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盈余管理与审计风险控制

来源: 朱晓燕 编辑: 2011/02/11 10:46:01  字体:

  【文章摘要】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过度盈余管理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很容易变质为会计舞弊,从而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审计人员需对盈余管理加以关注,正确认识盈余管理动机、方法以及披露,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风险控制。

  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等方法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最终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并不都是违规的或有害的,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过度盈余管理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很容易变质为会计舞弊,从而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予以关注,说明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审计人员为了控制审计风险,也需要对盈余管理加以关注。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审计风险控制。

  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

  盈余管理的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为了能达到配个增发资格线,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调整;二是在管理者的薪酬契约和债务契约上,管理者通过调控可操纵应计项调节公司盈余,管理者为避免债务契约、在代理权争夺中取信于股东和防止被解聘而进行盈余管理;三是为了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树立公司形象,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配股增发和股票融资收购之前,管理当局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审计人员应该对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审计的计划阶段,通过如企业内部访问、查阅企业的债务契约合同、经理人的薪酬方案以及股票上市配股方案等各种文件以及当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增加对企业的了解,了解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以及管理人员变动的可能性,了解被审单位所属行业的整体状况以及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情况及其财务状况等的基本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确定固有风险的高低,制定有效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

  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方法与审计风险控制。

  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由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具体方法有:

  1.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可以选择和变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这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再加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就企业会计政策的“再选择”制定更高的“门槛”,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的成本很低,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其本身的局限性使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提高利润,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来调低利润成为可能。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对应计项目的确认的难度增加,也产生了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由于控制关系,往往以不公平的价格进行交易,成为盈余管理的又一种有效途径。

  4、利用资产重组。企业为了粉饰当期的经营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如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且其方法在不断更新,更具隐蔽性。

  审计人员应以专业怀疑的态度,在审计的实施阶段重点关注可能发生盈余管理的报表项目、关注特殊交易和事项、关注非经常性损益变动以及现金流量与利润的差异等方面,运用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环境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识别不同的盈余管理,判断其是否过度,以期控制审计风险。

  三、盈余管理的披露与审计风险控制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反映在财务报告之中,从较长的一个时期看,它不会减少或增加企业的实际总盈余,而是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时期的分布和反映,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企业稳定发展的内部信息,避免股价激烈波动,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因此,只要在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不会产生影响。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对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企业要持谨慎态度,应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充分考虑历年来的相关会计报表信息,审慎发表审计意见。如果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过高,审计人员认为与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的精神相背离,很可能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或做出错误决策,出具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就可能成为审计人员的选择。

  企业管理者当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盈余管理,审计人员为降低自身审计风险而关注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不是洪水猛兽。随着企业治理结构和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断深入,审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升,外部监管力量的加强,企业、审计人员对盈余管理形成一个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识,就能够尽量减少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也就走向了规范。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孙红梅,论公司盈余管理,山东商业会计,2006 01.

  3、朱廷桂,企业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审计风险防范关系探讨, 科技创业月刊2007、07.

  4、赵忠伟,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