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与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 糜军 编辑: 2010/01/19 13:17:22  字体:

  摘要:从投资动因和作用机制来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技术动因,而且总体上可以促进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获取反向技术溢出的程度受到企业治理结构、国际化经验、投资模式、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我国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技术资源,实现反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由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我国需要加快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在此过程中,核心技术缺乏,研发投入不足等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纷纷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主动获取东道国当地的技术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弥补技术差距,并实现技术赶超。因此文章从投资动因和作用机制这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1、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2000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在此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而对外投资地区以及投资行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03年的285465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650609万美元,增幅高达828.52%,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也由2003年的3322222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1791050万美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存量由2004年的12398万美元迅速扩大到2007年的152103万美元。

  2、投资动因

  国内学者在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冼国明和杨锐(1998)注意到发展中国家企业有可能主动采取逆向FDI方式,以期改变其技术开发和累积过程中被动的、渐进的路径,并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某种先进技术或管理技能以加速技术累积的速度和动态效果。马亚明,张岩贵(2003)提出技术扩散的存在使得通过FDI来寻求技术成为可能,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以合资的形式到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最大化公司之间的技术扩散,以最大可能地寻求和利用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李蕊(2003)在研究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时,发现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大量与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使其技术研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增长,技术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快了开发、创造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进度。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现有各种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跨国公司技术研发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并购取得各种现有研发成果,提高了跨国公司技术研发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了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速度。孙建中(2004)提出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之所以是我国获取核心技术的现实选择,原因在于:①增强投资机制功能的动机;②降低技术移入成本的动机;③加快技术获取速度的动机;④提高技术获取效率的动机。吴先明(2007)指出在动态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不以垄断优势为前提条件,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逆向投资,采取在发达国家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等形式,寻求并获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创造性资产,并通过全球化来利用这些资产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力基础。申俊喜(2008)注意到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由于产业升级路径的跃升、技术获取方式的变迁以及知识吸收能力的增强,实施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利用外部技术的重要路径。这一策略不仅可以打破产业升级的路径依赖、提升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实现以技术创新国际化带动市场国际化。

  综上所述,寻求技术资源在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7年我国居民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数为116件,而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专利申请数分别为239、582、2610、285和800件。此外,2007年我国R&D支出占GDP比重为1.49,而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R&D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2.08、2.53、1.79、3.44和2.68.这显示,对于我国而言,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如果我国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通过技术扩散以获取反向技术溢出,有利于赶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华为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它分别在法国设立了3个研发中心:塞尔日中心(无线技术的基础性研发)、拉尼翁中心(固定宽带研发)、伊西中心(移动宽带研发),而且2009年华为公司在瑞典哥德堡即将开设一家新的研发中心,主要专注于微波、基站和基于IP的网络研发。华为公司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将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成功的打入了竞争激烈的国外市场。

  3、作用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增多,其作用机制也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赵伟,古广东和何元庆(2006)认为中国对不同的东道国经济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机制不尽相同。其中,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主要通过研发要素吸纳机制、研发成果反馈机制、并购适用技术企业机制促进中国技术进步,而对于新兴工业化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研发成本分摊机制占主导地位。杜群阳(2006)提出反向外溢的渠道一是母国企业可通过与东道国的技术领导者建立更紧密的地理联系,以降低投资者的生产成本,获得积极的外溢效应;二是母国企业可利用与东道国的产业联系,实现知识获取,以获得反向外溢。尹冰(2006)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逆向投资实现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包括技术传导的动力因素、传导路径、影响因素和传导效应四大环节。冯跃(2008)提出发展中国家逆向FDI主要通过溢出效应、学习效应、关联效应、渗透效应等途径影响母国企业乃至母国国内整体技术水平,其中传导机制包括创新激励机制、学习激励机制。尹华和朱绿乐(2008)认为企业技术寻求型FDI主要通过模仿跟随效应、联系效应、人员流动效应以及平台效应四个途径获得反向技术外溢。陈菲琼和虞旭丹(2009)研究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其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反馈机制,得出了4种主要的反馈途径:①海外研发反馈机制。跨国公司海外R&D活动来自2个方面:创新R&D和适应型R&D,前者更类似于“技术获取型FDI”,而后者则像是“市场开发型FDI”,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要素、研发机构、信息等R&D资源为目标,以新建或并购海外R&D机构为手段,以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为宗旨的跨境资本输出行为。②收益反馈机制。如果将收益汇回国内,母公司可以增加研发投入和人力投入,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若保留在子公司则可以实现海外研发反馈机制。③子公司本土化反馈机制。子公司本土化可以促使母国企业在技术、管理知识的等方面更为直接、快捷地与发达国家进行交融和沟通,特别是获得有如东道国的网络支持、上下游溢出等其他方面无法实现的效应。④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共效应。从社会和宏观的角度来看,OFDI的外部性发生在其母国厂商从某一公司的跨国投资中受益,即公共效应。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作用途径主要为降低研发成本、母国子公司和东道国企业之间高素质人才的流动、对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技术扩散等。陈菲琼和虞旭丹(2009)分析万向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作用时,重点提到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收益反馈和网络支持效应。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则在华为公司体现的更为明显。截至2008年底,华为近8万名员工中,海外员工已超过22000人,其中海外本地员工超过12500名,海外员工本地化率达到了57%.这有利于华为吸引和保留国外人才,以及提供在不同国家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企业的不同的海外扩张阶段,可能不同的作用机制起主导作用。在对外投资初期,我国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处于比较劣势,可能面临亏损局面,这时收益反馈机制很难发挥作用,而在后期,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渐赶上发达国家企业,以及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东道国的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情况,导致获利增加,从而体现出了收益反馈机制。

  4、结论

  由从投资动因和作用机制来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技术动因,而且总体上可以促进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获取反向技术溢出的程度受到企业治理结构、国际化经验、投资模式、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例如联想在收购IBM PC部门过程中作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于我国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技术资源,实现反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冼国明,杨锐。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研究。1998(11)。

  [2]马亚明,张岩贵。技术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一个关于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南开经济研究。2003(4)。

  [3]孙建中。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生产力研究。2004(8)。

  [4]吴先明。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世界经济研究。2007(5)。

  [5]李蕊。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解析“。世界经济。2003(2)。

  [6]杜群阳。R&D全球化、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FDI.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7]尹冰。逆向投资过程中的技术传导机制—以海尔技术进步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

  [8]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管理世界。2006(7)。

  [9]申俊喜。工业化中后期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8(7)。

  [10]冯跃。逆向FDI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和制约因素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8(6)。

  [11]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财贸经济。2009(3)。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