少其收集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同时,风险导向审计中需要实施大量分析性测试程序,事务所可开发便于各种数据加工、分析的软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快速检验、核对、计算和比较,提高审计效率。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对客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分析与风险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和性质有充分了解,行业分类服务越来越成为必要。随着事务所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带来更高的专业化要求,事务所应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通过对客户行业和业务性质的划分,配备具有相关行业经验及同类项目经验的小组成员,并在事务所层面统一调配人力资源,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利用客户持续跟踪制度降低风险
  在新审计准则实施以前,国内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实施往往仅集中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的一到三个月,审计业务一结束,即很少继续关注客户及其环境的变化,直到下一次审计业务开始。在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均需在审计期间完成,时间和人员方面的压力通常会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一次审计业务结束后持续跟踪了解客户所在行业和经营形势的变化,与管理层建立坦诚的日常沟通和联系,及时防范风险。对特别复杂的审计项目,最好在一次审计业务结束后即开始下一次连续审计的预审,其作用不言而喻。
  (四)改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判断力
  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无法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应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包括项目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审计项目组,逐步改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趋向合理。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下,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具备足够的会计审计知识,还需具备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经营目标和战略及其相关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因此,必须对员工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提升和拓展。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除了具备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其是否在执业过程中坚持勤勉尽责、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至关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注册会计师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六)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资料库,尽可能地借助专家的工作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较完善的资料库,并聘有很多行业专家。在了解客户控制环境时,审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查找相应的资料,以判断客户经营情况是否合理;在缺乏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则较多地利用专家的工作。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普遍缺乏资料库,审计人员无法判断企业经营的合理性,以致于中天勤的审计人员无法判断银广厦的二氧化碳项目的利润情况。而且,我国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利用专家的工作,但审计实务却很少采用。因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快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并在需要时利用专家的工作。
  (七)继续推行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变革,完善准则体系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法令的制度与配合必然更能带动一种新方法的运作和发展,对于风险导向审计也是如此。因此,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是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前提。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缩小了审计期望差距,突破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风险导向的思想体现了审计活动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统一。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职业的发展规律看,经济发展要求审计职业同步发展。审计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势必对审计业务需求旺盛,因而注册会计师的经济与法律责任随之增加,职业风险加大,客观上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大为增加,经营风险相应增大。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好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又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9).
  [2] 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光远 .制度基础审计学: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审计决策[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 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6] 刘金星.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评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审计,2007,(8).
  [7]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
  [8]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2).
  [9] 张连起.风险导向审计:避免审计失败的利器—— 兼评“银广厦”事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10).
  [10] 谢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5).
  [1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2] 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背景分析与框架建构[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6).
  [13] 罗伯特·莫勒尔,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6.
  [14] 张龙平.更新审计执业理念 推行风险导向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3).
  [15] 秦荣生.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J].当代财经,2003,(7).
  [16] 陈锦烽,苏淑美.内部审计新纪元[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
  [17] 柴童,黄国成.风险导向审计及在我国的运用[N].中国财经报,2007-8-10.
  [18] Jones M.&G.Sutherland. Implementing Turnbull:A Boardroom Briefing[R]. London:The Instituteof Chartered Accountantsin England and Wales,1999.
  [19] The Instituteo fInternal Auditors-UKandIreland.Position Statement:isk BasedInternal Auditing[S].London:IIAUKand Ireland,2003.

责任编辑:诸葛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