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浅论如何做好主审

来源: 李月仙 编辑: 2011/03/15 08:41:10  字体:

  摘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个阶段谈了如何做好主审。

  关键词:主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主审既是实施审计项目的组织者,也是具体实施审计的当事人,对审计全过程的具体环节和操作细节都较为了解。他既组织现场审计实施、审定工作底稿,还参与起草审计报告,同时又承接审计组长与审计成员、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联系;他不仅要具体办理审前准备与审后处理各项事宜,而且要把握每一个审计人员所审计的内容与结果。因此,主审的政治、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审计项目的质量。笔者就如何做好主审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审计工作总体来说可以分成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这三个阶段纵向贯穿了审计的全过程,横向涵盖了审计的各环节。要做合格的主审,必须从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环节入手,全过程地进行把握、协调、监督、检查。

  一、从审计准备阶段入手,为实施审计程序打好基础

  在审计准备阶段,作为主审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组织审计人员合理的人员结构及数量,能够保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任务并节约审计成本。目前,内部审计任务重、人员少是普遍现象。因此,作为主审在组织审计成员时,就应针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结合审计目的,合理组织审计小组,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特点及所承担的审计分工。根据各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审计经验、受教育程度、协调沟通能力等进行权衡,使其组合能够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遇有特殊业务要求,可聘请相关业务部室及社会中介机构人员,从而确保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为审计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认真进行审前调查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才能保证以后阶段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主审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做好审前调查,并详细填写调查记录。审计前调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编制审计方案前,作为主审应选择恰当的方式(如,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座谈,现场观察,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等),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组织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状况、内部控制体系等进行初步了解。二是查阅以往的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和外部审计结果。借阅该单位前期的内部审计工作档案,充分做到审计信息的再利用;搜集该单位前期的外部审计结果,做到审计资源的共享。同时,将前期发现的问题作为本次审计的关注点,可以很好地避免审计风险。三是搜集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行业资料,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内部考核等资料,并对前期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变化和变动,分析重要问题和线索,初步确立审计的重点、难点,为制订审计方案打好基础。

  (三)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作为主审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切忌过于简单笼统、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这会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性,导致审计成本增加、效率低下。因此,应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本着重要性、谨慎性的原则,围绕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制订详细、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审计工作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分工明确、合理,确保每位审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结果要求,保证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

  二、强化审计实施阶段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

  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合格的主审应做到,在审计组成员取证中给予指导,在汇总所有审计证据后进一步分析、复核,并对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加以复核、使用、管理,以保证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质量控制到位。

  (一)汇总复核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用来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的凭证。只有依据充分的证据作出的审计报告和处理意见,才有充分的说法力,才能被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所接受。因此,在审计组成员按照审计方案分工,将搜集的审计证据提交给主审后,作为主审,应首先鉴定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以能说明问题为限。主审应对每份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可靠性加以鉴定。检查证据是否充分,是否足以证明审计事项并形成审计结论;检查证据是否相关,证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则予以保留,证据与被审计事项没有内在联系的应果断剔除;检查证据是否可靠,即证据是不是客观存在,有无歪曲事实的现象,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分析、复核审计证据。对经过鉴定的证据还必须加以分析、判断,主审必须对相关证据从总体上加以归纳、分析、整理,使其条理化、综合化。通过综合,选出最适宜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过程,能使审计事项从个别上升到全面、从表面跨越到本质,为建设性审计意见、建议的提出打好基础。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是形成审计报告的依据。主审应对底稿的完整性、合规性、正确性负责。主审在审计现场实施后,应及时对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复核。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计底稿与所附的审计证据的内容、金额是否相符。二是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做到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审计工作底稿内容是否全面、规范。

  三、规范审计报告阶段是促进目标实现的关键

  审计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应在归类、整理、核对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中,主审应特别关注以下四点。

  (一)审计报告的原则

    1.客观。主审的写作态度应实事求是,不带丝毫个人偏见;事实是审计人员亲自证实的,并非来源于道听途说。所揭示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并有审计证据作支持的。

  2.清晰。要求审计报告具有良好的组织安排,内容容易理解。一份表达清楚的审计报告应该使使用者准确地抓住报告的中心主题,理解报告的内容,明确报告所要表达的思想。这要求主审必须用词准确,文章逻辑性强,前后一致且突出重点。

  3.及时。审计报告能否达到审计目的,发挥其监督服务作用,取决于报告的及时性。因此,主审应该在审计实施现场工作完成之后,及时进行编写并呈送给有关人员。审计报告修改定稿后及时上报或下达执行,提高审计报告的时效性,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一步。

  (二)审计建议要可行。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发现问题、批评过去,而在于解决问题、指导未来。审计报告要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建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领导对问题的解决速度与决策。事实上,当公司领导接受了所反映的事实和问题时,他们会很自然地问审计人员“既然这样不行,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或我们究竟该怎样改进”。审计建议最常见的毛病就是针对性不强,分析问题部分与建议之间缺乏相关性,造成建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论,没有明确的方案与做法,没有操作性,更谈不上效果了。

  (三)做好审计评价。审计评价作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1.评价的原则。(1)合法性。即审计评价的内容及依据必须合法。评价的依据必须是适用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客观性。即审计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查明的审计问题情况如何,审计评价就应据实加以评价,做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2.评价对象。审计评价必须是对审计范围内的事项所作的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信息不应作为审计评价的范围。

  3.评价的资料来源。评价必须依靠审计直接审查过的并已经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凭空想象、主观臆断。未经审计人员审核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能作为审计评价的来源和基础。

  (四)用词恰当,审计报告用词应得体。主审撰写报告时,应避免对审计问题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批评别人、指责别人的行为。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报告的用词往往是决定能否取得被审计单位合作的关键。偏激或夸大的词语都将影响双方协调合作关系的建立,这就要求主审具有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和踏实朴素的语言功底。

  只要有审计的存在,如何做好主审就是审计人员研究的课题,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vince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