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高校财务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探讨

来源: 徐明升 编辑: 2009/11/25 11:51:15  字体:

  【摘要】由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高校财务风险包含了高债务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支付风险等几个方面,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监督乏力、扩招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学校内部风险监督基础薄弱等。针对这些风险作出控制和规避,是保持事业发展和财力总体平衡,促进高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财务风险;招生规模;规避机制

  近几年来,虽然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仍然以无风险的财政拨款收入、学费收入为主,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校是不存在财务风险的,而随着高校扩招、合并,由于高校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来扩大规模建设投资,即所谓举债兴教,因此,当前的高校是存在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高校财务风险、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财务风险分析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作为非盈利事业单位的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财务活动中资金支付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风险不会表现为资不抵债,也不会因为过高的负债率而破产,但是高校的流动资金是有可能出现短缺的,也可能发生不能按时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日常开支资金严重短缺等现象。根据高校财务活动的特点,笔者把高校财务风险归为三类,即:高负债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

  (一)高负债风险

  1999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并且相应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很多高校抓住发展机遇,使在校生规模成倍增加,并一次征地数千亩,用于建设现代化的校区,这样一方面是高校建设的大举扩展,另一方面是国家教育投资的缓慢增长,高校出现了大的资金缺口。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主要靠银行贷款来填补,而银行贷款是有偿使用资金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有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即贷款利息,而且约定了资金的偿还期限。每贷款一亿资金,每年至少就要偿付700多万元的利息。利息的按期支付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而学校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只能通过学校的各项收入来偿还。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同时学生缴费已无上升空间。对许多高校而言,其所取得的收入能够维持学校基本运转已经困难。还贷资金明显不足,一旦进入还贷高峰期,极容易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科研等各项教育事业的正常开展。因而,高债务风险已构成威胁高校资金安全的主要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有四类:教学用固定资产、后勤经营性资产、校办产业、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的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状态;投资于金融资产的,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近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力,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的资金负荷,由此形成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三)资金支付风险

  资金支付风险主要来自大额采购活动,是由基建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所引起的。如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用具等,而这类采购一般是在合同约定的时间或验收合格后付款,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对此进行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思想根源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家预算的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导致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借款费用过高、学费欠交现象严重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高校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并且学校负债的偿还责任存在着模糊性,有些高校在负债额度的控制上以负债利息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负债的多少,几乎不考虑学校偿还本金的问题。高校的建设规模与潜在的招生规模不匹配。高校贷款用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需要有预期的生源和经费收入的支撑。在目前高校还贷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时,高校预期收入无法实现必然造成资金紧张,这将直接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负债风险。

  (三)高校教育成本支出加大直接导致高校财务风险

  扩招给高校带来了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的增加,但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学费等收入并不能完全用于建设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满足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长的对教学教辅设施、设备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费增长的需求,用于高校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而增加的成本,从而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财务支出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

  (四)运作管理不善形成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高校在其办学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运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责任不明,学校资产是否保持增值,与个人利益并无关联,一旦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建设性资金尤其是发展性资金严重短缺,势必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2.学费催缴不得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严重削弱了学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3.教学质量管理不严格,学校教学硬件、软件严重不足,教育质量管理留于形式,有的学校连续十多年未处理过一起教学事故,已面临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的风险,最终将导致学校声誉下降、生源严重不足,甚至被迫关门。4.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如有的学校每个院系都建有计算机房,大量购置计算机,使生均拥有计算机达数台,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的对策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建立财务规避风险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借鉴ERK的风险管理思想和手段,高校应当能够及时获得健全的风险信息,识别风险种类,进而规避风险、控制风险。

  (一)高校应当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对大额贷款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应全面掌握高校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客观管理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对所有贷款应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将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贷款高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同时,为保证还款资金来源,应该考虑以空间置换资金来解决财务危机。高校的高负债主要是投资建设新校区造成的,多数旧校区出现了闲置,而旧校区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所处地位置优越,所以应卖掉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旧校区来换取建设资金。

  (二)严格对投资的管理(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加强对二级财务的监督与控制

  高等学校的对外投资(包括对校办产业的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并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批准和备案后实施。高校应设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据有关规定,高等学校不得从事股票投资和其他风险性债券业务。对过去发生的股票和风险性债券投资业务应妥善处理,防止投资风险转化为投资损失或继续扩大损失。

  (三)对于大额资金的流动以及非常规资金支付业务,应建立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可先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内部的申请提出初步意见,经校财经领导小组对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意后再提交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决策。财务部门根据学校会议纪要或决定办理相关的资金业务。具体操作办法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高校应坚持综合平衡、开源节流、强化预算管理,要尽可能地吸收社会资金,加强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决学生欠费问题。预算管理作为现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仅仅会对高校自身的运营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更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对其进行大致分类,描述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最终要提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理论基础上有效实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实现由风险规避向风险控制的转化。

  (四)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五)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分析评价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结合“利益相关者产权论”的原理,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包括:1.政府,作为学校的所有者、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和公共设施的提供者,要求学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各种高级人才和科技服务;2.其他合作办学投资者,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追求投资财富最大化;3.学生(顾客),通过高考、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产品),在交纳学费后,进入大学学习,他们要求掌握最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谋取职业打下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4.教职员工,希望自己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空间、好的待遇,能够更安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几个利益主体通过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学校经济分配政策的调动下,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资金才可能按照价值规律不断运动。这就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教育经费的筹资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资和成本管理中,运用预算、定额、定员、可行性分析、预测等科学方法,开展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积极发挥财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使财务管理向“决策型、控制型”拓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会继续得到加强,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陶永勇. 高校扩招举债与财务风险管理[J].事业财会,2005,(4):4.

  [2] 连艳玲,高淑梅.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6):110.

  [3] 闫天池. 高校财务风险规避机制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18.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