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损耗而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会计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按月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对一个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在全年成本费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审计是审计机关开展企业审计的一项重点内容之一。笔者结合企业审计实践,从五个方面简要谈谈固定资产折旧审计,以供参考。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适当性的审计
审计人员应审查企业所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即使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也仅限于其机器设备,而不是其全部固定资产。还要审查折旧计算表和累计折旧账户,检查企业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二、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审计
按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是按月初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进行计提。
企业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为:(一)房屋和建筑物;(二)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三)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四)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为:(一)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三)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四)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审计时,如发现企业扩大折旧提取范围,将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而提取折旧,对超范围提取的这部分折旧费用应作调增利润处理。
三、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的审计
(一)审计企业已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计价的真实性。
首先,审计各类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构成是否真实、合法,主要查看:1、有无购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安装费、保险费等挤占生产成本或其他费用;2、自营自建工程中支付的料、工、费是否列入成本费用;3、固定资产盘盈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其次,要审计企业有无任意调整已入账的原值,按照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后,除四种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随意调整:1、国家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2、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3、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经有关部门审核,可调整到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并确定损失;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暂估价值或发现原计价有错误。如果不符合这4个条件,擅自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必然影响折旧计算基础。因此,应通过审计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原始凭证,核实入账固定资产价值是否真实。
(二)审计企业计提折旧依据的正确性。
首先,将固定资产卡片分类合计额与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上各类资产的余额核对,把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上各类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余额的合计数与固定资产总账余额核对,核实是否做到账账相符。
其次,根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或固定资产卡片,以年(或月)折旧率为标准整理出各类固定资产期初余额的统计值,与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中各类固定资产的原值核对,如果前者小于后者,说明企业扩大了计提折旧的范围。
四、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审计
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应按分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各类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执行;一般情况下,企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最低年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
审计时,如发现企业擅自缩短按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折旧年限而多提的折旧费用,则应作调增利润处理。
五、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审计
(一)在固定资产无增减变动的情况下:采取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的企业,其每年各月提取的折旧额基本是一致的,较平稳。在审计时,应以“累计折旧”账户为中心,如果在某月发现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陡然增高,就应将偏高月份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与相邻月份的分类计提基数、折旧额逐项对照分析,进一步查明有无虚增固定资产或提高折旧率以及计算误差等情况。
(二)在固定资产有增减变动的情况下:1、审核投入固定资产有无在当月计提折旧。审计时,根据“固定资产”账户借方统计出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金额,再根据“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确定本月折旧的增加数,椐此判断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是否提取了折旧;同时对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看有无在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2、审核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有无继续提取折旧。按照规定,对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再提取折旧。正常情况下,折旧总额等于该项固定资产原值加上预计清理费减去预计残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大于已计提折旧的折旧额。对于超龄使用固定资产是否继续计提折旧,可直接审查固定资产卡片或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如果该账户反映固定资产的净额出现“红字”,那么就是多提了折旧,就应作利润调整。(湖北省罗田县审计局)
上一篇:巧用AO筛选长期挂账的“往来款”
下一篇: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相关问题探讨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